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情节振奋人心,作者施耐庵也通过这个情节成功将武松树立成为民除害的大英雄。但是,中国古代所流行的“虎患”到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而且各种老虎们还被列入了保护动物的名单,“打虎”可是违法行为。

东北虎和普通老虎大战(湖南打虎王陈耆芳)(1)

不过,把老虎列入珍稀动物,也只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罢了。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老虎还是人人谈之色变的存在,有些地区还因为虎患,无人胆敢外出,田地因被弃耕而荒芜,更有甚者村民们背井离乡。

清朝时期,官府和民间都会组织打虎队上山进行打虎,但是收获甚浅,命丧虎口的事情更多。陈耆芳就出生在1887年清末时期,若说当时西方的列强毒如虎,对百姓们造成直接伤害更大的还是真正的老虎。

东北虎和普通老虎大战(湖南打虎王陈耆芳)(2)

生在虎患频发的湖南耒阳的陈耆芳从小就经历过山间有虎,人心惶惶的事情。等到枪支逐渐在民间普及,陈耆芳也时常随着村里的壮汉们拿着猎枪进山打猎,很快陈耆芳成了一名远近闻名的猎户。1916年,由于虎患时常发生,陈耆芳成了职业“打虎师”。

但就是这么一为赫赫有名的打虎师却在65岁的时候被老虎叼走了自己的孙子,本来还想着自己已经年老,该享受天伦之乐的陈耆芳在那时就再也没将“打虎师”当成职业,而是将打虎当成自己毕生的使命。

东北虎和普通老虎大战(湖南打虎王陈耆芳)(3)

据统计,1952年,也就是陈耆芳被老虎叼走孙子的这一年,耒阳县被老虎咬死的人数就高达108人;耕牛被咬死460头;生猪更是有530头之多。为了群众的安全,相关部门组织了一支打虎队,而宝刀未老的陈耆芳也担当起领头者的大任。

最初打虎队只有11人,但是耒阳周边地区的猎户们听闻的打虎的消息,也纷纷前来支援。打虎的队伍也就逐渐扩张到了50人。陈耆芳专心寻找老虎们的出行痕迹,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由于老虎一般是昼伏夜出,所以陈耆芳还特地采集了不好引诱老虎出洞的药草。

东北虎和普通老虎大战(湖南打虎王陈耆芳)(4)

陈耆芳打虎可不像武松抗靠力量硬抗,而是凭借头脑和人多智取。一旦老虎被引诱出洞,人们大家就齐心协力放毒箭,用石头砸。有时候遇见“负隅顽抗”、十分狡诈的大老虎,陈耆芳就专门在诱饵中放上炸药。

虽说“一山难容二虎”,但耒阳附近的区域可不一样,这里居然有着一个滔天凶名的老虎窝,。1957年,隔壁村的打虎队猎杀到了一只老虎,但是对老虎的幼崽留了手,将其带回了村庄。但没想到的是,山里上百只老虎竟然齐齐出山围困村庄。

东北虎和普通老虎大战(湖南打虎王陈耆芳)(5)

村民们在家畜损失惨重的情况,一个小孩被叼走的情况下将幼虎放了回去,这群老虎才善罢甘休。陈耆芳听闻了此事,判断山中定有只虎王,于是遵循着踪迹悄悄摸到了虎王的地盘。

这只虎王足足有600斤,身体庞大无比,为了成功猎杀它,陈耆芳带着儿子花费了十几天时间做好充足准备。经过多天的蹲守,陈耆芳发现了虎王的身影,一时间子弹和毒箭齐齐发射,山林间回荡着枪声和虎啸之声。

东北虎和普通老虎大战(湖南打虎王陈耆芳)(6)

重伤的虎王往丛林深处奔逃而起,陈耆芳和儿子紧追不舍,生怕“放虎归山”。在遍地搜寻之后,陈耆芳终于找到了虎王已经倒地的尸体,这才放心地舒了口气。1958年,已经71岁的陈耆芳终于卸任打虎队的领头工作,而是接受委派成为了打虎教导员。

而陈耆芳的打虎事迹也是相当骇人,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仅从1952年到1958年这经过记录的7年间,由他猎杀的虎豹就多达138头、野猪198头,其他害兽也是相当之多,基本消除了虎害和受害。当地村民也终于能够安心地开荒耕地了。

东北虎和普通老虎大战(湖南打虎王陈耆芳)(7)

如今,华南虎已经变得相当稀有,也很少在山林间出没了。而人们对老虎也进行了驯服,人们只能在保护区或是动物园才能看到老虎,他们甚至还有了个可爱的名字“大猫”。但是我们在喜爱接纳和保护它们的同时,也切记不要忘了老虎的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