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乎

什么叫天赋异禀(哪有什么天赋异禀)(1)

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

我看到了洁白的梅花盛开。

我看到了杨柳垂在北海上,

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

北京无尽的树木激起我的惊叹和赞美。

他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他说:“会当即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两百年”。

他说:“妇女能顶半边天”。

他说:“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他说:“喜看稻黍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他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他说过的话,被人们当成名言;

他肯定过的事,被人们当成定律;

直到现在,他还在天安门守护着这个国家。

谨以此文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

什么叫天赋异禀(哪有什么天赋异禀)(2)

1893年12月26日,

毛泽东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这一年是蛇年,

这个孩子也将具有蛇的秉性:灵活、狡黠、生存力强。

他的祖父生性懦弱、不善经营,

为了维持生计被迫把自己地都给卖了。

他的父亲则恰恰相反,生性爆烈、精力充沛。

他后来回忆说:

”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

因为负债过多只好去当兵。

他当了好多年的兵。

后来他回到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

克勤克俭,积攒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

他的母亲叫文其美,是湘乡县唐家人。

母亲的性情与父亲全然不同,

敦厚、善良,长着一副中国妇女羡慕的梨子形脸盘,

”母亲完全不识字,但她在村里很受尊敬。

她为人慷慨,随时愿意周济别人“。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他的父亲逐渐开始发达,成为了”富农“,

买了22亩地,每年收84担谷子。

有了一点积蓄,

毛顺生想让毛泽东识字,好帮他记账,

于是就让他到韶山的小学堂里念书。

就这样,毛泽东早晚到地里干活,

白天读孔子的《论语》和《四书》。

什么叫天赋异禀(哪有什么天赋异禀)(3)

有一段时间,

毛泽东晚上放学回家总是喊饿,

晚饭吃的特别多。

她母亲很奇怪,就说:

”你晚饭吃的这么多,是不是午饭不够吃“。

毛泽东这才告诉母亲:

”我们班来了一个新同学,

家里穷,没饭带,

我就把我的饭分一半给他“。

善良的母亲听到后,不但没有怪他,

还夸奖他懂事,

以后就让他带两个人的饭去,

跟另一个同学一起吃。

虽然成了”富农“,但并不富裕,

何苦要平白多养一个人?

因为毛泽东的妈妈知道:

善良的品质与助人的热心,比节省的饭钱更重要。

“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品行,这就够了”。

什么叫天赋异禀(哪有什么天赋异禀)(4)

毛顺生对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很是推崇,

尤其是在一次打官司中,

他的对手能够在法庭上恰当的引经据典而使他败诉,

他就更希望毛泽东也能很快的掌握它们。

但毛泽东喜欢的恰恰不是这些经书,

他甚至连小学堂里教的地理、历史甚至科学都没有学到,

他享受最大、收获最多的是那些旧小说,

尤其是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造反故事。

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盛世危言》,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在日本受过训练的中国商人,

强烈呼吁给中国企业更大的发展自由,

并引入西方技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为了读懂这本书,

他甚至跑去找了本地一个学法律的学生,

和他一起学习,

以便获得更多的收获。

他还读到一本谈列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

小册子谈到了日本占领朝鲜、台湾的过程,

以及缅甸、越南等地的主权丧失。

直到30年后,

毛泽东还能记得小册子的第一句话是:“呜呼,中国其将亡矣”。

可见其对少年毛泽东的冲击,

让他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一切都导致毛泽东去寻求更多的现代知识。

他决定去东山学堂去念书,

这是一所新式的小学堂,

但他的父亲强烈反对,

因为这会使家里失掉一个劳动力。

但毛泽东主意已定,

平静的对他的父亲说:

“钱的问题不用你操心,不用给你破费一文钱”。

话虽说得绝情,

但他还是在临行前给父亲留了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可见其细腻的心思。

因为毛泽东知道,这是他的父亲。

虽然古板,依然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他。

他可以对自己刻薄,但自己却不能不孝。

什么叫天赋异禀(哪有什么天赋异禀)(5)

