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本科—985硕士—985博士本硕专业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我立志于从事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因此,在研一期间就决定考博在硕士期间主持院级课题一项,参加3次全国学术论坛征文比赛,获得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二等奖等奖项,共发表5篇文章,其中一篇论文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此外,我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尽早确定了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并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从而在向学校提交博士申请考核材料时,有了比较成熟的硕士毕业论文我想正是因为有着发表论文和获奖经历,才不会让我在递交博士申请考核材料时处于劣势,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为什么35岁不建议考博?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35岁不建议考博(其实考博并不难)

为什么35岁不建议考博

双非本科—985硕士—985博士。本硕专业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我立志于从事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因此,在研一期间就决定考博。在硕士期间主持院级课题一项,参加3次全国学术论坛征文比赛,获得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二等奖等奖项,共发表5篇文章,其中一篇论文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此外,我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尽早确定了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并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从而在向学校提交博士申请考核材料时,有了比较成熟的硕士毕业论文。我想正是因为有着发表论文和获奖经历,才不会让我在递交博士申请考核材料时处于劣势。

在研二期间,我也曾犹豫过是继续考博还是准备工作,为此,我找了一家单位进行实习,通过实习工作,觉得自己并不适合从事行政方面的工作,便更加坚定自己的读博意向,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了自己的读博专业。从研二暑假一直到考博结束,每天往返于图书馆、食堂和宿舍之间,反反复复地复习着专业知识,三点一线的生活,有些单调却也很充实。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博心路历程。

一、选择目标院校和联系博导

我认为选择报考院校与联系博导是相辅相成、合二为一的,要综合选择。在选择院校和联系导师这一环节,切记不可过分挑剔,要懂得取舍,否则的话,最终结果一定不会称心如意的。

在选择院校和选择博导时,首先要沉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光环固然光彩,其学术底蕴、学科实力、交流平台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的,但其竞争压力也确实不小,在报考这些名校时,要评估一下自己的综合实力,想想自己如果报考这些名校能有多少把握被录取。

同样,在选择博导时,也要进行综合考虑,有的博导是本学院的院长,或者在校内其他部门担任某个领导,有的博导是学术界内的大咖,有着无数的学术头衔,如“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有的博导初出茅庐,年轻有为,一般而言,院长或者是学术界内的大咖是热门人选,因为这些博导相较而言拥有着较多的人脉和资源,但同时,这些博导平时都比较忙,会经常开会,跟学生相处的时间可能相对会比较少,而那些刚刚被评上博导,没有太多行政职务的老师,可能与学生相处的时间会比较多。在选择博导时,也应和本导师多多沟通,听听导师的建议,问问导师是否认识意向博导,如果认识,可以请导师向博导引荐一下自己,将自己的简历发给意向博导,并打听一下博导是否已经有意向人选,如果有,建议另选博导。如果本导师不认识意向博导,可以通过邮箱将自己的简历发给博导,与博导取得联系。

二、如何有效复习

大家一定要拿出备战高考或者备战考研的劲头,做好打硬仗的准备,有计划、有效率地进行考博复习,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不能在复习时,每隔几分钟就玩手机,否则,一定会大大降低复习效率,复习计划无法按时完成。

对于英语复习,如果没有达到院校英语免试条件,需要参加院校统一英语考试,建议大家可以购买英语六级真题,或雅思真题,或托福真题,重点对真题当中的阅读题进行解析,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和长难句翻译水平,积累阅读中自己不认识的词汇,或者购买《考博英语名校真题精解及周计划全真预测试卷》(考博英语黑宝书)进行训练。不管用什么资料,每天都要进行英语复习,做题时间根据院校英语考试的时间予以安排,早晨、下午、晚上各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词汇背诵,这样更加科学合理。

对于专业课复习,最好是能够联系到上一级考博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咨询一下复习的重难点和考试的大致方向,并且还可以在网上查找一下近三年的真题,熟悉命题风格,如果院校重点考察经典原著,则应将重点放在经典原著上,关于马理论专业经典原著的参考书目建议参考艾四林主编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第二版)。如果院校重点考察时政热点,则应将重点放在时政热点上,并且应重点检索院校博导近一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因为考博题目可能出自于博导的学术论文,学习博导的行文逻辑和解析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加上自身思考,形成自己的答题思维,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如何准备考试

由于疫情原因,一些院校改线下考试为线上考试,对于线上考试,一些院校分线上笔试和线上面试,一些院校不再举行线上笔试,只进行线上面试。个人认为,不管是否有笔试,复习时都应按照有笔试准备,专业知识总不会变。

笔试,多以论述题形式进行,或者是论述时政热点,或者是论述经典理论,笔试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对某一个论题的解析能力,考察的是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因此,复习时,一方面掌握学科经典著作的经典理论,一方面学会对时政热点进行学理上的解析,可以多阅读学术名家的学术论文,复习方法和上述关于专业课复习的方法类似。

面试,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要提前准备好自我介绍,介绍自己在研究生期间的学术经历,其次要训练自己的答题逻辑,采取总分总的形式,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进行回答,并且尽量能够说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在语气语调方面,要懂得抑扬顿挫,在提到关键词、定位词等重点词时,要学会用重音加以强调。

考博是一场马拉松,考的是学生的耐力,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坚持下来就是胜利,在这场比赛中,勇敢迈出属于自己的步伐。

来源:“考博圈”公众号。作者:云雯中柯

注: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若涉及侵权等行为,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