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1)

《重案六组》2001年正式播映,至今已经十八个年头了。在这之前,这个剧组的前身曾经于1998年拍过电视剧《警坛风云》,但后来因为投资方停止了合作,这部片子没有继续拍下去,剧组的原班人马,便投入了《重案六组》的创作。因为有之前的热身,所以,《重案六组》从第一集开始就露出一副成熟相也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

《重案六组》从今日看来,它的最可贵的地方,是保留了当时的社会的真实风貌与现实状况。

我们看到,《重案六组》里的破案方式,基本走的是一发生案件,立刻进行人海战术的排查:排查身边的人、熟悉的人、相关的人,而现在破案中用得非常普遍的监控录象,在那个时代还基本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2)

《重案六组》第一部中,唯一一部通过录像回放寻找蛛丝马迹的一集,是第28、29集,老演员李丁在这集里客串重要角色。在这一集中,两个相声演员在台上表演,其中一位相声演员,突然毒发身亡,经查,他是中了砒霜之毒而死去的。那么,他是如何中毒的呢?警察大曾回看了两名相声演员在台上表演的录像,他在看的时候,还感叹道:这是唯一可以通过回看案发现场录像的一次破案经历。在回看录象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隐秘,那就是本该由配角喝的茶水,由主角喝下去了,由此他才了解到,主角之死,是因为他喝了本由配角喝的水,是阴错阳差导致的误伤事件,由此解开了案件谜底。

在《重案六组》拍摄的时代,手机还没有普及,寻呼机在电视剧里还起到很重要的沟通交流作用,街头上的公用电话亭也随处可见,犯罪分子打电话,也是通过公用电话工具。电视剧里,定位犯罪分子的所在地点,也是抓捕罪犯的一个重要手段。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3)

电脑在电视剧里还像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新生事物,大曾经常被新来的两位大学生调侃为不懂电脑,偶然在电视剧里,也适可而止地表现警察在闲暇时间玩玩游戏,而电脑参与犯罪,在剧集中也有所体现,比如通过电脑发送恐吓信息,聊天室版主骗人上钩致人死命等等。

因此,《重案六组》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今天看来,因为技术的进步,会给人一种恍若隔世之感。

《重案六组》每一集都有着各自的案件主题,但在整个第一部,有一个贯穿性的主题,那就是警察的忠诚问题,而这可以说是这部电视剧核心的主题定调。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4)

《重案六组》采用一集两案的情节设置模式,如此之多的内容,容纳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情节非常紧凑,节奏进展非常之快,这是电视剧吸引人的地方。第一部三十二集,每一集里都有独立的故事,它的主体是案件本身,而人物则是从属于事件,所以,这个电视剧又形成了它的独有的特点,就是人物的性格没有进展,第一集里人物性格是什么样的,最后一集,仍是什么样,但并不是说,人物没有卷入到情感的激流之中,这一点,《重案六组》还是注意到了把主要人物的个人的情感流向卷入到整个剧集的总体旋涡之中。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5)

《重案六组》第一部里,作为主人公的季洁与大曾之间总有那么一种朦胧的心有灵犀的情感互动,但电视剧发乎情、止于礼,并没有展开这种情感的撞击。但是,电视剧还是通过剧中人物,对两个人之间的暗恋倾向作了一针见血的揭示。剧集中,季洁的妹妹就曾经毫不客气地当着两个人的面说两个人明明暗恋着对方,但却在表面上谁都不肯说出来。其实,从台词的设置上来看,《重案六组》第一部里,并没有过多地渲染两个人有什么情感的萌动,但两位演员在表演中体现的那种默契感,却容易给予两个角色涂抹上这种错觉。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6)

