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有哪些村(探寻两城镇三洞)(1)

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境内的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伏羲庙、伏羲陵、堂台遗址、两城汉墓群、南薄汉墓群、小火山汉墓群、圣母池泉、独山岛朝阳洞、承匡山(今凤凰山) 、高平山(今九峪山) 、桃花山等久著盛名。让我们简要探寻一下两城镇“三洞”,即四门洞、朝阳洞、桃花洞。

四门洞

两城东部有座山叫凤凰山,海拔300余米,山民不称凤凰山,都称其为“四门洞”。当你站在山麓仰望山上时,但见接近山巅处的绿树掩映着4个长形大黑点,仔细凝视,像是4个洞穴——是的,就是4个洞口,这就是“四门洞”。《微山县志》载,两城群山为奥陶系,是古生界中第二个系,延续5500万年,奥陶系的溶洞较为发育。也就是说几千万年前地壳运动形成了山洞。2008年,当地旅游大开发,现代化的挖土机爬到山上开辟了一条蜿蜒曲折、通达洞口的山路。

洞门形状各异,4门相距较近,洞的深度不同,有的进深10米,有的进深30余米。西数第一洞进深10米,高约4米。第二洞高约4米,进深10米,北部有几块巨石相互挤压卡在上边,令人望而生畏,虽然都明白多少万年以来几块巨石卡在那儿谁也下不来,可让人在巨石下边站一会蹲一会,还真让人神经紧张、提心吊胆,害怕万一“轰隆”一声。

最神奇最奥秘的是第三洞,洞口高4.8米,进深13米,顶面呈拱形,东壁有摩崖刻诗,古人把63×55厘米的石面磨平,在上面刻诗,书体楷书,以和诗步韵的形式写了二首七绝,全文为:“雪溪逸人张拱辰题。可叹牺皇在古初,几经风雨大萧疏。想知避此无宫室,不免将身向穴居。遗文一览见皇初,世属鸿荒事简疏。当此定知无栋宇,但凭巢穴得安居。大金泰和三年夹钟二日立石。学生朱伯虎、温世宁、彭希祖、张汝翼、武德彰、贺实素、完颜邦杰、荆汝楫。”

从诗上考证,宋金战乱,8名书生避难山洞,遥望伏羲庙,感慨万千,遥想洪荒时,伏羲居洞,如今吾等亦居住洞穴。8名书生白日出来寻食,晚上爬入洞中,可避野兽。在洞的北端有洞口自下而上,洞狭窄,可容一人攀援,此洞的四壁有凸出的许多块石,踏着凸出的石块向上缓缓攀援4米多即见一片开阔地,点燃蜡烛或打开手电,可见约10平方米的开阔地,地面很平,南高北低,可容20余人。南部有石砌的一段小墙,隔开东西二室。向北逐渐狭窄,此为洞中洞。金代泰和三年8名书生为避战乱,栖身此洞,8名书生在洞中怎么住呢?神奇、奥秘之处就是洞中有洞。继续向洞里走去,在洞的尽头又出现一个自下而上的洞口,这洞口窄可容身,每次只能由一个人抓住洞壁上凸出的石块向上攀援,双腿叉开蹬住石块,小心攀援4米就别有一番天地。打开手电照一下,但见20多平方米的一片开阔处,地面颇平整,洞的形状是长方形,南高北低,南部有各种形状的石块砌垒的隔墙,分为东西居室。住在洞中洞,安全无恙,虎狼野兽能进山洞但进不了洞中洞。洞中间的石隔墙是金代8名书生砌垒,还是人类先祖砌垒?无据可考。

第四洞也很奇特,进入洞口仰首观望,但见一洞通天,目光透过洞口的荆棘便见悠悠白云飘过。向前方走去,但见洞形狭窄,两壁嶙峋,如猛兽牙齿,仿佛玉皇大帝一怒之下双手撕开山岩。继续前行15米,静听洞的深处有“嘀哒嘀哒”的滴水声,地下潮湿,两壁苔藓。此洞能进入约20米,向内狭窄,仿佛稍不留意就能被如兽牙的山洞咬住。

