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方能行稳致远(独家述评相向而行)(1)

孙绍波/画

方翔/文

时隔8个月,金正恩与特朗普在昨天再度握手,第二次“金特会”就此拉开帷幕。如果说,在新加坡举行的首次“金特会”之后,半岛局势双暂停局面得以实现,迎来了和平对话的曙光。那么此次“金特会”,各方不仅在期待着《河内宣言》的出炉,更会希望在实现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方面都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就在昨天与金正恩会晤之前,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表示,金正恩和他将非常努力去切实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同时使朝鲜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他相信中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也会非常帮忙的。

回顾过去,半岛无核化及和平进程中的每一次进展,都需要各方展现足够的政治勇气。六方会谈在推进解决半岛核问题过程中曾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包括“9·19”共同声明确立的有关原则,在今天来说依然具有实践价值和现实指导作用。

从新加坡到越南,两次峰会之间虽然相隔不到一年时间,但是其中却发生了许多波折。朝美无核化谈判进程起伏不断,特别是2018年11月8日,美国务卿蓬佩奥原计划在纽约会见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金英哲,但双方在计划见面前一天突然取消会谈,这无疑令两国关系再次陷入“低潮”。

2018年年底,陷入僵局的朝美核谈进程又出现转机。金正恩向特朗普发出亲笔信,特朗普随后回应称,这是一封“很棒的”来信,他期待着很快举行朝美首脑会谈。而第二次“金特会”在2019年2月27日拉开帷幕,无疑也预示着双方的关系有望“更上一层楼”。

昨天,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浙江乌镇举行的中印俄三国外长会晤后的联合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期待朝美领导人河内会晤能够沿着双轨并进思路,在实现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方面都向前迈出重要一步,并表示中方将继续做半岛和平稳定的守护者,对话和谈的推动者,长治久安的贡献者。王毅强调,朝鲜半岛局势几十年来的起伏波折告诉我们,对话协商才是根本之路,相向而行方能行稳致远。

“相向而行”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外交术语,其实质就是相互妥协、让步。外交本就是妥协的艺术。在分歧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既不能奢望一方完全屈服顺从另一方,也不能一拍两散、“背道而驰”,最理性的选择就是“相互靠拢”,达成妥协。对于今天的半岛问题来说,在政治解决进程中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关键就是要抓住机遇,排除干扰,平衡解决各自关切。

相向而行绝非“单方面”提出希望或者要求,而是暗含“双方都要妥协”之意,双方都得动起来,才能更快达成一致,有时候还需要外界的推动。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此前表示,中方期待朝美领导人会晤照顾彼此关切,为实现半岛的无核化、持久和平稳定作出努力,很高兴事态是朝着中方所主张和所希望的方向在发展,这就是中方一直以来发挥的作用。我们也将继续发挥这样的作用。

在朝美双方相向而行的途中,肯定还会遇到曲直高低、坑洼坎坷。若想走得远,双方必须首先走得稳。行稳,绝对不是一味地慢行,而是快慢有度,疾徐适中,不慌不忙,不喘不急。不管《河内宣言》的内容如何,只要双方坚持不懈的稳健前行,就一定能走出长远的道路。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期待着朝美双方都能显示诚意,释放善意。化解对立,培育信任,早日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