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拥江抱海、因港而兴,特别是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2019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以吕四港为起步港区、通州湾为主体港区,南通市委、市政府用“大通州湾”思维,统筹推进新出海口建设。

潮涌逐浪高,扬帆起新航。历经两年努力,通州湾新出海口呈现起步港区开港运营、主体港区全面建设、港口产业融合并进的良好局面。其中,继去年12月两个通用码头投运之后,吕四起步港区两个集装箱码头今天开港运营,标志着“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正式起航。

吕四港集装箱码头(奋楫扬帆逐梦深蓝)(1)

天然禀赋,拥抱新机遇

金秋时节,南黄海边,波涛阵阵。

吕四港,北临黄海,南靠长江,拥有22公里深水岸线、44平方公里土地面积,是江苏沿海可建深水良港的天然宝地。

上世纪80年代初,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即在吕四港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勘测、研究工作,确定这里具备系统性建设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的良好条件。2008年,吕四港开发实质性启动。为充分利用宝贵的岸线和土地资源,港口突破传统的“宽边滩、长栈桥”开发模式,创新建设大型环抱式港池。2014年,吕四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获省发改委核准,并先后完成海事、环评、海洋等一系列前期工作。这是南通市沿海港口第一条人工深水航道,具有开创性意义。

江苏新出海口横空出世,吕四港迎来了真正的黄金发展期。新发展格局中,地处长江经济带龙头区域、拥有长三角北翼的天然深水航道,建设通州湾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依托江海河联运优势,发挥海进江、江出海功能,不仅能为长三角建成世界一流港口群、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对南通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门户、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新枢纽、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新样板,更是具有标志性意义。

吕四港集装箱码头(奋楫扬帆逐梦深蓝)(2)

扛起“起步港区”重大责任,吕四港的这个“第一步”,至关重要。

2020年6月29日,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两个通用码头、两个集装箱码头工程开工。以“起步即冲刺”的战斗姿态,建设者们紧扣时点,激扬“狼性精神”,全面推进海港码头、港池航道、内河转运码头、洋吕铁路、疏港公路、港区道路六大工程。

“一年建设、两年开港、三年成规模”的目标,渐成现实。2021年12月底,吕四起步港区两个10万吨级的通用码头正式开港运营。从开工到开港,仅用了18个月时间,刷新了国内同类港口建设的纪录,创造了“吕四速度”。

目前,吕四起步港区正按照“铁路进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整体布局,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到2024年,吕四起步港区码头可实现“公铁水、江海河”无缝衔接的集装箱转运体系,以更大气魄实施“江海河联运”战略,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港产融合,激发新动能

今年10月19日,吕四起步港区10万吨级通用码头泊位上,挪威籍杂货船“金鹦箭”号满载风电叶片,准备发往新加坡。这是吕四起步港区开港以来靠泊的最大杂货船。

开港即繁忙。启用以来,吕四港两个通用码头满负荷运转,仅今年国庆长假,7天靠泊接卸5条外轮,逐步叫响工程机械、装备模块、风电叶片等件杂货出口的物流品牌。

物流通则百业兴。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吕四港全力推进港产联动、拓展临港产业新空间,努力把区位优势、港口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吕四港集装箱码头(奋楫扬帆逐梦深蓝)(3)

深秋时节,在吕四作业区西港池,总投资20亿元的中储粮吕四港建仓项目现场,强夯工程如火如荼推进;在卫华集团总投资100亿元的高端智能港口机械项目现场,桩基工程施工全面展开;在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东港池南侧,总投资20亿元的宇盛电气特种光电复合海底电缆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近年来,随着吕四港开发升温,华峰超纤、广汇能源等大型央企、民企、上市公司等纷纷落户,益海嘉里、卫华港机、欧圣电气等一批重大项目也抢先进驻。

“坚持招大引强选优导向,以重中之重的定位提升项目招引质效,以紧而又紧的机制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发挥区位、港口优势,用好土地、岸线资源,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临港产业发展‘以质取胜’。”启东市委常委、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裕兵就如何一体推进“港口”“产业”两篇大文章思考颇深。

特别是通用码头开港之后,吕四港经济开发区抓住机遇,树立“项目为王”靶向,全力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和建设速度,今年新开工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3个,转化达产项目2个。

在我市,大通州湾已然成为临港产业布局的主阵地和项目建设的主战场,而吕四起步港区则是主战场中的先行兵。瞄准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重点产业“靶心”,吕四港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海港、发展千亿临港产业的目标阔步迈进,目标建成临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现代物流和海洋渔业为架构的上海北翼临港产业基地。

而这,对促进南通港口可持续发展,优化临港产业布局,带动江苏沿海地区港口深度开发,意义重大。

智慧港口,谱写高质量

今年8月25日,吕四起步港区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通过竣工验收,具备了正式开港条件。

这是南通港首批建成的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也是江苏首个采用5G技术实现港区全自动化作业的港区。码头采用5G专网、卫星北斗定位、智能视觉识别等多种先进技术,实现无人智能驾驶和远程实时操控。自动集卡在港区行驶,与轨道吊、岸桥精准对位,并完成自主充电和倒车。

作为国内少有的公铁水、江海河多式联运港区,吕四港采用与上海洋山港相同的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技术,依托数字化、信息化技术,配套建设功能完备、高度网络化、技术先进、高效联动的一体化协同管控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支撑其成为全球一流港口战略发展目标。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是吕四起步港区的建设标准。设备控制管理平台(IECS)是码头的“神经系统”,它将“智慧大脑”ITOS的指令有序地传达给港区各个作业设备,并把设备的状态实时反馈给ITOS。全场覆盖的5G专网让自动集卡具备了“顺风耳”和“千里传音”能力,在港内任何位置都可以实时和岸桥、轨道吊等隔空对话。具有线控底盘的自动集卡除了上述超能力,借助于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北斗定位系统和车载智能系统,不论是自动完成的直行、转弯还是倒车,都能达到厘米级的精度,看到前面作业车道堵车了还能自动完成超车。全场的摄像机、雷达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是码头的“千里眼”,全天候监视着码头、堆场的一举一动。

“5G技术应用在实时控制,自动驾驶、无人驾驶集卡车等方面,实现港区全覆盖,改善了工作环境,有利于员工职业健康,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南通港(港口)集团副总经理吕东芹介绍。

9月30日,上港集团、江苏港口集团、南通港口集团签署协议组建合资公司,携手运营吕四起步港区集装箱码头。三方合作,将推动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和组合港新模式的形成。

吕四港集装箱码头(奋楫扬帆逐梦深蓝)(4)

江苏省港口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关永健透露,三方未来将持续深化更高层次合作,共同做大做强江河海联运发展体系,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畅通长三角区域沿江沿海运输通道;聚焦南通产业布局和物流发展需求,以长江干线为支撑,以南通集装箱新出海口为依托,畅通南通沿海至省港口集团沿江港航通道,进一步优化配置港口、航运、物流资源,推动港产城协调发展。上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严俊则表示,将毫无保留地分享在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科技港口、效率港口建设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进一步放大南通港的交通枢纽功能,助力南通港更好向“通江达海、江海河联运”拓展和跃升,“为南通加快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注入新的动力和内涵”。

集装箱码头开港之后,吕四起步港区目标2025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00万标箱,不断加大开放步伐,全力打造江苏开放门户黄金“桥头堡”。而其22公里的深水岸线,可规划建设5-10万吨级深水泊位60多个,未来充满想象。

逐梦扬帆,满怀豪情驶向深蓝,东方大港的蓝图,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采写: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蓓宁 严春花

编辑:彭小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