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民医院外一科主治医师温汝辉,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重庆江津区抗疫英雄回家?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江津区抗疫英雄回家(仲恺抗疫一线群英谱)

重庆江津区抗疫英雄回家

区人民医院外一科主治医师温汝辉

两个月一直处于亢奋状态

“我现在可以说,我对得起党,对得起患者,对得起这份职业。但,就是对不起家人。”谈起60天支援市中心人民医院抗疫的历程,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外一科主治医师温汝辉动情地说。

病区每天都有“新鲜事”

逆风而行,奔赴抗疫最前线,温汝辉心中不是不担心,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心里有太多的牵挂。“不过,作为一线医护人员,还是要到最前线去。这是一名医者的担当。”温汝辉坚定地说。

来到市中心人民医院,温汝辉被分到了感染七区,主要负责确诊和疑似病人。为了确保密封性,口罩、面屏都套得比较严密。尤其是口罩,为确保贴合性,得紧紧勒在耳朵上。“四五个小时下来,耳朵都缺血了,勒得生疼。”温汝辉说,每次脱下防护服,鼻梁、脸颊和耳廓都被压出了一条深深的痕迹。幸而后期防护物资紧缺状况缓解,有了保护的敷料,才好受些。

上岗第一天,温汝辉就接诊了院区第一位疑似病例。“刚开始,工作程序有点慌乱,病人和医生的情绪也比较紧张,幸亏岗前培训很到位,大家心理准备得还算比较充分,很快大家就镇定下来,一切都顺利了。”

不久,温汝辉又遇到了一项挑战——来了两位境外的疑似病人。“发烧、咳嗽、影像检查结果,3个方面都是符合疑似病例的临床症状。但是他们听不懂我们的话,我们也听不懂他们说什么。”温汝辉说,这两个疑似病人是缅甸人,他翻遍了手机翻译软件都没有找到缅甸语。最后,在民警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懂缅甸语的翻译人员,通过电话翻译,才顺利解决了沟通问题。

下班脱下防护服全身湿透

“每次下班出来,全身没有一个地方是不湿的。”温汝辉说,防护服密闭性很好,外面的空气是进不来的,自身排出的湿气也出不去,四五个小时下来,整个人都是湿的。有一次,他送一个病人从三栋院区到市中心人民医院做CT,做完又接回来,由于程序繁多,又要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全程5个多小时都穿着密封的防护服,整个人像蒸小笼包一样。护目镜戴久了会起雾,这时他只能在朦胧的情况下工作。

从2月10日到4月10日,尽管困难重重,但温汝辉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到三栋院区后,党组织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温汝辉和全体党员们在党旗下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

“大家大声地宣读誓词,心情澎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温汝辉说,宣誓完毕后,他感觉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只想着往前冲。

“其实家人不知道我报名去抗疫一线,等正式通知下来,我爸听到我要去支援的消息后,当场红了眼睛。不过我想,既然党和组织选中了我,我一定会不辱使命,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回忆起两个月的抗疫历程,温汝辉认为再辛苦也值得。

回来之后,看着爱人哭红的眼睛,抹了抹两个孩子嘉奖他的一顿“口水面膜”,温汝辉满是欣慰和自豪。

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检验师杨美玲

奔赴一线是对职业的交代

4月13日,回到阔别60多天的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坐在6楼党员活动室里,检验科检验师杨美玲一脸轻松。“我觉得,我这个选择没有错。一辈子能有一次这样的经历,我觉得对得起这份职业,也足够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交待了。”杨美玲感慨地说。

新任务,家人全力支持一线抗疫

2月9日,杨美玲接到科室主任电话,医院在征集医护人员支援市中心人民医院,问她要不要去。杨美玲心中闪过一丝犹豫:8岁的女儿从出生起就一直跟在自己身边,从未离开超过3天。去一线支援的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孩子能习惯吗?会不会找妈妈找得紧?然而,自己是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的骨干,又是共产党员,危难时刻怎能退缩?她心中立刻有了答案,甚至来不及跟家人商量就答应了。

“你放心,照顾女儿有我呢!我做你的后盾!你要保护好自己!”与杨美玲同在医疗战线的丈夫龚汉忠体贴地说。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龚汉忠深知其中的风险;但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更清楚党员的使命与担当:疫情当前,党员更应该冲在一线。

“你是党员,这个时候党员都不冲在前面怎么行?孩子你不用担心,我们会照顾好的。”对于杨美玲支援一线这件事,同样是党员的家公也很支持。

第二天,在全家人的支持下,杨美玲和另外一名同事——外一科主治医师温汝辉,一起奔赴我市抗疫最前线,支援市中心人民医院的抗疫工作。

新岗位,一切都从零开始

来到市中心人民医院,经过3天的培训,杨美玲和同事们就进入了紧张的工作中。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新建一个专用于新冠肺炎疑似、确诊病患的检验室。划分区域、安装调试设备……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到两个星期,一个崭新的检验室就出炉了。

“我们必须在短时间内熟悉机器和系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检验室一旦开始正式运转,除了检验人员,就没有人能进入检验室了,包括工程师。”杨美玲说,因此大家都很认真,希望尽快熟悉机器、系统,下班回到宿舍都在复习。

果然,检验室运作后,由于机器和系统未经过充分磨合,常常出现一些小问题,幸而大家都掌握了基本的维护知识,都能及时处理。有一次,检验室的离心机坏了,杨美玲和同事在工程师的“语音遥控”下把机器修理好了。

裹在厚厚的防护服下做检验、修理机器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一则动作受限,二则防护服穿久了,会变得非常闷。有几天天气比较热,气温达30多度,“防护服里的温度就更高了”,四五个小时下来,杨美玲几乎中暑虚脱了。

“我丈夫每天都会鼓励我,叮嘱我做好防护;孩子也每天都会和我视频。”杨美玲说,家人的支持,让她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能一往无前。

“抗疫一线的医生都好伟大!”女儿的话,让杨美玲颇感欣慰。“我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杨美玲说,参加抗疫,是一名医者的担当,希望孩子也能从中明白人生责任和职业担当。

来源 | 惠州日报

整合 | 仲恺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