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咸宁日报-咸宁网

通山县重大项目(通山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1)

10月30至31日,中国共产党通山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在县文体中心隆重召开。县委书记陈洪豪代表中共通山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围绕打造国家新型能源之都、国家全域旅游强县、建设现代化秀美新通山目标,通山干群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干担当为导向,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在改革创新最前沿,在乡村振兴第一线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谱写通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逆势而进:开启规划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实干担当推动走在前列。

中国共产党通山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发展纲领,今后五年通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就是“发展突围”。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GDP达到210亿元,2026年末达到230亿元。实现在全省三类县市区位次前移5名以上,进一步缩小与全市其他县市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形成更多高质量发展增长点,在新时代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实现迎头赶上、发展突围。

过去五年,通山县工业新型能源、电子信息、农机制造、生物医药四大支柱成型壮实;农业特色板块突破100万亩,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路径越拓越宽,从而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山山水受到广泛关注、被常态打卡、让游客惊艳同时,成功谋划了咸九高速、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等9个百亿项目,赶超发展支撑有力、动能充足,发展势头喜人。

通山今后五年发展将主动融入省市区域发展布局和战略规划,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县、能源兴县、旅游强县之路,构建“一城引领、三区协同、全域推进”一体化区域发展新格局。

突出“一城引领”,做强主城区,强化中心城区的主体地位,打造竞争力、吸引力、带动力更强的中心城区。促进“三区协同”,依托通南工业走廊,加快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型产业,打造以“两型工业”为重点的新型产业集聚区;依托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农业观光等新兴业态,打造以文旅康养为龙头的生态功能核心区;依托县域“一轴两环五带”交通骨干路网,大力发展经济林果、绿色能源、滨湖康养等优势产业,打造以地域风情为核心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强化“全域推进”,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构建以县城为引擎、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经济林果、绿色能源、滨湖康养等优势产业,打造以地域风情为核心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和以文旅康养为龙头的生态功能核心区,构建以县城为引擎、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高质量改善、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跃进、改革创新高质量推进、县域治理效能高质量提升。”通山县委书记陈洪豪代表中国共产党通山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在大会报告中,描述出一幅美丽的发展新蓝图。

对标竞进:加快建设现代化秀美新山城

始终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出龙头带动,强化项目支撑,以绿色转型引领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做大县域经济总量。通山干群汗水凝金,接续奋进,快干五年力促经济发展有速度更有质量。

——做强工业支柱。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工业技改,实施工业西扩,力争用五年时间,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10家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150亿元以上。打造以高纯硅铁生产为重点的新材料制造基地、以农业机械制造为重点的先进机械装备制造基地,支持中国中车集团加大对星光玉龙机械的投入和产业转移力度,新上收割机、插秧机、制肥机三款机械生产线,增加产品门类,拓展市场范围,打造100亿元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光伏电、抽水蓄能电为重点的新型能源基地,打造200亿元能源产业集群。以电子控制器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将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50亿元产业集群。以医药制品为重点的生物医药基地,融入咸宁市打造中国中部康养城战略,打造2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做强农业龙头。做强油茶、茶叶和枇杷产业,做响本土生猪品牌,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实施“鄂南名优农产品培育工程”,打造一批“九宫牌、隐水牌、富水牌”等公共品牌。力争未来五年,全县“二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60个,农产品商标达到80个,规模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以上,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地和集散地。

——做强全域旅游。围绕避暑游、生态游、文化游、康养游,着力引进一批实力强、经验足的旅游开发企业入驻通山。做大产业支柱,做强旅游龙头,支持鄂旅投、中林森旅深耕通山,加快融入湘鄂赣旅游联盟,实现一卡通游。

通山县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着力把县城这个载体“建优”、把集镇这个节点“擦亮”、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美”,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

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扩建新城,打造迎宾路区域、阮家湾区域、大路区域新城,重点规划建设人民公园,利用零星地块建设“口袋公园”“小游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和功能品质。

大力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支持各乡镇发挥比较优势,推进“一乡一品”、“一业一品”发展。支持通羊建设县域中心、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大路建设城郊宜居新城、打造绿色工业强乡;南林桥建设县域副中心、打造新型工业强镇;大畈建设洞府水乡、打造枇杷小镇;黄沙铺建设红色小镇、绿色能源强镇;慈口建设滨湖旅游度假区、打造桔橙小镇;九宫山建成县域副中心、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闯王打造传统文化名镇;厦铺打造森林康养强镇;杨芳林打造生态文明示范乡;洪港建设边贸物流枢纽、打造靓丽省界门户;燕厦打造滨湖康养小镇。

通山县因地制宜支持各村发展茶叶、枇杷、油茶、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大古民居保护,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连点成片建设美丽乡村。

担当奋进:提升生态现代化民生新福祉

民生无小事。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是县委书记陈洪豪的暖心话语。全力推进咸九高速、武汉至咸宁至南昌高铁、鄂州至咸宁高速延伸线、杭瑞高速慈口互通、G106塘下至桃树窝一级公路、通山大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打通县域交通大动脉,一大批重点工程落户,竣工,必将极大地促进交通设施“增密、互通、提质”。

美不美在山水。通山县要让群众既享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又享有绿水青山带来的经济效益,给绿色企业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山通水富、绿色发展”是全体与会代表达成的共识。以绿色转型引领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力促生态环境有生机更有价值。抓好通羊河、厦铺河、洪港河和富水湖等重点河流和湖泊生态保护治理,做好“水文章”,发展“水经济”,扮美“水环境”。

五年内力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7.5%、森林蓄积量达到590万立方米、湿地保护率达到40.5%,县域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确保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城乡居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以数字化改造赋能农业转型,推广“纳米农业”,全面激发生态价值,聚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擦亮全国首个碳交易试点县品牌,让群众从减碳中获得更多经济收入。建立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快干、大干、苦干、实干、智干。通山县将力促城乡面貌有颜值更有底蕴,民生改善有力度更有温度,生态环境有生机更有价值。聚焦“3060”双碳目标,严格执行产业负面清单制度,采取整体搬迁、升级改造、关停取缔等措施,推行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发展森林碳汇产业,擦亮全国首个碳交易试点县品牌,让群众从减碳中获得更多经济收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咸宁日报全媒体特约记者 徐大发)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咸宁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