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不少朋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吭”、“咯”、“嗯”,几乎快成了“形象代言人”。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急、慢性咽喉炎,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一、 急慢性咽喉炎在中医称为急喉痹与慢喉痹。

二、 急性喉痹及急性咽炎,分为: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吭)(1)


1、外感风寒:

主症:咽干微痛,咽淡红不肿,发热恶寒,头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要点:咽干微痛 发热恶寒 舌苔薄白

口诀:(干、寒、白)

治法:辛温解表,疏散风寒

方药:六味汤加减

加减:恶寒重,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中成药: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九味羌活颗粒、荆防冲剂荆防败毒丸、

2、外感风热:

主症:咽喉红肿痛,口渴,发热恶风,咳嗽黄痰。舌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咽喉红肿痛 口渴 发热恶风 舌苔薄黄

口诀:(红肿痛、渴、热、黄)

治法:疏风清热,消肿利咽

方药:银翘散加减

中成药:青黛散、西瓜霜润喉片、六神丸、利咽解毒颗粒、金莲花冲剂、黄氏响声丸、金嗓子喉宝、清咽滴丸、金嗓清音丸

3、肺胃热盛:

主症:咽痛甚,红肿剧,颌下淋巴结肿大,高热,口干,痰黄而粘,便干溲黄。舌苔黄,脉洪数。

辨证要点:咽痛甚,红肿剧、高热、口干、便干溲黄、舌苔黄。

口诀:(痛甚 肿剧 高热 淋巴结 干黄)

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清咽利膈汤加减

中成药:青黛散、珠黄散、清咽润喉片、清咽利膈丸、六神丸、穿心莲片、喉疾灵胶囊、金嗓子喉宝、复方草珊瑚含片、建民咽喉片、喉症丸、清胃黄连丸。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吭)(2)


慢性喉痹:即慢性咽炎

1、肺阴虚:

主症:咽喉微痛、痒,咽燥,时有“吭”“咯”等动作,咽黏膜暗红,咽喉壁少量淋巴滤泡;咳嗽少痰。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辨证要点:微痛 痒 燥 吭 淋巴滤泡 舌红苔少

口诀:(微痛 痒 燥 吭 淋巴滤泡)

治法:养阴清肺利咽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

中成药:藏青果颗粒、西瓜霜润喉片、复方青果颗粒、玄麦甘桔冲剂、养阴清肺膏、百合固金丸、吴太咽炎片

2、肾阴虚:

主症:咽微痛灼热,咽干而痒,咽黏膜暗红、肥厚,兼见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

辨证要点:微痛灼热 干痒 咽黏膜肥厚 肾阴虚表现(腰酸、烦热)

口诀:(微痛灼热 干痒 肥厚 肾阴虚)

治法:滋阴降火,清利咽喉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中成药:西瓜霜润喉片、玄麦甘桔冲剂、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百合固金丸

3、阴血亏损:

主症:咽干微痛,渴不欲饮,咽黏膜暗红,唇淡无华,头晕目眩,舌质淡,脉沉细。

辨证要点:干微痛 渴不欲饮 血虚(唇淡无华 头晕目眩)

口诀:(干微痛 渴不饮 唇淡 晕)

治法:养血润燥,清利咽喉

方药:四物汤加减

中药:归脾丸、六味地黄丸、

4、气虚咽痛:

主症:咽干不适,干咳少痰,少气懒言,动则气喘,纳谷不香,舌质淡、舌体肿、苔薄白,脉虚。

辨证要点:咽干 干咳 气虚(少气 动喘)

口诀:(咽干 气虚)

治法:益气健脾利咽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归脾丸、四君子丸、黄芪颗粒、六君子丸、人参健脾丸、

5、阳虚咽痛:

主症:咽隐痛,声低,面色恍白,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苔白润,脉微弱。

辨证要点:咽隐痛 阳虚(面色恍白 小便清大便溏)

口诀:(隐痛 阳虚)

治法:扶阳温肾,引火归元

方药:肾气丸加减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参苓白术丸、四神丸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吭)(3)


以上我们具体了解急慢性咽喉炎,有些是真“上火”,需要祛火药;有些是虚证,需要滋补,切勿盲目用祛火药,以免加重病情,以犯“虚虚实实”之戒!


#我为中医药代言###2019健康科普大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