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南化罗堰最美教师(寻找雅安最美教师)(1)

四川新闻网雅安9月10日讯(李丽 郑雨莎 文/图)“姜老师是只带一支粉笔就可以把地理课上完的老师。”这是学生对姜霞最直接的评价。“姜老师是把地理课当数学课一样教的老师。”这是同校数学老师对姜霞的总结。

姜霞,雅安中学初中地理教师。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已在教师这一岗位上奋斗了27年。从教以来,姜霞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默默耕耘在教学第一线。三尺讲台虽小,但对她而言,却是人生的大舞台,她用满腔的热血和赤诚,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学生,赢得了学生和同事的一致称赞。

不断学习

她用真心传递知识

在学校,姜霞扎实的业务水平,是令学生、老师齐称赞的理由之一。

“做学科教育,一定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这么多年,每节课之前,我都要认真备课。”姜霞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情是没法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的。初中地理虽不是中考科目,但作为地理教师,姜霞从未因此有过懈怠。

时代在发展,教育教学思路、形式也在不断革新。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老教师,姜霞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有与时俱进、不断自我革新的勇气和毅力。

顺应时代潮流,姜霞始终坚持不断学习,向学生、年轻教师请教学习制作课件、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方式。从最初对电脑完全不会,到最后,她把初中地理的每一课都做成了PPT。

在课堂教学中,姜霞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自觉更新地理学科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新型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的创新型教师。她利用便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融入到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活”教材,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对姜霞来说,她的使命不仅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其地理科学素养的养成。

“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引导他们去学习,去反思,学会归纳总结。”在姜霞所带的班上,每名学生都有一本“反思本”,这是姜霞的强制要求,也是学生们逐渐养成的好习惯。姜霞说,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很多不敢也不愿意和老师面对面交流,通过“反思本”让孩子们把困惑困难、学结都记录下来,再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案,有助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姜霞还特别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他们学以致用。在她的课堂上,她指导学生自制地球仪、绘制学校平面图,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也会带领他们走出校园,进行专题科学考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地理知识竞赛等等。

贴心管理

她用爱心感动学生

任教多年,姜霞担任了多年初中寄宿制班的班主任。面对那些远离父母的孩子,姜霞注意洞察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对于寄宿制班的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保持充沛的精力,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是姜霞特别关注的点。除了积极组织带领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外,她还发动班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钢笔书法比赛”“歌咏比赛”“小品赛”“篮球比赛”“竞争与合作”活动、“理解和尊重”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还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以更旺盛的精力投身于学习生活中。

不仅如此,姜霞还把班级管理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她的原则是每一位同学都要担任一次班干部,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培养个人能力。

在生活中,姜霞更像母亲一样去爱护她的学生。每到周末,她的班上一些离家比较远的学生没法回家,她就把这部分学生带回自己的家里,做饭给她们吃,或是买一些水果、零食给她们。

“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有耐心,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都要同等去对待。”一视同仁,是姜霞对待学生的态度。她说,当学生存在问题时,一定要从中看到他的优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去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

曾经,姜霞班上有个叫朱文(化名)的男生因为叛逆产生了很浓的厌学情绪,与家长的关系非常紧张,还时常在课堂上顶撞老师。姜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段时间,她几乎天天变着形式找朱文谈心,可收效甚微。

有次晚自习,朱文逃课了。姜霞心急如焚,她顾不得因骨折还敷着药的腿,一面电话联系家长,一面忍着疼痛去教室了解情况,推测他可能去的地方,又让几个班委在校园里或者通过网络方式寻找他。

在大家的努力下,朱文重回校园。在办公室里,看到老师受伤未愈的腿和那既关心又生气的眼神,朱文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那以后,他的学习态度端正了,课堂上打瞌睡的时间少了,开始完成作业,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态度也温顺了不少。通过努力,他的成绩逐渐提高,最终顺利考上了雅中高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