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预热了好几天,古装历史谍战大剧《风起陇西》终于开播了。

先看阵容,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路阳执导,陈坤、白宇领衔,聂远、常远、孙怡、杨颖、俞灏明、王骁主演,以及董子健、郭京飞、李光洁特别出演。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1)

再看平台,央视八套首播,同步上线网播。

两个字评价:“豪华”。

毕竟,纵观同时具备以上特征的剧集,近期的《人世间》、《亲爱的小孩》等,无一例外都是大爆剧,口碑也是经过市场考验的。

那么,《风起陇西》稳了吗?

根据首播当日的收视曲线来看,《风起陇西》开播便呈直线方向下降,至高点也不过在0.8%的数据徘徊,平均0.62%的收视关注度仅仅排在全国第七,甚至不及9点半过后次黄金档重播的《心居》。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2)

包括在首播当夜,“收视率”相关话题也冲上了热搜。

看起来,绝大多数网友们似乎也对这部剧的收视率成绩有点不敢相信。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3)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4)

另外有一个很尴尬的现象是,有网友发现,在剧集首播后,从编剧金昱到原著作者马伯庸以及导演路阳,幕后三位主创先后下场为剧集发声,不仅仍未造成太大热度,甚至还隐隐有了不升反降的现象。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5)

这其中,从编剧金昱的话中,已经明显能够感觉到他对市场的失望与无奈。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6)

看到这里,难免不让人觉得心塞,倘若这部剧真的出色,这样的结局,无论换作是谁,都没办法接受。

更何况,从剧集本身的质量出发,也远远不该仅此而已。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7)

纵观前四集,《风起陇西》的核心方向,一直在强调“快节奏”。

三国时期背景,围绕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蜀魏两国情报部门的较量展开,着重笔墨聚焦了蜀国的陈恭(陈坤饰)与荀诩(白宇饰)两人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之后的故事发展。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8)

故而,历史上“街亭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首次北伐失利”、“诸葛亮自贬三级”等诸多名场面,都在这部剧中有所展示。

但同时,剧集的快,也呈现于此。

陈坤、李光洁、俞灏明、董子健、聂远等重要人物相继登场,并囊括以上的名场面在内,短短十分钟,全数托盘而出。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9)

这方面,一是为了铺垫背景,二是为了突出情报部门的作用和重要性,继而顺利让剧情顺利展开。

看得出来,编剧在设定情节时各方面都有考量,这种方式,也能让受众更加多面化。

然而,《风起陇西》所没能考虑到的,便是对观感的影响。

毕竟,前十分钟观众经历的,是一场恢弘的历史战役,但十分钟后,节奏转变缓慢,变成了攻心斗技的谍战类型,这一时间,很难让人充分消化。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10)

而且,在这方面,编剧对人物塑造的短板是太过单薄。

历史上,诸葛亮斩马谡有充分的过程和条件,当时,诸葛亮虽然有意培养马谡,但被称为“当世赵括”的马谡,能力不足,只擅长纸上谈兵。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11)

换言之,马谡之所以失利,与诸葛亮的决策并无直接关系,而是马谡本身“骄傲自大”的性格而轻敌所致。

但在《风起陇西》中,编剧或者原著作者为了突出情报部门的重要性,强行掰扯出了一段“假情报”的剧情,这也直接导致马谡战败,继而演变到诸葛亮为顾全大局,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12)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13)

这样的设定,看起来是合理的。

但从侧面来说,却对诸葛亮的人物塑造过于刻板化了,甚至有点“抹黑”诸葛亮的意思在其中。

毕竟,这任谁都会认定,马谡只不过被诸葛亮“甩锅”了,甚至基于剧集的设定,就算把马谡换成了别人,街亭战役也只有失败没可能成功,这多少也有点过于误导的成分了。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14)

而除了剧情逻辑有漏洞之外,剧集对于历史背景的认知,其实也不太够。

首先,《风起陇西》为了迎合绝大多数观众,采用了白话文的台词。

这一点当然不是什么槽点,但导演可能又不想把历史的厚重感放下,偏偏又要将文言文穿插在其中。

比如诸葛亮上书刘禅自贬三级官衔的这段画面中,诸葛亮的台词是标准的古文结构,为了让观众理解,剧集还得用字幕放出对应的解释。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15)

怎么说呢,这个设定就真得很没有必要,甚至从某方面来说,有点刻意,“画蛇添足”的意思。

毕竟,文言文加白话文的措词结构本身就很复杂,再到角色人物时不时又要弹出现代人才熟用的词汇,这一来一回也真的让人接受不能。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16)

其次,体现在各种道具上。

这一点,比如在第一集中,董子健饰演的郡守“郭刚”安排人手铲除蜀国的“游枭”间谍,彼时,出现在现场的一个道具为沙漏。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17)

众所周知,沙漏为古代人常用的计时工具,最早也是追溯到周朝就有出现,但若是要根据历史角度考究,剧中这种造型的沙漏,大约应该是在三国后三四年后才出现,而非北伐时期的228年。

也包括当时的房屋结构,魏国所在的天水,应该是采用砖木结构,而剧中酒楼却全是木质结构,这又很违背当时的历史建筑背景。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18)

以上,基本是显而易见的问题,至于另外一些剧情逻辑上的漏洞,这里就不再详细阐述了。

最后唯一要提的,也是比较重要的,便是这部剧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中,过于少了些。

截至目前,四集过后,出场的女性角色仅有孙怡一人,且戏份也只是回忆方式的几秒时间,而备受关注的杨颖,尚未登场,之后的戏份和位置如何,目前也无法得知。

风起陇西为什么不演了(三位主创下场热度不升反跌)(19)

总之,单论《风起陇西》这部剧本身,它的剧情紧张,多条路线切换,传统的蒙太奇也是很成熟的拍摄手法,之于意义,它作为三国的谍战剧,角度的确新颖,题材也足够优秀。

而且,一个国家拥有自己的情报系统十分正常,虽然剧集题材新颖,但也并非接受不能。

但这也可以理解成,剧集是将近现代谍战强行套入三国历史,同理,正确观剧方式,理应将它看作是一部套了个古装壳的“现代谍战剧”才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