毛泽东已经15岁了,才第一次走进小学的大门。

他没有学过算术,历史、地理也不行,

由于常年的扛锄头,

写出来的楷书也歪歪扭扭,

校长宣判“不能让你上这间学堂”。

毛泽东伤心、难过,

他空手出门,现在已经一无所有,

有的只是热情和勇气。

他恳求校长:“请留下我吧,我想读书,我一定会拼命用功的。。。”

校长任然无情的拒绝了他。

就在这时,一位路过的老师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走到校长办公室,建议让毛泽东跟他试学五个月。

也许是为了给这位老师面子,

校长最终同意了。

在东山学堂,

毛泽东被震住了,

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孩子在一起。

这些孩子都是地主的子弟,

穿着讲究衣服华美,

毛泽东和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只有一套像样的短衫裤,许多阔学生因此瞧不起我”。

虽然吃穿不如别的同学,

但是毛泽东决定在学问上超过他们。

他每天早起晚睡、勤奋苦读,

落下的课程早已赶上来了,

还博得了所有教员的一致好评,

尤其是古文教员,

因为毛泽东写的一手好古文。

除了正课,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读英雄传记。

有一天,

他像同学萧子升借了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

读完之后在树上圈圈点点,

尤其是那些讲华盛顿、拿破仑、惠灵顿和林肯的章节,

圈点更多。

毛泽东感慨的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

中国也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

才不至于重蹈安南、朝鲜和印度的覆辙”。

你们不过是靠着祖上的余粮过日子罢了,

有什么了不起,

你们的眼睛里只能看到那一点田地,

我的眼里看到的却是整个世界。

人这一辈子,

看的是格局。

什么叫天赋异禀(哪有什么天赋异禀)(6)

1911年,

毛泽东和萧子升揣着一封推荐信,

来到了湖南的省会——长沙。

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报纸《民立报》,

第一次发表政见贴在了墙上,

第一次剪掉了辫子,

第一次亲眼目睹了革命和战争,

第一次参军。。。

在这座风云际会的大城市里,

从农村走出来的毛泽东大开眼界,

他怀着激动地心情报考了一所又一所得学校,

警察学校、肥皂学校、政法学校、商业学校、省立中学,

他彷徨过、迷茫过,

他都去尝试过,

但都因为不合自己的胃口而退出。

这时的毛泽东,

除了心底那个朦胧的愿景,

还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干些什么。

在这青春的迷茫中,

他唯一能做的事只有读书了。

他每天早上都去坐落于浏阳门定王台的湖南省立图书馆读书,

一直读到关门才出来。

“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

这是我每天的午饭”。

晚上图书馆关门了,

他就回到居住的湘乡会馆。

每天吃的不好睡得不好,

但这是毛泽东知识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世界地图,

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他”。

他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亚当斯密的《原富》,

穆勒的《名学》,

孟德斯鸠的《法意》和赫胥黎的《天演论》,

还有《御批通鉴辑览》。

什么叫天赋异禀(哪有什么天赋异禀)(7)

自学的日子充实而自在,

毛泽东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但这样的举动惹恼了毛顺生。

毛顺生决不允许自己的儿子成为“不务正业”的人,

对他断绝了任何的资助。

毛泽东实在是不愿意继续回到那个村子里,

面对土地、撅着屁股扛着锄头在刨食。

他只能继续看广告,

这次,他看中了一所师范的招生启事,

不仅不受学费,膳食费还低廉。

最终,

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躁动不安而又思想定型的五年。

这时的毛泽东已经19岁了,

这几乎是他真正受教育的开始。

“我过了20年甘露般的日子,

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他每个月的钱,有一半都花在了买书上,

为此,他的父亲骂他是浪费。

可正是这样,养成了他读报的习惯。

“从1911年到1927年,

我从来没有中断过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日报”。

他每天也起床很早,

洗漱完毕后就去教书读书,

当别人都睡觉了,

他还要在茶炉室、读报室再看一会,

有时就在走廊下通宵不灭的灯光下读书。

什么叫天赋异禀(哪有什么天赋异禀)(8)

