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语出《西游记》第二十二回,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有关西游记的成语谚语?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西游记的成语谚语(西游记一书中的成语)

有关西游记的成语谚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语出《西游记》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原文:行者道:“那妖怪不奈战,败回钻入水去也。”三藏道:“徒弟,这怪久住于此,他知道浅深。似这般无边的弱水,又没了舟楫,须是得个知水性的,引领引领才好哩。”行者道:“正是这等说。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怪在此,断知水性,我们如今拿住他,且不要打杀,只教他送师父过河,再做理会。”

这是在收服沙僧时的一段记录。

在这里,作者吴承恩犯了一个错误。

我试着分析一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句成语,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语出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身正则影直。”

诠释这个成语的最佳故事是孟母三迁。

《三字经》云:“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故事说的是孟母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而三次搬家。孟子早年丧父,孟母就把家搬到了父亲的墓地附近。因为周围有很多墓地,经常有人举办丧事,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孟母发现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的成长。于是,孟母又一次搬家到了集市边上。这里成天有小贩们招揽生意的吆喝声,孟柯也跟着大呼小叫,孟母见了,知道这个地方不好,孟母又一次搬家了,这次,她搬到了学堂附近,因为听到的都是读书声,孟子就向孟母提出要上学读书。就这样,一代亚圣横空出世。

《西游记》中的这个引用,是说沙和尚久住流沙河,必然就识水性,知水之深浅,占尽了地利,这是没错的。但要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形容还是不恰当的,至少是不贴切的,是牵强附会的,实际情况与这个成语的本意相去甚远。

我们来看看,沙僧原是卷帘大将下凡,想当年,他“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万国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从吾撞。皆因学道荡天涯,只为寻师游地旷。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沿地云游数十遭,到处闲行百余趟。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明堂肾水入华池,重楼肝火投心脏。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头顶金盔晃日光,身披铠甲明霞亮。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沙和尚的这个出场、待遇和地位,那是显赫一时,甩孙悟空上天做弼马温时的排场几条街。可以看出,沙和尚的本事是在“学道荡天涯,寻师游地旷”时的练就的,在天庭也是从事的卷帘大将的工作,与水性好坏无关,也不是在被贬流沙河后学的,即使因为被贬流沙河而苦练水性,那也应该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复存”、应该叫做绝地求生。沙和尚的那点本领,可以叫做各有所长、熟能生巧、驾轻就熟,完全谈不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就像一篇童话故事讲的那样,水牛、大象、啄木鸟都说自己本领最大,结果是啄木鸟能给大树治病、大象能卷走拦路的枯树、水牛把一块荒地开垦出来了,那不是各有各的本事吗?

以上分析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用在这儿,属于用词不当。

大家说吴承恩是不是犯了一个伟大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