《微山县志》载:两城乡的山区属奥陶系,“两城乡山区,溶洞较为发育。”奥陶系约5亿年前,那时地壳运动,山体活动而形成洞穴,其后的地壳运动对山洞有何影响,尚不得知。

探奇心强的朋友可以离开四门洞向上攀登,踩着巨石,拨开树丛攀援百余米即达山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段石砌寨墙,高8米,长40米,不远处还有一段寨墙和一个石砌的圆形地堡,是寨主的“司令部”。向西北的另一个山头遥望,也是寨墙,还有寨门、瞭望孔。某朝某代何县何人反抗官府聚啸山林占山为王,当地人传说与清代李书印起义有关。寨墙砌筑在山巅险隘之处,可攻可守。站在山上,凝视寨墙,遥想当年,英雄安在?人去寨空,遗迹长存,春去秋来,沧桑变革,人去寨空,只有山风中牢固挺立的寨墙向游人述说着当年的壮烈和鏖战。游人观览,遐思万千。伫立山巅,极目南眺,独山湖蓦然增大,辽阔无垠、天水相连,也只有伫立山巅才见湖水之阔,站立湖畔或泛舟湖面上无法体会这种开阔的感觉。

来到这儿,钻进几千万年前的洞穴,遐想着人类先祖居住时的情景,凝视着金代书生的诗文,抚摸一下绿林好汉的寨墙,眺望一眼烟波浩渺的独山湖,不由感慨岁月的沧桑悠长和人生的时光短暂。

朝阳洞

离两城镇伏羲庙不远,坐落于独山岛上有一个洞叫朝阳洞,此洞是远古时期地壳运动形成,洞虽不大,但很奇特,洞内岩层似溶洞,平地,阴凉。传说吕洞宾、张天师到此,孔子曾带弟子登独山。

“朝阳洞”原名“玉帝宫”,始建于元代,明代崇祯壬午年间至顺治十年进行扩建。据史料记载,上溯远古,独山岛系东夷鼻祖三皇之一的伏羲凤族的属地,历史悠久,建筑宏伟。春秋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带领弟子多次登临独山,清代时孔子后人为纪念先人建造了一座“夫子楼”,并于每年夏季来此避暑。康熙年间孔府在此设独山屯管辖独山湖,康熙南巡时曾下榻独山,御书“皇天大道”,后兖州府立牌坊。乾隆三十年二下江南时(1765年)来独山岛驻跸并御书“朝阳洞”,三字由石工刻在洞口上方,阳刻大字(解放前乾隆题字流失)。

昔日岛上宫观十余座,神像百余尊,道士上百人,终日香烟缭绕。

到1946年山上宫观被国民党军队占用,神像全部被破坏,部分古物流失。文革期间“皇天大道”牌坊、“龙王殿”、“清宫殿”、“玉帝宫”、“圣公圣母殿”、“夫子楼”、“九女殿”、“奶奶庙”、“阎王殿”、“望母阁”、“大王殿”、“关公庙”、“二郎庙”全部被毁掉,仅存“群仙殿”、“三清殿”、“真武殿”、“玄武殿”、“朝阳洞”、“华祖洞”六处。

二零零二年夏,独山岛上的部分群众自发的捐款捐物修缮了即将倒塌的四处殿堂,清理了“朝阳洞”、“华祖洞”;二零零三年至二零零四年间又先后塑像三十尊,修建台阶百余级,对历史文化进行了保护传承。

独山不高,岩石嶙峋,杂树丛生,洞中清凉,伫立山巅,遥望大湖,水天一色,如入仙境,北望群山,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桃花洞

位于两城镇东单后村北桃花山,桃花山古称高平山,后来人们改称桃花山。传说桃花山上满是桃林,春月,桃花竞放之时,云蒸霞蔚,红云一山。桃花山上有桃花洞,洞穴宽敞,凉爽怡人,遗有石台等物。传说过去进此山洞,可从邹县峄山之阳的石洞出,但现在无人再敢尝试。桃花山虽不险峻,但因临湖而立,山水相映,却也十分优美。又兼与独山遥遥相望,陆上双山,水中并影,更为难得的佳境。

(刘迎水)

三洞有哪些村(探寻两城镇三洞)(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