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病逝。

八月初一日,皇太子朱常洛即位,为明光宗。这位明光宗当太子的时候不受父亲宠爱,是位不幸的太子;好不容易煎熬着当上皇帝后,内外交困、病体不支,又是位不幸的皇帝。明朝后期的所谓“四大疑案” ——妖书、梃击、红丸、移宫四案,全部与这位短命的皇帝有关。

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的故事(大明督师熊廷弼被迫辞职)(1)

他后来之所以在历史上名气很大,除了这四大疑案惹人关注和身为明熹宗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的父亲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在皇帝的位子上仅仅坐了一个月,三十八岁时便患病死去,遂成为著名的“一月天子”。

到九月一日,四十天之内,大明王朝连续死了两个皇帝,国家统治机构陷入瘫痪,政治秩序陷入混乱。

直到九月初六日,十六岁的皇长子朱由校登上了皇帝位,成为大明王朝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有着“工匠精神”的皇帝。

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的故事(大明督师熊廷弼被迫辞职)(2)

据说,在他登基时,陕西巡抚欣喜地向上奏皇帝说,浑浊的黄河水已经连续五日变清。古人云:圣人出,黄河清。

于是,全国官民共同庆贺,欢呼自己得到了一位“太平有道天子”。但是此时熊廷弼这位曾经的辽东督师的日子,并没有因为黄河连续五日变清而好过起来,相反,却日益艰难。两年前的一段话,成了他今日的真实写照:“将多而难调,兵弱而难用,饷久而难继,贼狡而难制,地险而难攻,寡而难恃。”这些,尽管都是实情,熊廷弼却还能对付,令他切齿痛恨并痛苦的是来自朝中同事们的猛烈攻击。

平心而论,熊廷弼和所有人一样,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从史书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此公脾气火暴,性情刚愎自用,盛气凌人,见到看不惯的人和事立马便破口大骂。显然,这种人在我国官场上的人际关系恐怕不会太好,史书也说他“朝士多厌恶之”。但熊廷弼是一位真正有大才的能人,史书也称呼他“有盖世才”,特别是对辽东局势具有准确的洞察力与判断力,且身体力行不畏劳苦,实践能力极强,为国事不惜赴汤蹈火。

这种性情的人,若是生在历代王朝开国时期,大约能够成为千古开国名臣。可惜,他偏偏生在了穷途末路、无可救药的大明王朝晚期。于是,就成了敌对者眼中最好的靶子。

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的故事(大明督师熊廷弼被迫辞职)(3)

当时,大明王朝朝堂之上,党争剧烈。

叫得上名目的就有山东人为首的“齐党”,浙江人为首的“浙党”,湖北人为首的“楚党”,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东林党”。这些党派,今日联手,明天反目,党同伐异,纵横捭阖。不久后,更有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加入战团,令大明王朝晚期的政治舞台十分精彩。

而如今,朝中大权很多都掌握在东林党人手中,他们特别讨厌熊廷弼,因为,熊廷弼不是他们一党,且曾经多次公开批评或者叫攻击过他们。担任监察官员时,熊廷弼有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名叫姚宗文,他们在政治见解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后来,姚宗文希望熊廷弼能够举荐自己补官,遭到正直的熊廷弼的拒绝。于是姚宗文露出来自己真实的嘴脸,他第一个发起了针对熊廷弼的进攻,第一个中伤熊廷弼。随后,熊廷弼受到了东林党连珠炮般的攻击。炮火凶狠而且密集,最严重者还列举了熊廷弼所谓的生命无谋八罪、生命欺君三罪,咬牙切齿的置熊廷弼于死地,就好似仇敌一般。

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的故事(大明督师熊廷弼被迫辞职)(4)

熊廷弼被扰得晕头转向,只好连续三次上书朝堂,希望因病辞职。他心情郁闷而沉痛,说道:“辽东转危为安,臣也就该由生到死了。”

最后,主要由东林官员组成专议此案的联席会议,建议天启皇帝朱由校同意熊廷弼去职。

这时候,朱由校才刚登基为帝,还没有搞清楚发生了什么,就被东林党官员要求罢免熊廷弼。九月二十一日,天启皇帝朱由校登基后的第十五天,正式下令罢免熊廷弼辽东经略一职,熊廷弼交回尚方宝剑,“听候处分”。关外后金政权的努尔哈赤一直按兵不动,等的就是这一天。