有同学回忆说,

毛泽东特别喜欢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

他习惯于把读报时看到的外国人名和地名记下来,

和地图上、书上的作比较,

再查找原文。

正确的名称和引文他就记在小纸条上,

再把小纸条夹在书里,

这样就能随时的查阅和复习。

他读书时也很细心,

他所喜欢的句子就圈起来,

对于不赞成的则批上“荒谬”“放屁”等评语,

每一本书都是这样,

甚至第二次读的时候还要对上次的评语进行评点。

哪有什么天赋异禀,

谁的本事不是刻苦学来的。

什么叫天赋异禀(哪有什么天赋异禀)(9)

杨昌济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他特别相信人的精神对物质的影响力。

他特制了一个澡盆,

每天早上都在澡盆里洗冷水澡,

不论春夏秋冬、气候寒暑。

“人必须每天做一件艰苦的事来磨练自己的意志”。

磨练意志是为什么?

为了要有所作为,争取留名后世。

“凡人欲在社会建功立业者,必思谋远虑、动之万全。。。”

毛泽东也深受杨昌济的影响,

根据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写出了一篇《心之力》,

被杨昌济大加赞赏,给了他105分。

在杨昌济的影响下,

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渐渐的走到了一起,

自称“三杰”,

他们以杨昌济的经世致用之学为指导,

称自己是“栋梁之才”。

他们态度严肃、不屑于身边的琐事,

更没有时间去谈情说爱,

他们认为时局紧迫,

没有时间给他们去谈论女人和私人问题了。

什么叫天赋异禀(哪有什么天赋异禀)(10)

有一次,

一个同学请他们到家里玩。

他对毛泽东说要买点肉,

并当着他的面把家里的女佣叫来,

谈买肉的事,

最后吩咐她去买一块。

站在旁边的毛泽东怒了,

我们这些人是立志救国的,

所谈论的应该是人性、社会、中国、世界和宇宙,

怎么能谈买肉的事情呢?

从此以后再也不跟他来往了。

一个暑假,

毛泽东留在了学校,

没有回家帮父亲做农活。

他的朋友拿他开涮:

“他那一双唯一的鞋已经破了,

鞋底已经磨透了,

为了拿双新鞋,他晚点总要回家一趟”。

毛泽东又怒了:

“一心想治理天下的大英雄,没有时间想鞋的事”。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

必须有所坚持和执拗。

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

什么叫天赋异禀(哪有什么天赋异禀)(11)

13年的拼命读书,

在晚年的毛泽东看来是没什么用的。

相比学习到的知识,

他更看重的是学习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

以及由此带来的强大的意志力,

才是他所看重的。

这些由读书附加给他的能力,

是他日后成就事业的本源动力。

基于深入的思考,

他在毕业后放弃了去法国深造的机会,

他认为中国的事情,

还是要在中国解决。

“国家坏到极处,人类苦到极处”。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

国家者我们的国家,

社会者我们的社会,

我们不说,谁说?

我们不干,谁干”?

从此以后,

毛泽东北上京城、南结黄埔、

东谋建党盛举、西挽灭顶危局,

那个土里土气的毛泽东,

成了开天辟地的毛主席。

什么叫天赋异禀(哪有什么天赋异禀)(12)

为什么写毛泽东?

因为他也是个有烟火气的人,

他也是从一个凡人一步步走上了通天路。

相比他后来的辉煌,

我更喜欢他的奋斗史,

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他。

从年少到白发,

从韶山到北京,

他为自己、为政党、为国家、为苍生,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他虽然不在了,

但留下一个伟大的国家和一个伟大的理想。

他把自己的思想和经验写成书,

告诉了所有人,

他就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学会自己救自己。

我们都是毛泽东,毛泽东就是我们。

什么叫天赋异禀(哪有什么天赋异禀)(13)

毛泽东写了那么多的诗词,

我却最喜欢这一首: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悲壮。

苍凉。

一如毛泽东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