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是一个混乱和危险的领域。(以赛亚·伯林)

以赛亚·伯林(1909—1997),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20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出生于俄国里加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随父母前往英国。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1932年获选全灵学院研究员,并在新学院任哲学讲师,其间与艾耶尔、奥斯丁等参与了日常语言哲学的运动。二战期间,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1946年重新回牛津教授哲学课程,并把研究方向转向思想史。1957年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并获封爵士。1966年至1975年担任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有《卡尔·马克思》(1939)、《自由四论》(1969,后扩充为《自由论》)、《维柯与赫尔德》(1976)、《俄国思想家》(1978)、《概念与范畴》(1978)、《反潮流》(1979)、《个人印象》(1980)、《扭曲的人性之材》(1990)、《现实感》(1997)等。

浪漫主义的根源

——寻找一个定义(节选)
以赛亚·伯林/文

浪漫主义怎么形成的(浪漫主义从何处兴起)(1)

Isaiah Berlin: An extreme liberal, who was reluctant to think that people act purely maliciously. From Spectator

// 浪漫主义从何处兴起? /

当然不在英国,尽管从史实层面来讲,无疑始于英国——所有历史学家都会如是说。无论如何,英国不是浪漫主义以最戏剧性方式展开的舞台。这里就生发了一个问题:当我谈论浪漫主义的时候,我指的是一个历史事件(我似乎正在说它是的),还是一种不专属于某一特定阶段的普遍的精神状态?赫伯特·里徳和肯尼斯·克拉克[1]都认为浪漫主义是一种随处可见的永恒的精神状态。

肯尼斯·克拉克在哈德良的诗句中找到了浪漫主义的证据;赫伯特·里德也找到了很多例证。在浪漫主义研究方面著述甚丰的塞里埃男爵列举出柏拉图、普洛丁和希腊小说家赫利奥多罗斯以及其他很多作家,他认为他们都是浪漫主义作家。事实上可能正如他所说,但我不想涉足这方面的研究。我所要论及的浪漫主义有时间的限定,我无意涉及永恒的人类态度、只想关注在特定历史阶段发生、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某次变革。因此我准备将注意力集中到十八世纪的后期发生的变单。

变革发生,不在英国,不在法国,而主要是在德国。根据通行的历史观和历史变革观,我们理解的十八世纪应该是这个样子:我们就从法国的十八世纪讲起吧。那是一个优雅的时代,一切都开始变得平静安详,在生活和艺术领域,人们都遵守规则,理智全面发展,理性主义步步推进,教会势力节节败退,非理性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猛烈攻击下全线崩溃。到处都是安宁的气氛、到处都是雅致的建筑。

到处都信奉普遍理性不仅可以用于人类生活而且也可用于艺术话动、道德、政治和哲学。再后来,一种突然的、莫名的思潮袭来了。出现了情感和热情的大爆发。

人们开始对哥特建筑,对沉思冥想感兴趣。他们突然变得神经质和优郁起来;他们开始崇拜天才的天马行空;他们开始背弃对称、优雅、清晰的状态。同时,其他的变革也在发生。大革命爆发;人民不满,国王掉了脑袋。恐怖降临。

浪漫主义怎么形成的(浪漫主义从何处兴起)(2)

French bi-Centennial parade on Champs Elysees designed by French graphic artist Jean Paul GOUDE.©Rene Burri

两场革命之间是否关联,这点不很清楚。当我们阅读历史,我们会有这种感觉:在十八世纪末,灾难性的事件发生了。

起初似乎风平浪静、随后便有了突变。一些人欢迎它,一些人遣责它。遣责它的人认为这本应是一个优雅和平的年代。不明了这一点的人就不懂得真正的生活的愉悦( plaisir de vivre),塔列朗如是说。另一些人认为这是一个做作虚伪的年代,而革命开创了一个更加公正、更加人性化、更加自由、人与人之间更易理解的统治。

