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8月5日14:30,由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新华日报社承办的“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在南京开讲。今天,我们来看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故宫学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心目中运河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谈谈对大运河文化价值的了解(大运河专家谈⑥)(1)

运河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流过2500多年悠悠岁月,沧桑更迭、泽被后世。在单霁翔的眼中,生生不息的大运河哺育了沿岸百姓和城市,运河文化的精髓就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运河城镇因为运河而生,因为运河而兴,也因运河而盛。” 单霁翔表示,保护大运河文化的同时也要保护“沿线人民的乡愁”,例如保护沿线的传统民居、乡土建筑、老字号和工业遗产。

2014年,由江苏扬州牵头申报的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至今,大运河仍发挥着运输、灌溉、防汛、南水北调等重要功能。它跨越8个省份、35座城市,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单霁翔认为,大运河也是一条文化廊道,长久展示着运河沿岸的风情与人文。

运河最大的魅力在哪里?

“当文化遗产回归自然与生活,在这其中展现的就是它最大的魅力。”单霁翔解释,运河的魅力在于它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结晶,人工开凿却尊重自然,没有改变自然地形地貌和规律变化。“运河看似是一条线,其实是一张巨大的网。”对于运河沿岸的百姓来说,他们的生活一直在与大运河“磨合”,并且逐渐勾连在一起,形成了一张“运河文化网”。

对于“传承好运河文化”,您有什么建议?

谈谈对大运河文化价值的了解(大运河专家谈⑥)(2)

从“故宫守门人”到“文化守门人”,单霁翔在上一期“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中,以《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题生动讲述了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再谈传承,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大多数人对待运河的传统理念是保护,而保护不是最终目的,最终我们需要的是传承。”

大运河经过千百年的沉淀,积累了丰富的实体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文化、运河精神也随之产生。“我们要心怀感恩,让运河文化经过我们的时代,经过我们的城市,健康、完整、真实地传给子孙后代,永远地传承下去。”

如何向广大群众传播运河文化?

身为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曾以每周的媒体发布会为纽带,不断更新数字技术,推动生产文创产品。“故宫是一个点,运河是一张巨大的‘网’。”单霁翔由亲身实践引申谈开,“如今,讲好运河故事,才能传播好运河文化。”

现在,越来越多运河沿岸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承载讲好运河故事的使命,投身于传播运河文化的事业中。他感慨:“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故事,要把这些故事通过多种形式传播出去,这样才能让年轻人对故土有自豪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宗祺 王悦谋 童亦舟(实习)

编辑: 纪树霞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