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见证历史,这两年我们可是“见证”得有点太多了。

但纵使如此,“双减”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还是让全国的家长朋友们呼天抢地大喊:

又一次见证历史了!

#1

拿到期末成绩的那一刻,家长和孩子都蒙圈了。

A,B,C,D,A ,B ,……

看来中国学生期末考试后担忧“今夜是否有暴风雨”的时代要彻底结束啦!

期末历史选择题多少分 期末考试第一次没有分数(1)

就是苦了早已习惯了以“期末考试”为孩子学习表现打总结的父母。

对着等级成绩单,着实六神无主。

ABCD代表多少分?

有人说85以上就是A,有人说90以上是A……

特别是那些面临中考“残酷”分流的初三家长,一个个拿着成绩单,茫然无助,心如刀绞。

ABCD到底是什么水平?

什么,各学校标准不同?

有些学校是5%是A ,有些学校15%是A ,

有些学校的等级是全区排名,有些学校是全校排名……

好像老师们也不知道成绩。

有老师劝慰初三家长:“如果开学还不知道成绩,我就自己给他们批改一次答题卡,算算分数。”

期末历史选择题多少分 期末考试第一次没有分数(2)

70、80后的家长谁曾想过,期末考试成绩会变得如此神秘又金贵

改革总是从我们身上动刀,此言不虚啊!

#2

话分两头说。

从教书育人的角度上讲,按等级评价学业水平是比分数科学的

先讲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

我家表妹的儿子三年级期末数学考试成绩:95.5分 16分(附加题)。

正当她高兴地要给孩子买礼物奖励时,老师打来电话说:“你儿子数学考得很不好,拖了班级平均分,假期要好好抓一下哦。”(孩子在成都排名前列的重点小学读书。)

表妹忍住惊诧,弱弱地问了一句:“怎么抓?”。

老师说:“他主要是计算出错多,刷一万道计算题,就能彻底解决计算问题。”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反正我们全家都觉得让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刷一万道数学题这件事,简直是一个十足的笑话

更可笑的是,如果这个建议是隔壁王大妈提的也就算了,可它竟然出自一个重点小学老师的口中

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期末历史选择题多少分 期末考试第一次没有分数(3)

一个没上过任何补习班,数学考试能得95分以上,20分附加题能得16分的孩子,难道不是潜在的“数学高手”?

可这样的孩子在某些重点小学老师眼中,却成为拖平均分的差生,还被要求刷一万道题提高。

这个8岁的孩子会不会因为被老师评价为“数学差生”,做了一万道题后就厌烦数学?

有谁想过这样的问题?

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

我表妹小时候当学霸,长大后事业成功年入几百万,她本身就以独立思考见长。

她有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和准确的判断力,更重要的是她有捍卫常识和反对权威的勇气和底气

她毫不分说地对“一万道题”一笑而过。

她可以坚定地按自己的节奏培养孩子,让孩子在快乐童年中学习成长, 并自信孩子不会比别人差。

但其他家长呢?

那些本身没有学习经验和方法(自己成绩不好),没有太强的主见和自信,容易被煽动焦虑的家长,又会怎么对待“95”这个分数?

她们很可能因此相信孩子是差生,让孩子在眼泪中刷完一万道题,安慰他并安慰自己说:

小时候苦点,大了就好了,学习哪有不苦的啊!

中国有多少这样的老师和这样的家长,为了微不足道的几分,把学习变成儿童的苦役?

无数“有潜力有天赋”的孩子, 可能就这样累倒在起跑线上,早早厌倦了学习。

#3

就跟不靠强力无法控制“校外培训班”扩张一样,不靠强力,是绝对无法改变考试成绩“异化”的。

2021年7月24日,两办公布的“双减”明确对“考试”提出要求:

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

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

对中国教育来说,分数早就不仅仅是分数,而异化成“怪兽”。

放眼全国,这位重点小学老师建议刷“一万道题”,算是温柔的了。

不少学校直接把分数当成学生的身份标签。

期末历史选择题多少分 期末考试第一次没有分数(4)

按考试成绩编学号,排座位,分考场,分班级,甚至把班级和学号印在校服上,让人一眼就看得出学生的排名。

完全无视儿童的人格尊严

学生和家长都生存在考试分数的压力和焦虑中。

如果父母心理不够强大,孩子就会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双重煎熬。

教育心理学家陈默说过:“让孩子从小就参与高度竞争,是对人性的摧残。”

儿童的内心是脆弱,在高度受压的环境里,身体会发生一系列损伤。

从小参与高度竞争,让一个人的心理能量在儿童时期就消耗完了。

这也是中国高校里“空心病”、“抑郁症”、“强迫症”越来越多的原因。

中国家长这么努力,无非是希望孩子成绩好,将来考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能有一个比较顺心的人生。

可如果孩子都不能健康长大,又何谈好工作和幸福的生活?

从这个角度讲,我是非常支持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的。

期末历史选择题多少分 期末考试第一次没有分数(5)

鲁迅的话

#4

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初三孩子的家长,拿着等级成绩却更加焦虑。

因为,学校考试成绩的呈现和评价标准是变了,

可中考高考录取还没变!

就在眼前的中考,依然是按照分数排名录取。

只要录取方式不变,中国学生对分数的追求就不可能改变。

除非哪一天,中考录取改革为高中学校以成绩的等级来录取学生。

比如A类学校录取A类学生,B类学校录取B类学生……

大家才会真正接受等级成绩单。

期末历史选择题多少分 期末考试第一次没有分数(6)

其实谁都知道,学业等级相同的孩子,学习情况本来就相差无几。

为了几分之差去内卷, 根本就是无谓的消耗和浪费。

从内心来讲,家长们巴不得考试只看等级,巴不得孩子轻松点。

但无奈升学是看分数,一分一个操场,谁也不敢违抗。

#5

“双减”后的风暴,一场接着一场。

减负,不再是口号,而是必须落实的任务了。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愿不愿意相信,教育的世界真的变天了

考试题更灵活多变。

考试成绩按等级呈现。

这一切肯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那个靠刷题死记,靠夯时间高强度学习提分的时代,就要结束了。

未来已来,就看我们如何应对了。

期末历史选择题多少分 期末考试第一次没有分数(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