而值得注意的是,《重案六组》第一部里大曾与胡刚的妻子在镜头的处理下,同样有着让人想入非非的暧昧关系。在剧集中,当胡刚妻子在大曾的安慰之下,情不自禁地伏身在大曾的身上,寻找精神上的依靠,如此近距离的身体接触,已经暗示了女性依托男性肩头的心理期许,当时,大曾推开了胡刚的妻子的过度亲密的表示,说了一句带有外交辞令的正告之语:大家都知道你是我们的好嫂子。言下之意,耐人寻味。

《重案六组》没有时间给予主人公以更多的情感展示,但是第一部三十二集里,还是见缝插针地给予大曾与季洁各自的情感脉线设计了一个贯穿整个剧集的总体故事链条。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7)

这就是大曾对应的警察同事胡刚的黑白之谜。这也是整部剧集对警察身份的一个象征性申说。《重案六组》的每一个剧集,都反映的是社会上的各类案件,那么警察内部的正与邪如何反映?所以电视剧安排了这条贯穿整个《重案六组》剧集的胡刚定性问题。从《重案六组1》第一集里就推出了胡刚究竟是警察中的败类还是警界英雄这个悬疑。一直到《重案六组1》里的最后一集,才解开了这个谜底。胡刚一开始就出现在洗浴中心,被人从窗户里扔了出来,从而导致昏迷不醒,处于植物人状态。身为警界中人,他为什么会出现在洗浴中心,且为什么会遭遇重创?随着案情的一步步廓清,大曾悲哀地发现,胡刚曾经与犯罪分子私下有过交集,尤其曾经接受过不明来历的钱款。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8)

恰值此时,胡刚在昏迷半年之后,不治身亡,大曾受命为他写悼词,最终纠结在“一生忠诚”这个看似简单的定性上。电视剧也把一个警察的价值定性摆到了审视的位置上,体现出剧集的定调所在。大曾一直维护着胡刚的形象,不容任何人有对战友的质疑,为此也曾与上司发生过争执,当上司同意将胡刚上报为烈士的时候,大曾却提出了异议,认为有真相还没有澄清。电视剧通过胡刚这一人物的定性波动,折射出警察体系里推崇着一尘不染质地的价值取向,也反射出以大曾代表的警察团队里那种不通融的对自我的严苛要求。“一生忠诚”,看似简单且平凡,却在严格的苛求意义上,字字千金,价值连城。

虽然大曾不得不为战友曾经有过的失足而扼腕叹息,但是电视剧还是留下了一线光明,就是胡刚在被害之前,曾经向大曾打过电话,暗示他曾有改过自新的念头。这一条线索作为全剧的唯一触及到警察内部正邪定位的主体情节,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9)

而《重案六组》里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季洁所遭遇到与妹妹的情感交锋,则反映出一名警察职业中不得不面对的情感内伤。季洁的妹妹季然自小一直由季洁带大,因为父母不在,季洁一直宠着妹妹,导致妹妹对姐姐有着强烈的逆反情结。如果说《重案六组》里大曾纠结于同事的正邪之争的话,那么,季洁则困惑于妹妹的情感伤害。与大曾的心结是围绕同事之死而展开一样,季洁最后心结的解开,同样是因为一名警察同事的自我牺牲才得以划上句号。这样,电视剧中两个主人公的心结的打开,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用两个警察的生命,完成了电视剧里的两个价值维度的圆满与完善。所以,《重案六组》在总体构思上,还是有着它的深度忖量与考虑的。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10)

而今天看来,《重案六组》不仅保真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甚至是技术特征,而且更出人意料的是它留存下了一份当时演艺界的当红明星的惊鸿一瞥的影像实录。《重案六组》的主要演员由六人组成,但是每一集中涉及到的案件当事人,看起来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电视剧却请动了当时颇有名声的老戏骨与新星秀来担当这些角色的形象塑造,很多角色,甚至是这些演员在镜头前的最后献影,这就为这部电视剧增添了更多的为明星留影的额外功能。无论是那些老演员,还是一些未曾走红的新明星,都用他们的兢兢业业的角色塑造为电视剧增添了奇光异彩。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11)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是老演员俞平在剧集中扮演了一个受害人的妻子,而这一个角色的复杂程度,甚至可能超过俞平在之前扮演过的角色形象。从这里可以管窥出,《重案六组》虽然每一集时长有限,但反映的社会现实与人性深度却并不浅薄。如果这些剧集,按照东野圭吾的写作方式进行创作的话,可以说每一部剧集,都可以成为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典推理小说。

