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最快了解阿Q,我尝试给阿Q列一张履历表。


姓名:阿Q(姓不可考,名有音而其字不确定)

住址:居无定所(经常在未庄土谷祠)

身份:短工(雇农)

身体特征:黄辫子,有癞头疮

婚姻状况:未婚

爱好:喝酒,赌钱


经历(主要是“而立”之年的经历):

1. 说自己姓赵和赵太爷是本家,被打。

2. 和王胡比捉虱子输了,骂王胡,被打。

3. 骂“假洋鬼子 ”(钱太爷的大儿子),被打。

4. 调戏静修庵小尼姑,调戏赵家佣人吴妈。

5. 被赵家敲诈,更加落魄。

6. 被未庄人疏离,找不到短工做,挨饿。

7. 和穷小子小D打架。

8. 到静修庵偷萝卜吃。

9. 被迫进城,当短工被辞后,当小偷。

10. 逃回未庄,卖赃物。

11. 想参加革命,假洋鬼子不准。

12. 赵家遭到抢劫,被冤枉入狱。

13. 在街头被枪毙。


性格特点:

1. 擅长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比如:被打时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

2. 自大:看不起王胡,小D,吴妈,赵太爷,假洋鬼子,未庄人,城里人……

3. 健忘:被欺负过后感到一瞬间的屈辱,但是很快就忘记。

4. 糊涂:快被定罪时,仍然一头雾水,最后在游街时才知道自己要死了。

5. 想象力丰富:以为可以参加革命的时候,想象自己抢财产,抢女人,杀仇人。

欺软怕硬

麻木不仁

……

好了,履历表暂时列到这,关于阿Q,还有说不尽的事。

阿Q的悲剧-阿Q正传鲁迅(阿Q的悲剧-阿Q正传鲁迅)(1)


种种劣迹下的阿Q其实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想努力做一个正常人。

只是在旧社会压迫下,阿Q扭曲生长,满身伤痕。


电影版《阿Q正传》结尾处说:

阿Q死了,阿Q虽然没有女人,但并不如小尼姑骂得断子绝孙了。

据考据家的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

阿Q的悲剧-阿Q正传鲁迅(阿Q的悲剧-阿Q正传鲁迅)(2)


将近一百年过去了,阿Q变少了吗?一起回忆一下,你有没有一个时刻成为了阿Q。

一、小时候,和小伙伴玩,抢了什么东西也会说一句:“你叫它,它答应你吗?”虽然是玩笑或者逗乐。但是不就和阿Q在静修庵偷萝卜时说的话一样吗?

二、如果你胖,或者矮,或者黑,……。

是不是听到类似的字眼,就会立马竖起自己的刺。

和阿Q长了癞头疮,就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一样,不管别人有意无意。

三、有没有过和朋友进行无意义的攀比,就像阿Q和王胡比较:谁身上虱子比较大,咬起来比较响。(优点比不过,就比较缺点)

四、遇到领导,背地里看不起,但是表面上还是继续讨好,也和阿Q讨好赵太爷一样。

五、不懂装懂时,是不是也会和村民一样,把“自由党”说成“柿油党”。

六、想想我们也很擅长精神胜利法,比如经常说:

“我不和你一般计较。”

“他有什么了不起。”

……

阿Q的悲剧-阿Q正传鲁迅(阿Q的悲剧-阿Q正传鲁迅)(3)


鲁迅对国民的态度一直就是: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也曾说过,几千年来普通民众的真实状况只有两种: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战争时)和坐稳了奴隶的时代。

还有鲁迅提出的著名的黑屋子理论:是否要打破铁屋子,叫醒沉睡的人们。

就像文章中,鲁迅愿意把村庄起名为:“未庄”而不是“末庄”。

我更愿意相信这不是讽刺,而是先生殷切的希望,希望真的有一天,我们能毁坏这个铁屋子。

阿Q的悲剧-阿Q正传鲁迅(阿Q的悲剧-阿Q正传鲁迅)(4)


李敖多次公开批评鲁迅,认为鲁迅被捧得过高。

李敖提出鲁迅文章晦涩且受日本语法影响,拿国民党的工资,没有系统的思想体系,远比不上胡适之类。

我们当然希望有不同的声音,但我还是在心里暗暗替先生鸣不平。

当时刚刚提倡白话文,还在摸索阶段,而且先生在日本留学十年,不免受到一些影响。

再者,我觉得文学是艺术品,就像:“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说有语病或有深意,这本来就是仁者见仁的事情。

还有其他就不一一展开说了。


先生在死时,并未留下遗嘱,可在文章《死》中,能寻得一二先生想交代的话:

一、

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后半句是友人自己加的)

二、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三、

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

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

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

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鲁迅现在或将来被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我都觉得先生是个启蒙者,常常批判,怀疑,质问,也是真的希望我们国家越来越好。

也许我们还继续是阿Q,可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们是不是就有了跳脱出去的机会呢?

阿Q的悲剧-阿Q正传鲁迅(阿Q的悲剧-阿Q正传鲁迅)(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