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的故事(大明督师熊廷弼被迫辞职)(5)

果然,新任大明辽东经略袁应泰一到任,就将熊廷弼一年多的心血“多所更易”——大部分废止,然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兵分三路,收复失地。努尔哈赤没等他把部队组织好,便率大军悄悄开到了沈阳城下。经两日激战,沈阳陷落。

六天之后,努尔哈赤率领得胜的八旗兵直抵辽东首府、辽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辽阳,新任经略仓促应战。

三日血战后,大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二十二日,辽阳陷落,经略袁应泰“佩剑印,引刀自裁”。这是一位有骨气,也很能干,但丝毫不懂军事的官员。

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的故事(大明督师熊廷弼被迫辞职)(6)

自杀之前,他对一同守城的一位监察官员说:“您没有守城的责任,赶快走吧。我愿与此城共存亡!”这位名叫张铨的监察官大呼:“我张铨也是血性男儿,岂能贪生怕死!”张铨身着大明官服,坚决不肯化装逃走。城破被俘后,在努尔哈赤面前,他坚不下跪,并告诉努尔哈赤:“我是大明天子的执法官员,我的膝盖决不会向你弯曲。”并将自己的头颅伸向两旁的刀剑。努尔哈赤佩服其忠义,下令派车马礼送这位真正的英雄离去,张铨一概予以拒绝。于是,努尔哈赤命两名亲兵将他强行架到马上,送回到他过去的办公衙门。路上,许多辽东父老流着泪为他求情,他大声呼喊道:“你们是我堂堂大明的良民百姓,不要为了苟全我的性命求人!”

最后,拜望京师,挥剑自刎。

他死后,努尔哈赤为表达对忠臣烈士的敬意,很有风度地下令予以礼葬,并在辽阳城北门外为他建纪念祠堂。

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的故事(大明督师熊廷弼被迫辞职)(7)

只有看到了这些仁人志士,我们才会明白当一个政权腐烂透顶的时候,将会是如何地对不住那些忠贞的人;也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知道哪些人是真正的忠贞之人。

这不,投降的臣民出来了。譬如,就在上述血战之后,辽阳城内的居民为了表示投降的诚意,便集体剃发,并张灯结彩,用黄纸书写着“万岁”字样的标语牌,焚香奏乐,敲锣打鼓地欢迎努尔哈赤进城。届时,鼓乐齐鸣,辽阳人民站在街道两旁,一起叩拜如仪,将努尔哈赤迎接进了几天前的大明帝国辽东经略衙门——如今的后金国汗王临时行宫。

这种情形,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无数次上演:一二十年后,清朝八旗铁骑踏进北京城和一路杀进南京城的时候,这种情形都曾经出现过;不止一种史料记载说,清军刚刚在扬州杀人杀到了手臂发软的程度,就要面对南朝女子花枝招展的温柔款待。

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的故事(大明督师熊廷弼被迫辞职)(8)

没有人在文化与制度层面上深入探究过,这个曾经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优秀民族,何以一到历史转折的时刻,便会如此行事。此后数日间,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宽甸、凤凰、鞍山、岫岩、镇江(即今日之丹东)等辽东七十余城,全部为努尔哈赤夺取。七日后,大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二十九日夜,在庆功宴会上,努尔哈赤宣布迁都,定辽阳为后金国首都,后金政权走向新的开始,而此时明朝朝堂还在争论如何对待熊廷弼这位曾经的辽东督师。


申明:感谢关注“陈子帅菌”,“陈子帅菌”只是一名文史的业余爱好者,水平有限,能力有限,能受到您的喜爱是我的荣幸,这也是我更进一步的动力。以史为鉴,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你累了,闲了,烦了,可以偶尔打开一下“陈子帅菌”的主页,看看文章,吐槽几句,缓解压力,卸去重负,轻装前行。图片源自网络,喜欢请关注“陈子帅菌”。

陈子帅菌读文史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