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被无数商业奉为企业界教父的柳传志深陷泥潭。

早在2019年,柳传志已经从联想退休,这次面对质疑,很少见到老爷子这么激动,冲到最前沿专门发了公开信,内容大家可以去查查,虽然措辞严厉,不过没有啥有价值的内容。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口碑沦落到这个地步,也算是一大奇闻。本文我力争不带个人情绪,从联想发家史出发,谈谈同学们的几大质疑,也希望大家理性对待。

1、研发占比不到3%,却妄想在科创板上市

1984年,当时还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人员的柳传志,已经在科学院工作了13年,当时国外电脑已经兴起,发现自己研究的东西和国外相差太远,于是就从科学院计算机所带了10个人出来,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联想集团前身),并弄到了20万的启动资金,这笔钱是中科院给的,算作公司股份。当时的办公地点是在一处租来的传达室。

1974年,在中关村的科学院计算机研究生里,有一个奇怪的身影,手里拿的不是和计算机有关的书籍,而是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很多人搞不清这人是干啥的。这个人叫竺廼(和奶同音)刚,负责计算所关于汉字显示和字符输入的研究。

而此时,倪光南所在的第六研究室显示组,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第一步。早在1968年,他们就开始研制中国第一台汉字显示器,当时只能显示64种汉字。1970年,显示组又开发了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光笔显示器,光笔可以在显示器的屏幕上画图,也可以在屏幕上指点图形和文字。

联想如何度过经济危机(从技术路线转向贸易路线)(1)

这两项重要的成果,恰好构成了汉字信息处理的基石,1974年计算所汉字信息处理课题组成立之时,主要成员正是来自这两个小组。竺廼刚很快注意到,来自显示组的倪光南,极其聪颖善学、富有主见、而且勤奋过人,他在技术方面的影响力很快超过了组里的其他人。

两个小组把之前各自的研究成果放到一起,集成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上,使两个最重要的试验项目:汉字识别试验和汉字处理试验能共享设备,大大提高了研发的效率。竺廼刚是课题研究的主持人,负责设计新项目的整体结构,倪光南作为骨干力量之一,成为线路的主要设计者,两人配合不失默契。而这两位天生的发明家所碰撞出的最耀眼的火花,就是“联想式汉字输入法”。

在键盘上打出“我”,显示屏上就会跟着出现“想你”,在有搜狗的今天,觉得这个平平无奇,在当时可稀奇的不得了,在79年获得了科研二等奖,联想的名字也因此由来。

1985年初,柳传志第一次知道倪光南(院士))手上有“联想式汉卡”这个东西,当即预感到这里面有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公司把邀请倪光南加入当成一件大事,先做了一番外围调研,收集到了很多关键性的消息。此时,倪光南已经和信通公司、深圳的中航技公司以及另外两家企业合作研发汉卡,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已经接近尾声了。倪光南想把技术变成转化为民用,迫切地想把汉卡卖出去 , 这和计算所公司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这样一来,柳传志心里就有底了。柳传志找到倪光南,告诉他,自己愿意帮他实现梦想,把他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变成产品。他提出唯一的要求就是,妥善处理好他和信通以及中航科技两家公司的关系,这对于柳传志来说,自然不在话下。

倪光南成为计算所公司的第十二名员工,全公司欢欣鼓舞。5月,公司第一次带着汉卡去参加展会就旗开得胜,拿回了55万元的订单,当时的工人工资只有两三百块,这对柳传志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

此时,管理层还不知道,公司已经危机重重。由于公司发展过快,汉卡出现了严重质量问题,大量的投诉电话打到公司。由于大量的订单等着生产,柳传志也没有心思管这些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产品质量趋于稳定后,1989年11月公司正式更名为联想集团。

此后,联想成为电脑产品的生产商和销售商,并且确定了做计算机核心技术的技术路线。但不知道为什么,柳传志突然就变了卦,实行“买办”路线。

最终,倪光南和柳传志两人之间的争论与争斗激烈的爆发了,并在 1995 年最终得出了结果。

1995年的六月30日上午,联想董事会召开了一次200个干部参与的大会议,免去了倪光南联想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的职务。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不能说老柳完全错了,但是技术完全落后西方,做技术没有做贸易来钱快,但是战略眼光的确有问题。