不管怎样,问题是:所谓浪漫主义革命——一场艺术和道德领域里全新的动荡变革——和通常所说的法国大革命的关系如何?在巴士底狱废墟上起舞的人们,砍掉路易十六头颅的人们,可是受到突发的天才崇拜热的影响,或突然爆发的所谓情感主义的影响,或把西方卷入骚乱洪流之中的思潮影响的同一拨人?显然不是。

可以肯定,法国大革命为之而战的原则即普遍理性、秩序和公正的原则,而浪漫主义通常与之关联的理念是独特性意识、深刻的情感内省和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意识(而非相似性意识),它们之间完全没有联系。

浪漫主义怎么形成的(浪漫主义从何处兴起)(3)

The Opera House(Opera Bastille).

©PG

// 那么如何解释卢梭呢? /

卢梭被称为浪漫主义之父,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很正确的称谓。但导致了罗伯斯庇尔思想形成的卢梭,导致了雅各宾派思想形成的卢梭,在我看来,并不是那个与浪漫主义有明显联系的卢梭。这个卢梭是写出《社会契约论》的卢梭,这部经典著作谈到了回归人类共有的原初法则;谈到了施行普遍理性的统治而不是情感的统治——普遍的理性能将人们联合在一起,而情感却会使人们分裂;谈到了普遍公正与和平的统治——普遍公正与和平能消弭那些使人情智分裂、人与人之间紧张对立的冲突、骚乱和动荡。

因此,要看清浪漫主义的剧变和政治革命的关系还非常困难。何况还有工业革命,与此也并非没有瓜葛。毕竟,思想不能繁殖思想。某些社会和经济的因素对于人类意识的剧变负有相当的责任。眼前亟待解答的问题是,又是工业革命,又是古典主义庇护下的法国大革命,又是浪漫主义革命。比如,就拿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伟大艺术来说吧。如果你看大卫的大革命绘画,你很难把它与浪漫主义革命联系在一起。

大卫的绘画有一种雄辩,一种雅各宾党人严峻的雄辩力,令我们想到斯巴达,想到古罗马。它们传达了一种对于轻浮、浅薄生活的拒绝姿态,令我们想起马基雅维利、萨伏那洛拉,还有马布利这些人,他们曾以普遍永恒的理想的名义谴责他们时代的浅薄。而浪漫主义运动,正如历史学家告诉我们的那样,是对各种普遍性的激烈反叛。因此当务之急,要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了比较清楚地说明我如何理解这场突变,我为什么会认为在那些年里,也就是1760年到1830年之间,变革发生了,欧洲意识领域发生了一场剧变——为了让大家明白我这些想法的初步依据何在,我想先举个例子。

设想你在西欧旅行,就说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西欧吧。设想你在法国,与维克多·雨果那些前卫的年轻朋友交谈。

设想你到德国去,同斯塔尔夫人拜访过的人物交谈,正是她把德意志精神介绍给法国人的。

设想你遇到浪漫主义的伟大理论家施菜格尔兄弟,或歌德在魏玛的一两个朋友,比如寓言家、诗人蒂克什么的,或任何与浪漫主义有关的其他人士,以及他们在大学的追随者,那些深受这些诗人、戏剧家、批评家作品影响的学生、年轻人、画家、雕刻家。

设想你在英国与某人交流,此人深受柯勒律治影响,或最受拜伦影响,或与受拜伦影响的任何人交流,不论他在英国、法国,还是意大利,还是越过菜菌河、易北河。设想你和这些人交谈,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理想差不多是如出一辙。

浪漫主义怎么形成的(浪漫主义从何处兴起)(4)

SWITZERLAND. Zurich. "Zebra woman". 1942.

