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二九相重,故称“九九”、“重九”,又因《易经》中“六为阴,九为阳”,所以称为重阳又因我们的文化中有九九归一、一元肇始这样的说法,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个吉祥的日子,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重阳节是几月几日习俗是什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习俗是什么(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习俗是什么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二九相重,故称“九九”、“重九”,又因《易经》中“六为阴,九为阳”,所以称为重阳。又因我们的文化中有九九归一、一元肇始这样的说法,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个吉祥的日子。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民间在这一天有登高祈福、佩插茱萸、敬老崇老、拜祭祖先及饮宴祈寿的传统习俗。

重九祭祖与除夕、清明、中元节合为中国传统节日里四大祭祖节日。中国古代属于农耕文明,对于古代的社会而言,是极其重视敬天法祖的一种文明形态。华夏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传统道德要求,而每个重要时间及节日总能想到祭祀祖先,体现对先祖的孝敬、不忘根本。

重阳节含有复杂多样的内涵,其源起于天象崇拜,起自上古,战国时期就已初步形成,经两汉发展,到魏晋重阳节气氛愈加浓郁,备受历代文人吟咏,及至唐朝唐德宗(公元780~785年间)正式被朝廷认定为民间节日,此后便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上古时代的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路径,将整个天空划分为二十八块区域,也就是俗称“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分为东南西北四方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东方苍龙包含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春天苍龙于东方慢慢上升,夏天高悬于南方夜空,到了秋天,苍龙七宿在西方落退。季秋时节,心宿中的大火星退隐,意味着漫漫寒冬开始到来。因此,古人会在此时举行仪式,来祭祀大火星。大火星被古人称为“火神”,用现代天文学知识来说就是天蝎座的主星,位于天蝎座中心,是全天最孤独的一等星,其附近有许多明亮的二等星,也是天蝎座星区中最亮的星星。随着时代的发展,祭祀“火神”的仪式逐渐衰落,但我们仍能从现今部分江南地区重阳祭祀灶神,也就是“家居的火神”,可以一窥古俗遗痕。

重阳节内涵中包含秋季丰收祭祀活动的原始形式及原因来源与古人的丰收祭祀。《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记载,“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仓,敬必伤。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合诸侯,制百县,为来岁受朔日,与诸侯所税於民,轻重之法,贡职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以给郊庙之事,无有所私。”这段话就是讲周天子在一年秋收之后,会在季秋九月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一方面感谢天地、祖先的恩德,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谷物丰收等。另一方面天子要聚集诸侯、大夫,向他们颁布来年的时令历书,根据今年的土地产出规定来年诸侯纳贡多少、诸侯大夫向百姓抽税多少等政治安排。

重阳登高,一是表达的是古人对于山岳的崇拜,西汉戴圣《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认为万物有灵,自然万化莫不有神,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社稷、五岳、山林、川泽、河海江湖等等,这些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直接关系、影响巨大的自然现象和事物,都被赋予了“神”的地位。

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认识观念,认为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人们也就重阳登高畅享清气。

三是重阳辞青,阳春三月,我们有春游“踏青”的习俗,而重阳也有与其相对应的登高“辞青”的活动。农历九月,草木黄落了,动物都开始蛰伏,藏伏在洞穴里,百姓此时便可以登高辞青,展现古人顺应自然节气,顺时而为的生活作息。

四是源于桓景登山避灾的传说,这是南朝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中记载的,传说当时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师从费长房,费长房告诉桓景,“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在桓景照做,登高回家后,发现牛羊等家畜家禽都死了。于是传到后世就变成了人们认为重阳当天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地去高处,才能平安,远离瘟气。

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时期,各地的民俗节习相互融合传播。在《西京杂记》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这是重阳求寿的最早记录。

魏晋时重阳有享宴高会、赏菊饮酒的习俗。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记载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民间还有晒秋、放纸鸢、吃重阳糕、佩茱萸等等习俗。

最后,重阳节又称敬老节,俗话说“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趁此重阳佳节,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行孝,珍惜眼前人。不要干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傻事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