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 10月25日克南高架东延工程通车,10月31日,西山高架二期全线通车,这两条路的通行让乌鲁木齐中心城区“田”字型快速路网与外围路网衔接更加顺畅。

乌鲁木齐快车道规划(纵横路网构筑乌鲁木齐)(1)

10月31日13时13分,车辆行驶在西山高架二期高架桥上。西山高架二期的通车,提升了乌鲁木齐对外交通辐射能力。 (记者魏向阳摄)

如今,“田”字型快速路像太阳一样发挥辐射作用,让城市南北贯通、东西畅达,让中心城区与南北疆交通要道衔接更加顺畅。

“空中走廊”的建成、北疆之星城际列车的开行、地铁1号线的开工建设、高铁新客站的全面推进……乌鲁木齐这场在交通上谋求发展的关键战役,为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田”字成网,内外相连

10月31日16时,私家车车主吴强从西虹路上高架,途经西山高架一期、二期,13分钟后上乌奎高速,比以前至少节约一半时间。

西山高架二期道路可与乌奎高速相连,是继苏州路、克南高架桥之后又一东西向快速通道。道路起点为西外环路-西山互通立交主线落地点,至乌奎公路-西山互通东侧主线落地 ,全长4.057公里。

10月25日13时,出租车司机刘同从观园路出发,途经温泉东路、克南高架东延、克南高架,10公里的路程,仅用12分钟到达新北园春市场。自克南高架东延工程通车以来,一直被车流“压”得“气喘吁吁”的温泉西路在早晚高峰时获得“轻松”。

克南高架东延工程是乌鲁木齐“田”字型快速路网中“一横”的东延,工程贯穿城区东部水磨沟片区。西起东外环立交预留高架主线处,沿温泉西路、东路向东延伸至拟建东二环节点立交处,高架桥梁长度约为3.4公里。

近年来,首府按照“南控北扩、西延东进”的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城市向北部新区拓展、向东西两翼延伸,城市发展框架逐渐拉大。而西山高架二期和克南高架东延两条道路的实施正是贯彻乌鲁木齐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

市建委副主任邱思杰说,克南高架东延的通车标志着“田”字型快速路与东二环、观园路片区连接的快速通道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后,克南高架东延还要通过地面快速路和高架桥的方式继续连接到观园路片区。西山高架二期作为市规划“环线 射线”快速路网组成部分,是中心城区向西的重要快速通道。

201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田”字型快速路骨架,即最外面的“框”也就是外环路,一“竖”是河滩路,一“横”是克南高架。

去年“田”字型快速路网建成通车后, 乌鲁木齐形成了东西联系紧密、南北畅通的城市快速路网格局。

而今年道路工程的重点就是解决中心城区“田”字型快速路网与外围区域道路的衔接问题。

负责编制首府快速路出行指南的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邹智军说:“‘田’字型快速路是解决中心城区的交通问题,外环路的升级是让快速路扩容,中间‘一横’克南高架的建成可以使快速路成网。”

立体交通,“羽翼渐丰”

在修建“田”字型快速路之前,乌鲁木齐只有外环路和河滩路两条快速路。其中2000年修建的外环路是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和交通发展状况,确定了外环路由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道构成。

外环路是根据1997年前后的经济、人口预测来设计的。当时预测,乌鲁木齐到2020年机动车为28万辆。而目前乌鲁木齐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72万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成区的扩大,当时作为外围环线考虑的外环路,俨然变成一道内环线。

东外环通过克南高架直接进入西外环;西虹高架连接西外环高架;火车站高架与新建雅山隧道相连 、西山高架与乌奎高速连接……

如今,“田”字型快速路桥上有桥,隧道上有隧道,49条匝道可与桥下相接、与桥外相连,实现了立体互通、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成为乌鲁木齐城市大动脉。据测算,“田”字型快速路建成后使中心城区道路通行能力提高了30%。

参与设计“田”字型快速路工程的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新疆分院副院长蒋春海说,乌鲁木齐市采用的“田”字路是目前城市快速路网结构大多采用的“环线 射线”结构。“十”字快速路和外环路又组成多个闭合环,承担中心区各区块的交通功能。射线与环路相互配合,不仅增强了进出分流的功能,也加强了环线间的联系,减少车辆绕行。“田”字路网骨架的形成,对解决市区中长距离交通是很有益的。快速路网形成后,地面交通主要承担短距离的区域联系,“快慢分离、互不干扰”,从而降低对地面交通的压力。

随着“田”字路修建完成,乌鲁木齐市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可以有效运转的快速路网,另外二环路和三环路(绕城高速)也在加紧实施。今后首府将逐步实现外围路网以“三环十五射”为主,中心城区以“田”字型快速路加“三横三纵”为骨架, 构成“环线 射线”的城市交通网络,方便市民出行。

和其他城市相比,乌鲁木齐南北狭长的地势造成南北走向主干道较少、东西道路扩建难的城市格局。而今年开工的地铁1号线沟通了老城区、高新区(新市区)和主要对外交通枢纽。它的建设能有效缩短城市南端与北端的距离,为中部“蜂腰”地段提供强大的公共交通运力支持。

在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目前首府正向着构建地下、地面、地上的立体交通格局的目标迈进。

交通枢纽,直连丝路

无论城市之间或者是区域和国家之间的往来,首先离不开的是交通。

乌鲁木齐不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城市,更是交通要道。

作为连接中西亚的重镇,乌鲁木齐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五大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其中把交通枢纽中心摆在了首位。

这里地处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自古就是中国通向中西亚及欧洲的重要交通通道,也是中国向西开放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

近年来,乌鲁木齐通过实施一批道路交通重点工程,全面提升交通通行能力和效率,努力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交通枢纽中心。

今年乌鲁木齐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继续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先导,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坚持依规划建设新区、改造老区,推进会展、高铁、白鸟湖、古牧地、城北新区、城南经贸合作区和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而会展大道二期 、喀什路东延、北京路北延、新医路西延、城北主干道等道路的实施,将有力地支撑和推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调整。

作为新疆的首府城市,乌鲁木齐汇集了大量的人流和物流。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全面推进,目前正着力建设乌鲁木齐高铁新客站和乌鲁木齐国际公铁联运汽车客运站,形成以铁路客运为中心,集城市轨道交通、长途客运、公交、出租车和社会车辆于一体,可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的客运综合交通枢纽。

按照“立足乌鲁木齐市、服务全疆、辐射中亚地区”的定位,到2020年,高铁片区的人流量将达到20万人次,2030年达到28万人次,容量规模非常可观,这为该区域未来发展预留了更多的商机。

根据规划,到2020年,首府共规划9座城市综合性交通枢纽,市民可通过这些枢纽换乘轨道交通、BRT、常规公交长途大巴等。而综合性交通枢纽规划恰好以机场、铁路客运站、公路客运站为核心,构建城市对外交通、地区区域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无缝衔接的综合性换乘枢纽。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下那时的场景——国内外游客飞抵乌鲁木齐,除了私家车、出租车还可以很方便地在机场换乘地铁、BRT或快客等交通工具,到达市区各个角落,或者通过客运站、火车站,前往全疆各地、中亚诸国,一路畅行无阻……那时乌鲁木齐的“国际范”更加凸显。

路网结构的调整、完善公交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地铁的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即将开通运营…… 这些必将让乌鲁木齐向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交通枢纽中心迈进一大步。(记者 王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