©Werner Bischof

他们认为,最高意义的价值是诸如正直、真诚,随时准备为某种内心理想献身,为某种值得牲一切、值得为之生为之死的理想奉献一个人的所有。你会发现他们感兴趣的首先不是知识或科学进步;对政治权力没有兴趣,对幸福没有兴趣;他们对于为了找到个人的社会位置而去适应社会,与政府和平共处,对国王或共和国保持忠诚特别没有兴趣;你会发为自己的信念战斗至最后一息的必然性;你会发现他们相信殉道的价值,无论这种殉难为的是哪种信仰;你会发现他们相信少数比多数更神圣,失败比成功更高贵,成功往往是赝品或粗俗一类的东西。

理想主义(idealism)的观念,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唯心主义”,而是我们在日常意义上使用的概念——也就是说一个人准备为某种原则或某种确信而牺牲的精神状态,一个永不会出卖信念的精神状态,一个为自己的信仰甘受火刑的精神状态(因为他信,他愿意这样)。

这种态度以前不曾多见。人们所钦佩的是全心全意的投入、真诚、灵魂的纯净,以及献身于理想的能力和坚定性,不管他信仰的是何种理想。

不管他信仰的是何种信仰,这点非常重要。设想你在十六世纪与某人交谈,此人曾参加过导致欧洲四分五裂的宗教战争,设想你与一名在那个时期参与仇杀的天主教徒交谈,你说:

“当然了,新教徒的信仰是虚假的信仰;当然了,他们信仰虚假的信仰该下地狱;当然了,对于人类灵魂救赎来说他们是极其危险的人,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了。不过,他们如此真诚,他们为信仰而死,如此坚决,他们表里如一,如此伟大,一个人不得不对他们的道德尊严和崇高生出一种敬仰之情。”

这样的同情在当时听起来简直就是不可理喻。任何真正掌握或自以为掌握真理的人,拿一个相信教会传布的真理的天主教徒来说吧, 就会认为那些将全部身心投人到错误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人是危险的,他们越真诚,就越危险、越疯狂。没有一个基督教骑士会想到,当他与穆斯林交战时,他会敬佩那些信仰错误的异教徒的纯洁和真诚。毫无疑问,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个正派人,你杀死了一个勇敢的敌人,但你不会侮辱他的尸体。

浪漫主义怎么形成的(浪漫主义从何处兴起)(5)

Timirgara 14/11/90 Réfugiés afghans. École coranique.

©John Vink

你会认为,如此的勇敢(这是一种普遍受到敬仰的品格)、如此的善战、如此的虔诚,居然用在如此显而易见的荒谬和危险的信仰上,这确实令人惋借。但你不会说:“这些人信仰何种信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信仰的精神状态;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背叛。他们是表里如一的人,这些人我尊敬他们。如果他们为了活命而站到我们这一边,那是非常利己主义的,是胆小、可鄙的行为。”

有这种思想的人会说:“如果我选择一种信仰,而你选择另外一种信仰,那我们之间必定会展开战斗。不是你杀死我,就是我杀死你,也许来场决斗,最好的是我们不分胜负,双双战死。最可怕的是相互妥协,那等于是说我们双方都背叛了自己内心的理想。”

浪漫主义怎么形成的(浪漫主义从何处兴起)(6)

CZECHOSLOVAKIA. Prague. Circa 1963. "King Lear", a play written by William SHAKESPEARE and directed by the British theatre director Peter BROOK who works with the 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Josef Koudelka

———

[1]这两位是前梅隆讲座的演讲者。

节选自《浪漫主义的根源》,(英)以赛亚·伯林 著,亨利·哈代 编,吕梁、洪丽娟、孙易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13页至第20页(为适应手机用户阅读,段落有所调整)。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阅读节选部分的完整文章/

浪漫主义怎么形成的(浪漫主义从何处兴起)(7)

题图:Caspar David Friedrich丨Winter Landscape丨1811 局部

#飞地策划整理,转载提前告知#

首发于飞地APP,更多内容请移步飞地APP

策划:尘卷丨编辑:尘卷、烧酒

投稿邮箱:contribution@enclavelit.com

推荐阅读

阿多尼斯丨画和诗的区别不过是所用的材料

如果艺术能教给人什么东西,那便是孤独。

诗人走向词语正如自然走向枯枝

重 要 TIP:

进入公号主菜单点击文章索引,

输入关键词即可索引所有号内相关文章!

浪漫主义怎么形成的(浪漫主义从何处兴起)(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