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暑期档即将收官,盘点今年暑期的剧集作品,可谓是异彩纷呈。其中有两部带有鲜明传统文化印记的热剧,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张力和创新空间。

截止8月23日,据猫眼数据显示,由饺子导演的国产《哪吒之魔童降世》内地票房达43.1亿元,超过《超人总动员2》在北美创下的6.08亿美元记录,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最高动画电影。

马伯庸原来的工作(两位80年出生的理工男)(1)

古装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豆瓣8.6高分,登陆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新媒体平台,并在亚马逊平台以付费形式上线。《长安》的电视剧是根据马伯庸的同名小说改编。

马伯庸原来的工作(两位80年出生的理工男)(2)

文娱作品的成功必然有各种因素。今天,我们不解读剧情或小说本身,而是来研究《哪吒》的导演饺子和《长安》小说的作者马伯庸,两位同是1980年出生的理工男,是什么相似之处使得这两部作品如此成功?

马伯庸原来的工作(两位80年出生的理工男)(3)

01 理工男跨界成为作家和导演:“爱好”是跨界成功的最起始因素。

《哪吒》的导演饺子,原名杨宇,四川泸州人,从小喜欢画画、看漫画。饺子不是影视剧或动画科班出身,他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大三的下学期,因为同学的一次推荐:“饺子过来看看,这款3D动画软件很棒呢”。于是饺子着魔沉迷,开始了动画制作自学的道路。2003年,饺子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

马伯庸原来的工作(两位80年出生的理工男)(4)

马伯庸,本名马力,出生于赤峰市,成长在桂林,上海上学,父母是高级工程师。马伯庸从小喜欢看书,在父母因为频繁搬家的时期,唯一陪伴他的就是书架上的150本各种“杂书”。

马伯庸不是学文科出身,市场营销专业毕业之后在一家外资企业施耐德电气工作,自称“低压配电行业从业人员”。马伯庸在网络上写文章,源于大学时期,后来在外企工作的十年里,边工作边写文,直到最后把副业做成了主业。

马伯庸原来的工作(两位80年出生的理工男)(5)

一个学医出身,半路出家的电影人;一个外企上班不务正业,最终写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来,“爱好”是跨界成功的最起始因素。

马伯庸原来的工作(两位80年出生的理工男)(6)

02 成功,无非就是把喜爱的事情做到极致。

那是不是只要有爱好,最后一定能做出名堂呢?我们还是从这两位大神的经历来分析一下。

饺子因为从小酷爱绘画,弃医从动画之后,周围的很多人非常不理解。不过饺子还是坚持走自己的路,靠着“死磕”一路拼到成功。

饺子是一个很注重细节的人,在《哪吒》这部剧的创作过程中,就哪吒的人物设计都需要经过100 版的改动。面对一个连1秒钟都不到的打斗镜头,他竟然还会挑出“2-3帧”进行吐槽,强令制作人当即修改。

饺子用这样的工匠精神打磨一部作品,不是3天,不是3个月,而是整整3年!

按照饺子在某次接受采访的时候的说法,碍于资本紧缺的影响,整一个制作过程中的“剧本”,“人物设计”乃至“动作指导”通通都要自己硬着头皮去上。

留意下面两张动图:

马伯庸原来的工作(两位80年出生的理工男)(7)

马伯庸原来的工作(两位80年出生的理工男)(8)

我们在剧中看到的哪吒大大咧咧的形象,以及申公豹摇头晃脑的喃叨形象,这通通都是饺子导演的杰作,是他赋予了整部作品生动的皮囊。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饺子并无任何的“动作指导经验”,也并非什么戏剧科班出身。

而促就这一系列经典动作的原因就在于:饺子是一位资深的电影迷,业余爱好就是涉猎各种各样的影视作品。

此处想起一句网络流行语: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经历将会在什么时候被用到,但我清楚,你只要在某样事物上深挖下去,属于你的光荣时刻,总会到来。

同样,在马伯庸创作《长安十二时辰》的时候,也对小说中的细节追求到了严苛的标准。

在《长安》真正动笔的时候,马伯庸发现最大的挑战还不是故事编织或人物塑造,而是对那个时代生活细节的精准描摹。

“比如怎么喝茶?怎么吃饭?哪里如厕?甚至长安城的下水道什么走向、隔水的栏杆什么形制等等——要描摹的,其实是一整个世界。无论写得多细致,都不嫌多。”想了想,马伯庸跑到西安实地考察,“希望距离那个真正的长安城更近一点”。

