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父母这样对待孩子的成长(都在悦纳孩子的脆弱)(1)

作者:沫沫(爸妈内参主笔)

01

半夜醒来,竟发现九岁的女儿抱着一个枕头蜷缩地躺在我的身边。

大概是怕吵醒了我,她没有揭开我的薄被,抱着枕头在那里缩成一团。虽然是五月天,晚间还是微凉,我鼻子一酸,想起临睡前我们的交谈。

“妈妈,能陪我睡一晚吗?”

“九岁的大姑娘了,要学会独立,你五岁的时候就会自己一个人睡,怎么越长大胆子越小呢?”

“可是,我今晚有点害怕……”

我赶紧打断了女儿的“可是”,强行地按自己的意志安排了她一个人入睡,还像一个好妈妈一样和她道晚安。

可是我的孩子并没有晚安,我没有理会她的“可是”,我只知道孩子要学会独立和坚强,没有过多地想,孩子还小,孩子会有脆弱害怕的时候,她大概是一夜的转辗反侧才会爬到我床上来的吧。

孩子是一颗幼苗,自然会有些脆弱,世间的事,哪怕是芝麻小事,在孩子眼里都可能是天大的事,我们不能总以大人的思维去看孩子 的世界。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颗强大的心,但孩子在变得强大之前,其实都是脆弱的。我们无视他们的脆弱,慢慢地,孩子会掩藏他们的脆弱,伪装强大。可是,脆弱掩藏了就等于不存在了吗?

这种脆弱不能告知,不能得到安慰,只可能在心里无限放大,即使给别人呈现出一堵墙的坚硬,心里也在发脓溃烂。

理性的父母这样对待孩子的成长(都在悦纳孩子的脆弱)(2)

02

孩子还小的时候,饿了会哭,摔跤了会痛,害怕了会要你抱抱,那个时候我们会记得他是孩子,会尽量给他安慰。

可是等孩子长大了一些,我们渐渐地忘记了,孩子还只是一个孩子,我们告诉他不许哭,不会痛,态度蛮横粗暴。那孩子怎么办?

最近看了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阿米尔是一个脆弱的孩子,可阿米尔的父亲却是一个十足的男人。

为了讨好父亲,赢得父亲的宠爱,阿米尔想尽办法让自己强大,他和哈桑拼命地去赢得一场追风筝的比赛,为了赢得最后的比赛,他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忠实的哈桑被人强奸,他虚弱地不敢去救哈桑,还把眼睛注视在那只象征胜利和强大的风筝上。

在那样的时刻,他选择了“强大”,选择了“风筝”。而这种伪强大,这种心灵的扭曲,让阿米尔十分痛苦,一生都在救赎自己。

略去其它方面不说,我觉得阿米尔的父亲绝对不是一个好父亲,他为阿米尔做了很多,可是他没有接受阿米尔脆弱的事实,这才是致命的错误。因为这个错误,阿米尔一直在掩藏他的脆弱,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我们总告诉孩子,要独立,要坚强,要勇敢。可是,在“要”的时候,大人们却忘记了首先要“给”,给予孩子悦纳,悦纳他的脆弱,悦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理性的父母这样对待孩子的成长(都在悦纳孩子的脆弱)(3)

03

悦纳,也就是愉悦地接纳。我们悦纳,孩子才能悦纳,才能学会如何去面对,不断地去经历,慢慢地去坚强。接受,反击,长大,让脆弱结痂。

朋友叶子是个特别强大的人,也乐观通透。偏偏她儿子可乐是个很羞涩的男孩,胆子小,还爱哭。叶子最烦的是看到她儿子哭鼻子,她孩子一哭,她就会揍他,一边揍还一边骂:“你是小男子汉,怎么可以动不动就哭呢?”

叶子每次说起她的孩子,都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孩子?”

“你那里都通透,怎么就是容不下自己孩子的脆弱呢?”我们对她说。

叶子反思了,她开始用心地接纳孩子的所有,每当他孩子哭鼻子的时候,她不再是又打又骂,她试着蹲下来安慰他:“想哭就哭吧,不过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哭吗?或许我能帮助到你。”

现在的可乐,对妈妈没有了排斥,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和她妈妈说,性格也开朗了很多。

出现了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并不是反击,乱打一通。只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就好了,接受它,正视它,修复它。

为什么要悦纳孩子的脆弱呢?首先,愉悦地接纳,更容易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孩子有什么问题更愿意和父母沟通,做父母的更有机会伴随孩子心路的成长。

其次,因为孩子的脆弱受到尊重,孩子不会伪装强大,有爱滋养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健全的人格,面对困难时也会更加坚韧,更有勇气。

现实相反的是,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那么聪明,那么坚强。父母很容易发现别人家的孩子的各种好,对比之下,自家的孩子的短处就出来了。

父母心切心急,于是指责,打击,唯独不愿意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孩子也变得手足无措,为了赢得父母的赞许,他们会伪装,掩藏,让脆弱在心里发酵。或是放弃式的“自我保护”,冷漠,自私等各种脾性都可能生长出来。

理性的父母这样对待孩子的成长(都在悦纳孩子的脆弱)(4)

04

最近,26岁的台湾作家林奕含,留下一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被抑郁症折磨自杀。林奕含的悲剧除了性教育的缺失,难道不也是“脆弱教育”的不到位吗?

从林奕含被诱奸到自杀,有很长一段时间,她为什么没告诉父母?她为什么选择自己治愈自己?如果,从小林奕含的脆弱被允许,被安慰,结局就不会是这个样子。

你不接纳孩子的脆弱,孩子就无法很好地面自己的脆弱,没有面对,如何成长?

同学小艾在这点上就做得很好,小艾的女儿朵朵自小寄养在爷爷奶奶家里,等她把朵朵带到身边的时候,发现朵朵一身的公主病,行为习惯很差,内心脆弱还矫情。小艾的老公着急得不行,可是小艾不慌不忙。她认真地观察孩子,平静地接纳孩子的“弱”。

朵朵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对小艾夫妇没有太多的亲近感。小艾的老公很想按自己的意思重新打造孩子,可孩子根本不配合,说得越多,越是抵制,后来干脆就是沉默。小艾赶紧对她老公的教育方法喊停,全权接管了孩子的教育。

有一次朵朵语文只考了58分,朵朵伤心地躲在角里落哭泣。小艾走过去静静地抱着女儿,没说什么。等孩子安静了,小艾说:“我觉得58分也可以啊,你看,还差2分就及格了,妈妈小时候还考过更差的呢!”

“是吗?妈妈,我知道你是安慰我,我是不是很差劲?”

“我不觉得朵朵差劲啊,朵朵只是需要时间长大,妈妈陪着朵朵长大,好不好?”

朵朵因为得到认可,反而更懂得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更积极配合的姿态正视它,修复它。

因为小艾一直在悦纳孩子,现在的朵朵,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和她说,小艾提的建议,朵朵也乐意接受。小艾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让朵朵变得坚强,乐观,快乐!

美国作家 比彻·斯托说:“人的本性原是脆弱的。”这种脆弱在孩子身上会表现得更加明显,聪明的父母都懂得要允许孩子的脆弱,悦纳孩子的脆弱,和孩子一起好好面对、正视脆弱,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悦纳,不是被动的,不是无为,它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孩子的成长。悦纳孩子的脆弱,是父母能最给的温柔。

作者简介:沫沫,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做着文艺梦的轻熟女,喜欢在清浅的时光里,简心素手,书写轻暖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