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的时态表格(动词时态是死记硬背制造的语法怪物其实是纸老虎)(1)

首先要特别提醒各位家长:学习语言,首要任务是听懂、会说,而不是用死记硬背的办法记忆单词和语法概念。

人类的孩子都是通过模仿成人学习说话,和背单词、学习语法都没有半点关系。

学习外语,一定要了解母语者的孩子如何用语言理解世界。

人类面对的是同一个宇宙,同一个世界,同一太阳,同一个月亮,同样的生老病死,同样的爱恨情仇。

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事件的不同,导致不同的语言描述同一个事物时会有细节上的不同。

比如,汉语中的“宇宙”和英语中的universe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概念。

【英语】universe[ˈjuːnɪvɜːs]n.1. 宇宙2. 全人类3. 〈逻辑〉全域4. 〈统计〉总体

拆解:uni vers e。

un(i)-源自拉丁语数字unus(一),其中un-对应英语单词one中的on-。

vers-表“被旋转”,源自拉丁语动词vertō (“to turn”)的完成被动分词,相当于英语中表被动的“过去分词”。

英语中,过去分词既可以表“主动的完成”,也可以表“被动的完成”,需要区别时,要加助动词have或be。这就是所谓的“完成时态”和“被动语态”。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是通过助动词be和过去分词实现。所以,英语中并不存在拉丁语那样的完成时态。

英语中的universe源自中古英语,实际上是在古法语单词univers后面加上一个不发音的e。目的是避免以s结尾的单词被误认为复数。

而法语的univers源自拉丁语的universum (“all things, as a whole, the universe”),universus (“all together, whole, entire, collective, general, literally turned or combined into one”)的中性词。

可以说,英语世界的孩子是通过拉丁语词根(相当于汉语中的“部首”)uni-和vers-认识宇宙的。万万不可让孩子们把universe分解成u、n、i、v、e、r、s、e去“背”。

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生成论在公元前七百多年的《老子》中已经出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而汉语中的“宇宙”则是由“宇——四方上下——所有的空间”和“宙——古往今来——无限的时间”构成。

汉语中的“宇宙”,字面意思是“无限的时空”。

英语中至少有315个单词用到vert-。

强烈建议家长朋友大概熟悉拉丁语动词verto。

【拉丁语】verto(古典式发音/ˈwer.toː/, [ˈwɛr.t̪oː],教会式发音/ˈver.to/, [ˈvɛr.t̪ɔ]):verto, vertere, verti, versus v. turn, turn around; change, alter; overthrow, destroy;

拉丁语词典通常列出动词的4种主要变化,而英语是3种。

英语中的“过去分词”相当于把拉丁语的“主动完成分词”和“被动完成分词”合二为一了。

拉丁语中的verto相当于英语中的I turn,其中的-o是表“第一人称单数”的尾缀,而拉丁语的vertere对应英语的to turn。

动词的时态表格(动词时态是死记硬背制造的语法怪物其实是纸老虎)(2)

拉丁语动词verto源自原始意大利语*wertō,源自PIE(原始印欧语)*wértti,其中的*-ti是表“第三人称单数”后缀。

和梵语वर्तते (vártate, “he turns”),वर्तयति (vartáyati, “he turns”),古斯拉夫语*vьrtěti (Old Church Slavonic врьтѣти (vrĭtěti), Russian вертеть (vertetʹ, “to rotate”)),波斯语گرد‎ (gard, “grow; turn”),原始日耳曼语*werþaną (“to become”) (Old English weorþan (“to happen”), English worth)同源。

认识vert-再记忆英语单词vertical就非常简单了。

【英语】vertical [ˈvɜːtɪk(ə)l]adj.1. 垂 直的 Walls are usually vertical.墙通常是垂直的。2. 垂直起降的

vert ical。

-tic,-ic, -ical,-al是形容词后缀。

在认识universe的基础上,再学习university真的易如反掌。

【英语】university [ˌjuːniˈvəːsiti]n.1. (综合)大学; 大学的校舍2. 大学当局3. [集合词]大学人员4. [口]【体】大学选手, 大学队

university extention大学的附设部分(如成人业余教育, 夜大学等)

a university professor大学教授

a university course大学课程

拆解:uni vers ity。

-(i)ty名词后缀,源自拉丁语的-itas。

英语中,至少有1882个单词用到-ty,其中有很多是名词后缀。

人类关于“时间”的描述实际上源自意识对宇宙的感受。

对于宇宙来说,时间是无限的。宇宙诞生就是时间的开始,而宇宙的死亡就是时间的结束。

对于普通人来说,研究宇宙时间没有意义。我们更关心具体事件的时间“event time”。因为,对于人来说,时间是有限的。

很多人说汉语没有时态。它其实是针对“动词时态”而言的——汉语动词没有表达时间上的“现在”、“过去”和“将来”的变化。这是汉字的特征确定的,但这并不说明汉语没有“时态”。后面,我们会介绍“时态”和“时间”的关系。

中国小朋友常常会为外语(特别是英法德意西俄语)的“动词时态”头痛。

很多汉语版的语法教材把英语“动词时态”弄出16种之多。这其实源自一百年前,英语对应拉丁语语法的蹩脚模仿。权威的英语原版语法教材几乎都不再这样介绍“英语时态”。

学习“时态”,一定要先了解它和“时间”的关系。

英语、德语中,表“时间”和“时态”的是2个不同的单词。

英语表“时态”的单词tense经由古法语源自拉丁语表“时间”的单词tempus,而德语表“时态”的Tempus是直接使用拉丁语中的形式。

在拉丁语和它的后代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语言中,表“时态”和“时间”的是同一个单词。

如果您在记忆英语单词tense时大概了解一下词源,就可以很轻松地搞清楚“时态”和“时间”的关系。

【英语】tense 1 [tens]adj.1. 紧张的;绷紧的;拉紧的

tense muscles绷紧的肌肉

2. 焦急;紧张

The players were tense at the start of the game.

