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二零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夺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
有一天曹植来拜见哥哥。曹丕一见他就没好气地说:“我和你虽然是亲兄弟,但是从礼义上来说,是君臣。以后可不许你仗着自己的才学,不讲君臣的礼节!”
曹植低着头,小心地回答:“是!”
曹丕又说:“父亲在世的时候,你常常拿诗歌文章,在别人面前夸耀。那些诗歌文章是你自己作的吗?”
曹植回答说:“是我自己作的。”
曹丕板着面孔说:“现在我叫你作一首诗。你在殿上走七步,七步走完了,就必须把诗作出来。如果走了七步,诗还没有作成,要重重的治你的罪!”
曹植明知道曹丕想借故害他,可是凭着自己的才学,有把握走七步作成一首诗,就
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请出个题目吧!”
曹丕想了想,就对曹植道:“我和你是兄弟,就用‘兄弟’二字做题目。但是,诗
里面不许带有‘兄弟’这两个字!”
曹植略加思索,回了一声:“是。”就在金銮殿上走一步,念一句,七步还没走完,诗就作出来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是广为流传的七步诗的故事。我们不禁要问,为啥曹丕一定要将自己的弟弟曹植置于死地而后快呢?
兄弟俩相似的出身、学识、执政能力等提供了最强的可比性,攀比心又让双方戴上了一副同样不可靠的有色眼镜,这种有色眼镜又强化了同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
从出身,学识,政治水平等方方面面对比,弟弟曹植都不遑多让,甚至有些方面还高出哥哥曹丕很多。这种情况就给兄弟俩以及周围的大臣们提供了最好的可比性,方方面面都被认为不如弟弟的哥哥就很容易被妒忌蒙住眼睛。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诗中提出的疑问的答案,曹丕想杀曹植的原因就是:
正是同根生,相煎才会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