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中的最后一国(五代十国南平国之一)(1)

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此时期主要割据政权前后共计十五个,北方先后有六个,为五代和十国中的北汉,南方先后有九个,为十国中除北汉外其他九国。南平国为十国之一,辖三州十七县,疆域大致于今湖北荆州、宜昌和湖南永州附近,面积五万平方千米左右,人口七十万余,军队三万多人,由南平武信王高季兴所建,从906年实际控制江陵到963年纳土归宋,享国五十七年。

南平国为五代十国中最弱小政权,在政权更迭频繁的五代十国却存在较长时间,仅次于享国八十五年的吴越。

天时地利不及人和,先天不足犹可后天勤勉,南平得益于独特而适时之国策,亦有独具特色之政治经济建设成果。政治上效仿隋朝,精兵简政,将自唐朝以来延续近三百年的道、州府、县三级行政制度改革为效仿隋朝的州县二级行政制度,同时将州县二级制再度简化,将政治军事有机结合,刺史与县令成为集政治军事一体的地方官吏,在国狭民稀,耕地少瘠的不利国情下,自中央到地方,节省下一切可能节省之开支。经济上轻徭薄赋,招揽流民。

荆襄人民自古战斗力异常悍勇,东晋时期的北府兵正是由荆襄流民组成,其战斗力可堪比将胡族铁骑轻松击败的冉魏国乞活军。流民的招揽及扶持安顿为农业基础并不太强的国家经济注入活力,使得并非富足的经济得到最大限度发展。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日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整体发展以及国家韬光养晦的发展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荆襄人民的积极生产实现温饱不但为军事国防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经济资源,而且使军队数量和战斗力得以迅速提升。军队数量从906年割据江陵时的五千人左右逐渐提高到三万人左右,由最初单一步军兵种完善到步军水军互为犄角、协同作战的模式,在后期应该还出现极少量的零星骑兵,为已经完善的军事体系锦上添花,兵种的数量、质量和多兵种依托作战的军事模式实现最大提升、进步与完善。这支战斗力足可以一敌多的荆襄子弟兵将南平最初仅一县之地扩张为三州十七县,辖荆、归峡三州之地,为南平五十七年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南平将近六十年虽未曾辉煌之极,却也国泰民安的一段历史由此拉开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