最好的例子就是华为,坚持干研发,绝不碰房地产这些行业。

随着做贸易与生产赚的钱越来越多,联想几乎彻底抛弃了研发业务。

2、国外产品卖的比国内便宜,却自称民族企业

1995年之后,联想推出了服务器、笔记本、激光一体机等等一系列产品,并凭借在渠道上的经营,在营销上的投入,在中国占有了很大市场份额,很快做到了国内第一。

好景不长,2000年戴尔进军中国,直接推出“直营模式”,打得联想措手不及,很快超过了联想的市场份额。不过柳传志学的很快,直接经销商和经销商和直营模式一起上同时涉足房地产业务。

2003年,联想把原来的 【LEGEND】英文名改成了 Lenovo,开启了国际化之路。

但糟糕的是,联想遭遇了老对手的强烈狙击,戴尔二话不说直接降价,迫使初来乍到的联想放弃了做好的宣传策略,跟着降价。

但没想到的是,联想这一补贴,就是多年。而且补贴的钱,恰恰是来自于联想最主力的市场——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联想的确是赚着中国人的钱,给外国人实惠。

但是后来在国外站住了脚跟,还是一直补贴,价格也相差的比较离谱,这就有很多人看不下去了,直接给带上了MGZ的帽子。

3、错失黄金5年(2011-2015)

相比于当时的小米,联想是有先发优势的,前者的知名度当时还很低,联想名头已经如雷贯耳。

随着小米等全网通手机的兴起,像联想这样的运行商定制手机走到了终点,火上浇油的是,联想当时忙着收购IBM服务器,并没有心思放在新品研发上,当手机市场份额不到2成的时候,方才如梦初醒。

联想如何度过经济危机(从技术路线转向贸易路线)(2)

紧接着又做了一个奇葩的决定,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还在幻想着通过并购拯救手机业务。此时的小米、华为荣耀、魅族已经卖的热火朝天。

至此,联想手机彻底宣告失败,5年多的时光里,于联想而言,就像悄无声息地失去了一样。

4、声誉扫地

在多个领域失败后,联想终于认清了事实,除了电脑,干啥啥不行,亏钱第一名。

一般来说,巨型公司越往后越保守,当时电脑行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再去投钱研发其他的产品,风险非常高。

更何况,联想内部,还有种种的问题:

思维定势、权力集中、官僚主义、不敢创新、短期目标驱动、朝令夕改、架构繁杂、管理混乱......

最重要的是,在5G标准投票的时候,没投华为,投给了高通,这是柳总后来解释过,说是专门打电话跟任正非沟通过,说自己这么做确实有难处,不过绝大部分人并不能接受。

赚着国内的钱,在国外做亏本补贴,在老外面前表现亲和力,整天以民族企业自居,很多小伙伴表示,这是最好听的笑话。

联想的悲哀之处在于,做到这么大,却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面对中美二选一,害怕美国的封杀,只能低头,投票事件也就不足为奇。更何况27个高管中,还有14个外国人,极大影响着公司决策。

不仅如此,联想还玩着钱生钱的生意,持股多家小额贷公司。

个位数的高管,年薪总和将近10亿,占总利润的八分之一,蛋糕就那么大,普通员工能分到多少?不仅如此,还欠着1000多亿的供应商货款,到了资不抵债的边缘。正应那句话: 先富先跑路,我不带后富。

至于让国有资产流失,这是一本糊涂帐,到现在谁也说不清,反正现在是从元开始的中科院100%持股到现在持股30%。

总之曾经被老百姓给予厚望的老牌企业,已经一去不复返。

这些问题,就像一把枷锁,困住联想这只巨象,迫使它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时,只能成为一只戴着镣铐跳舞的大象,滑稽而又无力。

而最终,联想这一艘36年历史的巨轮,如何才能掉转船头,控制方向,朝着它本应该瞄向的方向行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