队员们在比赛开始时很紧张。

vt., vi.1. (使)紧张的;(使)绷紧的;(使)拉紧的2. (使)焦急;(使)紧张

【英语】tense 2 [tens]n. 时态;时

英语中实际上有2上tense,都源自拉丁语,其中当名词用的tense表“时态”,经由古法语的tens源自拉丁语的tempus。

强烈建议您把tense和sense放在一起比较记忆。

【英语】sense [sens]n. 感官; 感觉; 官能; 意识v. 感到, 认识, 理解

拆解:sens e。

sens-源自拉丁语动词sentire的过去分词sensus。

sent-是拉丁语词根,表“感觉”。加上法语名词后缀-ence(源自拉丁语-entia)就是英语表“句子”的单词sentence。

【英语】sentence ['sentns /'sentəns]n. 句子; 课刑; 判决, 宣判; 命题v. 宣判; 使遭受; 判决

拆解:sent ence。

认识sent-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掌握拉丁语动词sentire。

【拉丁语】sentio(古典式发音/ˈsen.ti.oː/, [ˈsɛn̪.t̪i.oː],教会式发音/ˈsen.ti.oː/, [ˈsɛn̪.t̪i.oː]):sentio, sentire, sensi, sensus v. perceive, feel, experience; think, realize, see, understand;

拉丁语的sentio相当于英语的I feel,而sentire相当于to feel。

源自PIE(原始印欧语)*sent- (“to feel”)。

教会拉丁语、意大利语忽略长短元音,就成了sentire,而法语、西班牙语变化为sentir。

通过词源,我们可以了解:英语、德语中的“时态”实际上就是“通过动词变化表达时间上的现在、过去、将来”的方法。

事实上,英语、德语动词只区分“过去”和“非过去”,而拉丁语和它的后代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动词区分“现在、过去、将来”。

也就是说,英语、德语动词没有表“将来”的变化形式。它们的所谓“将来时态”是通过“助动词 不定式”实现的。

动词的时态表格(动词时态是死记硬背制造的语法怪物其实是纸老虎)(3)

助动词本身无意义,只起语法作用。相当于汉语中的“虚词”。

【维基资料】An auxiliary verb (abbreviated aux) is a verb that adds functional or grammatical meaning to the clause in which it occurs, so as to express tense, aspect, modality, voice, emphasis, etc. Auxiliary verbs usually accompany an infinitive verb or a participle, which respectively provide the main semantic content of the clause. An example is the verb have in the sentence I have finished my lunch. Here, the auxiliary have helps to express the perfect aspect along with the participle, finished. Some sentences contain a chain of two or more auxiliary verbs. Auxiliary verbs are also called helping verbs, helper verbs, or (verbal) auxiliaries.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into split inflection in auxiliary verbs.

现代英语,利用助动词取消了动词现在式和过去式以外的复杂变化。也就是说,只要认真搞清楚助动词的应用,就基本不用再学习“时态”和“语态”。

前面,我们介绍了,英语的“过去分词”相当于拉丁语“主动完成分词”和“被动完成分词”的融合。也就是说,英语的“过去分词”本身并不区分“主动”和“被动”。

当我们需要描述“主动完成行为”时,在主语和“过去分词”之间加助动词have系列,这就是所谓的“完成时态”。

当我们需要描述“被动的完成行为”时,在主语和“过去分词”之间加be系列,这就是所谓的“被动语态”。

这里的have和be都没有意思,只起语法作用——间接区分“主动”和“被动”。

从本质上说:英语的“完成时态”和“被动语态”都是助动词和“过去分词”的应用。小朋友们只要重点注意助动词的变化就可以了。

英语动词没有表“将来”的“将来时态(future tense)”。英语中的所谓“一般将来”时态当初是为了翻译拉丁语而采用的变通方法——“助动词 不定式”实现。

【维基资料】In grammar, a future tense (abbreviated fut) is a verb form that generally marks the event described by the verb as not having happened yet, but expected to happen in the future. An example of a future tense form is the French aimera, meaning "will love", derived from the verb aimer ("love"). English does not have a future tense formed by verb inflection in this way, although it has a number of ways to express the future, particularly through constructions using the auxiliary verbs will, shall or is/am/are going to. Grammarians disagree on whether to describe such constructions as representing a future tense in English.

英语通常用“will/shall 不定式”,“be going 不定式”表“将来”。这是表“将来”的方法,和“动词时态”无关。就像汉语中用“将”、“要”表“将来”一样。

而这里的will, shall,be都是助动词,只有现在式和过去式之分,并没有将来式。

德语中,用动词现在式表“将来”比英语更普遍。

【维基资料】The use of the present tense in future meaning is much more common in German than it is in English. Especially in colloquial German, but also in the written standard language, future tenses are quite rarely used if the future meaning is already evident through context or a temporal adverb or clause. For example:

【德语】In zehn Jahren bin ich Millionär.

【英语】In ten years, I shall be a millionaire.

【字面意思】In ten years am I millionaire.

German uses an auxiliary for the future: werden (which can also mean "to become.") The main verb after werden is a simple infinitive. The infinitive main verb is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or clause. For example:

【德语】Ich werde dich morgen nach der Arbeit anrufen.

【英语】I shall call you tomorrow after work.

【字面意思】I will you tomorrow after work call.

德语通常用动词现在式表“将来”,有时也用“助动词werden 不定式”的方式表“将来”,相当于英语中的“助词will/shall 不定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