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清朝那些有趣还不为人知的冷历史)(1)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少数民族中第二个大一统政权,可谓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清朝离今天的我们最近,随着近年来的清宫剧泛滥,清朝也被大众所熟悉了解着。那么今天宋安之来给大家说说有关清朝的那些有趣冷历史,相信百分之九十五的朋友都不知道,让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距离我们最近的朝代。

一、清朝对于“八”这个数字的执着。

清朝的铁帽子王有十二个,其中开国铁帽子王是八个。 其实最早的八大开国铁帽子王应该有英亲王阿济格一份,但多尔衮死后,阿济格妄图接替摄政王位置,继续欺压顺治帝,失败以后被削爵幽禁赐死,所以这个世袭罔替自然没他的份了。

英亲王一脉失去世袭罔替的资格以后,因为自清太祖努尔哈赤以来,八固山、八和硕贝勒、八家八分等旧号,已定为传说。所以功绩声望远在诸王之下的清太宗皇太极之子承泽亲王,在康熙年间改为庄亲王世袭罔替。

加上因为功绩太大的多尔衮,所以迟早会被复爵的睿亲王一脉,是为八个铁帽子王。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定清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庄亲王一脉入选,是为八大铁帽子王,符合了清朝对于“八”这个数字的执着要求。

关于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清朝那些有趣还不为人知的冷历史)(2)

二、别说努尔哈赤时期,就是到了皇太极时期,清庭都不知有谥法存在,所以努尔哈赤并没有谥号。

直到天聪九年,明朝叛将许世昌奏请皇太极为努尔哈赤上谥号,努尔哈赤才被上谥号为“武”。康熙年间鳌拜改谥号为“高”。

三、明清一世一元制,明英宗和清太宗皇太极是两个例外。明英宗拥有正统、天顺两个年号;皇太极拥有天聪、崇德两个年号。

其实认真来说皇太极并没有两个年号,像努尔哈赤的天命年号和皇太极的天聪年号,都本系尊称,本是努尔哈赤自称天命皇帝和皇太极自称天聪皇帝所留下的尊称,清军入关以后随着汉化已深,所以后来这个尊称就慢慢成为了年号传递了下来。

所以认真来说皇太极只有一个年号,那就是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改元为崇德的这个年号。

四、清太宗在清朝初期,译名为黄台吉、黄太极、皇太极,比较混乱。清朝入关后,随着汉化深入,在乾隆时期,清太宗的译名正式定为更加汉化的“皇太极”名字,这可以视为清朝汉化的一个标志之一。

五、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的封号是睿亲王,睿即满文聪明的汉译,顺治元年清庭文献中还有将其译为“颖王”的,意思是“聪明之王”。

关于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清朝那些有趣还不为人知的冷历史)(3)

六、明末清初之际,清庭为了拉拢吴三桂这个入关第一降将,明朝封吴三桂为平西伯,清庭就升级其为平西王。

当时不只是是清庭拉拢吴三桂,南明小朝廷也想拉拢吴三桂。

当时南明的弘光政权,还幻想着“联虏平寇”,想借助清庭消灭李自成,以左懋第、陈洪范、马绍愉组成了北使团,由南京出发,携带有“大明皇帝致书北国可汗”的御书和赐“蓟国公”吴三桂等人的诰敕”,还有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锻一万匹。

最后吴三桂没有南明的蓟国公,而是成为清朝的平西王,最后又叛乱发动了三藩之乱,成为了三姓家奴。

七、清朝的旗人,一直都是清朝统治全国的基础所在,也属于是享受的阶级。但其实历史并没有这样绝对,像旗人也分三六九等,也有被压迫的旗人。

清朝就有不少旗人也加入了白莲教各支派领导的抗清活动。如乾隆年间在河南以及关外锦州、承德、牛庄等地,就有旗人参加混元教、红阳教、如意会等教会。嘉庆八年(1813年),林清发动的天理教起义,一度攻进紫禁城,其中就有旗人陈寒等数十人冲进东华门,直接与护卫短兵相接。

八、清朝皇帝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皇帝。自清太宗皇太极收复蒙古以后,清朝皇帝还身兼蒙古大汗一职,像有名的康熙帝就被蒙古人称之为阿木古朗汗。

、乾隆帝是一个盖章狂魔,一生喜爱收藏名贵书画,更喜欢在上面疯狂盖章。甚至有时候在上面盖的章和写的字,都比书画上面的字还要多,更是占据了书画的一大半。

关于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清朝那些有趣还不为人知的冷历史)(4)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