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孕前到产检,从惊喜到期待,孕妈妈的“十月怀胎”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有极少数的孕妈妈在怀孕建档时方才得知自己是熊猫血,这类熊猫血妈妈怀孕期间可能会因为母体与胎儿血型不合而出现溶血,预防的办法就是注射一种叫作“抗D免疫球蛋白”的药品。但是这种药品目前并没有在国内正式上市,只在部分试点医院可以注射使用。

那到底什么是熊猫血?熊猫血妈妈为什么需要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抗D免疫球蛋白能起到什么作用?我们今天就逐一来讲一讲。

熊猫血第一胎需要打抗体针吗(熊猫血妈妈注射的抗D免疫球蛋白究竟是什么)(1)

什么是熊猫血?

所谓的“熊猫血”其实和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并没有什么关系,它是指人体的一种血型—Rh阴性血。

大部分人可能没有听过Rh血型。实际上,人体内的血液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ABO血型系统,分为A、B、O和AB四种血型。同时,临床上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血型系统:这就是Rh血型系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每个人都有Rh血型并必属其一。比如,Rh阴性血又可分为:Rh阴性A型,Rh阴性B型,Rh阴性O型和Rh阴性AB型。

Rh阴性血这种血型在我国所占比例很小,据统计,在汉族人中,Rh阴性血仅占0.3%-0.4%,非常稀有,就像熊猫国宝一样,因此这种血型被俗称“熊猫血”。

熊猫血妈妈为什么需要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

Rh血型系统目前是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Rh阴性血型孕妇如果孕育Rh阳性的胎儿,二者血型不合,可造成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孕妇的RhD同种免疫反应往往发生于第二胎及以后。

生育第一胎时,带有RhD(+)抗原的胎儿红细胞经胎盘进入RhD(-)抗原母亲的血液,造成母体初次免疫,当再次妊娠,再次进入母体的胎儿红细胞上的D抗原会刺激母体免疫系统的回忆反应,从而产生抗D抗体。

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红细胞结合产生免疫反应,使红细胞凝集破坏而发生胎儿或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HDFN)。孕妇出现Rh免疫,妊娠早期可出现流产,妊娠中晚期可出现早产等现象,分娩时可因胎盘过大而引起产后出血。

抗D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用于预防Rh阴性血的母体对Rh阳性血液产生抗D抗体的处方药物。Rh阴性血孕妇如注射输入抗D免疫球蛋白,则可与进入母体血液的Rh阳性红细胞结合并破坏之,进而抑制母体产生抗D抗体,有效地预防因母体与胎儿血型不合而产生的溶血病。据试验研究,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可使Rh免疫的发生率下降至0.1%。

熊猫血第一胎需要打抗体针吗(熊猫血妈妈注射的抗D免疫球蛋白究竟是什么)(2)

什么条件下需要使用抗D免疫球蛋白?

Rh血型阴性孕产妇,胎儿Rh暂未确定或Rh阳性;首次注射前查血Rh抗体阴性(无同种免疫);有潜在致敏风险的事件(流产、宫外孕、产前出血、宫内入侵性检查、外倒转术、分娩)或孕28周预防性注射。

抗D免疫球蛋白如何使用?

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包括产前和产后预防。常规产前免疫预防为妊娠28周单次注射1500IU(300μg),或者分别在妊娠28周和34周两次注射,最低剂量为500IU(100μg)。产后免疫预防为分娩后72h内给予Rh(D)阴性产妇1500IU(300μg)预防性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目前采用的抗D免疫球蛋白制剂主要有RhoGAM免疫球蛋白、WinRho®SDF和HyperRho®S/D三种。

抗D免疫球蛋白为血液制品,贮存条件为2-8℃冷藏,不能冷冻。

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有哪些注意事项?

抗D免疫球蛋白为肌肉注射;自身对于各种人免疫球蛋白过敏者严禁注射;新生儿严禁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中含有少量的A免疫球蛋白,缺乏A免疫球蛋白的患者有过敏的风险。

由于个体差异,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后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局部红、肿、轻微热或痛感,全身反应可能出现皮疹、瘙痒、轻微发热,罕见严重全身变态反应,所以患者在注射使用后应在医院休息观察20分钟后方可离开。

熊猫血第一胎需要打抗体针吗(熊猫血妈妈注射的抗D免疫球蛋白究竟是什么)(3)

小结

目前,越来越多的夫妇有生育二胎计划,因Rh阴性导致的HDFN发病率必然会增加。尽管我国的Rh阴性率较低,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Rh阴性妊娠分娩人数仍较多。

为了减少HDFN的发病率,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而且抗D免疫球蛋白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老药,在行业中也有非常成熟的规范,因此,希望这一“神药”能早日进入中国获批上市,给“熊猫血”妈妈及其家庭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谢晓绘,张晓菊,周丹,等.Rh(D)阴性经产妇应用抗-D免疫球蛋白预防胎儿及新生儿溶血病疗效观察[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9,40(12):1122-1126.

    2.张京,卢新,孙璇,等.抗D免疫球蛋白在Rh阴性血型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0)135-138.

3.李杏,黄文青,章慧燕.抗D免疫球蛋白的安全注射[J].护理与康复,2014,13(9):866-8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