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海拾遗:何谓“三生有幸”,“别无长物”的由来

古诗词的起源历史(词海拾遗何谓三生有幸)(1)

一. 何谓“三生有幸”

唐代有一位法号叫圆泽的高僧,他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叫李源善。有一天,两人看见一妇人在河边洗东西,妇人的肚子很大很大,显然是己经怀孕很久了。只听得圆泽好似无奈地一声叹息,李源善忙问:“何故叹息?”圆泽答道:“这妇人怀孕己经有三年了,一直等着我去投胎,因我不想投胎,故而一直躲避。不想今日相逢,看来缘份己到。”李源善不敢相信,问:“果有此事?”圆泽说:“我今晚便会圆寂,三天后,你到这妇人家中去看,如果她怀中抱的婴儿对你一笑,此子就是我了。君乃良友,来生我还要结交。今日约定,十三年后的中秋节,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彼时再来相会吧!”李源善将信将疑地说:“好!到时候我一定赴约。”

果然,圆泽当晚就圆寂了。与此同时,那孕妇也生下一子。三天后,李源善来到妇人家,那妇人怀中男婴一见到李,就冲着他咧嘴而笑,李源善此时不得不相信圆泽的话了。十三年后的中秋节,李源善如期到了杭州天竺寺,刚到寺门口,就看见一牧童骑在牛背上唱着:“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这就是李源善三生有幸来相会的故事。

现在,人们把“三生有幸”解释为非常幸运的意思。其实,佛家说的“三生”是指前生、今世和来生,“三生有幸”的本意是比喻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前生、今世与来生的特别的缘份。

二.“老婆”与“老公”的来历

据说,夫妻互叫“老婆”与“老公”的称呼始于唐代。相传,唐朝有一个叫麦爱新的读书人,曾经嫌弃妻老,想纳新欢。由是,写一上联,曰:“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放在书桌上。被妻子看见后,妻续写下一联,曰:“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该联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工整贴切,新颖通俗,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麦生被妻子的文采和心意感动,放弃纳新之念。妻子见麦生回心转意,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生见后,续写下联:“老婆一片婆心。”此事遂在民间传开。于是,民间就有了夫妻间互称“老公”和“老婆”的习俗。

三. 独占鳌头的“鳌头”指什么

在古代,如果读书人考中了状元,就被称为“独占鳌头”。“鳌头”究竟是指什么呢?“鳌”,是传说中一种巨大的海生动物,头像乌龟,尾似鲤鱼,威猛无比,能够背起一座大山。“鳌头”,指的就是这种鳌鱼的头。

早在唐宋时期,皇帝宫殿前的陛阶上就雕刻着这种巨大的鳌鱼,凡翰林学士、新科状元和承旨官员朝见皇帝时,都会立在陛阶正中的鳌鱼头上,等待皇帝召见。于是,人们就把进入翰林院称为“上鳌头”,这就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意思。又因为科举考试发榜时,新科状元也是站在鳌鱼头上迎榜,所以“鳌头”也就成了状元的代名词。而状元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名,故“独占鳌头”的意思便进一步引申、泛化,可以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四.“别无长物”的由来

“别无长物”这则成语中的“长物”,是指多余的物品,全句是表示没有多余的物品。这则成语来源于《晋书.王恭传》:“恭曰:‘吾平生无长物。’”说的是东晋名士王恭的故事。有一年,王恭随父亲从会稽来到都城建康。一日,他的同族兄弟王忱去看望他,两人便坐在一张竹席上促膝谈心。谈着谈着,王忱忽然觉得身下的席子非常光滑,感觉极为舒服。他想,王恭从盛产竹子的会稽来,一定带了不少这样的竹席。在将这张竹席称赞一番的同时,希望王恭能赠送给他一张这样的竹席。王恭听完,毫不犹豫地将身下的竹席送给了王忱,王忱千恩万谢地走了。其实,王恭只有这张竹席,送掉竹席后,他就改用草席了。王忱知道后,十分惊讶,觉得过意不去,便找王恭表示歉意。王恭笑了笑,说:“你是不了解我,我平生就没有什么多余的物品。”

五.为什么明清时的县官称“知县”

从古籍的记载中,我们会发现,因朝代的不同,负责管理一县的长官,有县令、县长、县尹等不同的称呼。但到了明清时期,掌管一县政事的长官都被称为知县了。这是为什么呢?“知县”之名最早起源于唐朝。在唐中期,若有县城暂无县令,则由该县的辅佐官员代理主持县务,叫“知县事”。但此佐官只是代理性的临时差遣,不是正式的县令。五代时期,因战乱频繁,政治混乱,故斯时各县吏治腐败,县令多为昏庸无能之人,以致贪污受贿横行,苛捐杂税沉重,百姓苦不堪言。到了宋初,为了提升吏治,重建县令威望,宋太祖便开始派遣朝廷官员前去主持县务,此时的“知县事”仍属临时委任的官员,因为“知县事”的朝廷官员本身在朝廷都担任了官职,所以不是县的正式长官。至宋朝末年,便废除县令,直接设置了“知县”。到明朝时,“知县”便成了县级首长的正式专有名词,而清朝也沿用了这一称呼,没有再更改。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