他翻了大量资料,光专题论文和考古报告就读了一大堆,抠细节具体到字词,“你说‘一进门看见一个碗’和‘一进门就看见一个青釉瓷碗’显然不一样,后者观众一下就能想到碗的样子”。

马伯庸原来的工作(两位80年出生的理工男)(9)

在马伯庸近乎强迫症一般的写作方式下,人们最终看到了许鹤子的衣裙高髻,张小敬的织锦缺胯袍配六合靴……街道两边鳞次梓比的店铺,富贵人家的高堂华楼,一个活生生的长安呈现在观众眼前。

死磕细节,用工匠精神打磨作品;精益求精、深耕细作,才能赢得观众和读者的认可。

成功,无非就是把喜爱的事情做到极致。

马伯庸原来的工作(两位80年出生的理工男)(10)

03 “传统故事融入当代元素”:万事具备,乘风直上青云。

爱好与努力都齐备了,这时候需要找到一个风口,站上去。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的元素,就是这样一股“东风”。

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圈粉无数:热映与热播的背后,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讲师王婧指出:这些影视作品都不同程度融入了中国本土的历史文化或社会现实,并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

马伯庸原来的工作(两位80年出生的理工男)(11)

《哪吒》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讲述哪吒逆天不认命、勇敢与命运斗争的英雄成长历程,而导演又在剧情的设计和人物的刻画中又将当代人的“痛点”融入到剧情中。

比如,亲情线部分是这部电影的闪光点,导演饺子对李靖夫妇也进行了颠覆性的大胆改编,父子间的戏份非常感人且扎实。他们更加近似现代父母的缩影,没有时间陪伴哪吒成长,时刻表现出严厉和管教,在背后却包含着深沉的爱,让影片“笑点泪点一样都不少”。

马伯庸原来的工作(两位80年出生的理工男)(12)

《长安十二时辰》呈现千年长安的文化风貌,用影像展现传统文化之美。而作者马伯庸在《长安》的故事里刻画的每一个人物形象就好似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或者就是我们自己。

比如,《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张小敬,在逆境中,为了自己的信念,硬着头皮也要把事情办好,一直被压迫却不改初心。

马伯庸在接受某媒体采访的时候这样说:“历史是几千年前的事情。几千年前的事已经发生了,跟我们现代人是没有关系的。那么现代人为什么要阅读这些东西?其实阅读的不是这个事情本身,而是说他能够在这些过往发生的事情里找到共鸣,找到一种和现实的连接。”

换句话说,历史小说或古代神话改编作品一定要有一种现实意义,或者说有一种现代性。这种现代性是真正能够让我们去对历史感兴趣的手段。

如果想把更多人引入到历史,或向他们介绍传统文化的话,一定不能简单地告诉他们过去发生了什么,要告诉他们这些事情跟现在有什么样的类比,有什么样的共鸣。

“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元素”,《哪吒》和《长安》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导演和作家把作品放置在了这样一个风口之上。

马伯庸原来的工作(两位80年出生的理工男)(13)

有人说,1980年出生的两位跨界男,饺子和马伯庸在这个暑假的成功是一种“巧合”,而实际上我们看到,这种巧合存在的共同内核,是两位得以最终成功的必要因素:

“爱好”是跨界成功的最起始因素。曾经有一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热爱,所以可以自学成才,可以无师自通。

坚持把“爱好”做到极致,做成事业。饺子和马伯庸都有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阻碍或者不被认可的情况,但是凭着“死磕”和工匠精神,最终副业可以做成主业,做成终生的事业。

把握时代的风口。饺子在国产动画低迷的时期,打破以前“低幼”的国漫特色,把古代神话融入现代人的痛点,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马伯庸在细究古代人物场景的细节的时候,加入现代人的职场情感个人发展等元素,每位读者都在故事中找到了代入感。

这些共同的内核,成就了两位八零后,同样,如果我们具备了这样的内核,还会复制出更多的饺子和马伯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