俞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也相当于今日的孙俪、赵丽颖这样属于那个时代的流星女星,她主演的《红旗谱》《小二黑结婚》引领了那个时代以大辫子、大眼睛为形象特征的女性审美标准,但到90年代,人到中年的她,基本已经难以找到合适的角色扮演了。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12)

今天俞平的身份更多地被定位在严歌苓的继母这个称谓上。文革期间,严歌苓的父亲萧马创作了以治理淮河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巨澜》,这部电影由北影拍成电影,俞平在这部电影里扮演技术员的角色,由此使得萧马与俞平有了交集。之后萧马离婚,与俞平结婚。严歌苓一度时期对俞平积怨较深,她自己也曾经用女儿的身份,竭力阻止父亲与俞平的婚姻,但她祭出的不惜用与父亲断绝关系的威胁,也没有让父亲回心转意。后来严歌苓渐渐地原谅了父亲的这一次再婚,而这一段对青春时代的严歌苓造成精神重创的家庭变故,也深刻地影响了严歌苓的日后创作。她在日后由张艺谋改编成《归来》的原著故事架构中,再现了她父亲当年与母亲之间同处一区却互不相认的冷战时光。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13)

《泪洒台北》剧照

现在在俞平的创作履历表中,可以看到她的最后一部参拍的电影是1993年出演的《泪洒台北》,剧中扮演陈母一角,时年53岁。在《重案六组1》里,她扮演了一个忧心忡忡的知识分子角色,这时候她也不过61岁,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或许是另一个意义上的黄金时代,但中国女演员中越是在年轻时代灿若鲜花的女性越在晚年之后找不到合适的角色扮演,反倒是那些年轻时并不以容貌扬名的女演员在老了之后却能历久弥香。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14)

在《重案六组1》第11集中,俞平扮演一个被害老教授的妻子,在人们的印象中,她与老教授相濡以沫,伉俪情深,老教授在家里被人杀死,谁是凶手,迷雾重重,而不可思议的是,教授妻却自称自己是凶手,至于何因,却不发一声。季洁用女性的温情以及自己的亲情回忆,终于打动了教授妻,她才坦白了耸人听闻的真相。原来,在她一心想维护的家庭和睦的表象之下,却是老教授一直暗中寻花问柳,与一个妓女打得火热,后来被妓女所杀,教授妻为了维护丈夫的名声以及恩爱的虚名,掩盖了事实真相,承担了杀夫责任。这个案件虽然很简单,但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却并不简单。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15)

在这一剧集中,俞平出场的镜头也不是很多,而且大多数时间里也没有什么台词,但是她却通过犹豫不决的眼神、欲说不休的表情,把一个知识女性为掩饰家庭丑闻的复杂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她扮演的角色靓丽不在,但却很传神地表达出了人物的内心纤细变化,而这一角色融入到真实的故事空间中,几乎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无轨对接之感。

而在《重案六组1》中最富有戏剧性冲突的一集当数第15集。这一集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核心人物大曾与其他的角色,都有内心的冲突与交集,构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氛围,而其它剧集中,都仅仅表现了一起案件,警察在里面的角色,仅仅是案件的揭示者,而在本集中,警察却参与了人物的内心交锋。在本集中,也有几位曾经名震一时的演员出演,其中扮演出尔反尔的教授一角的常兰天,在八十年代丑星甚嚣尘上的时代,他算是一个颇受一众导演青睐的演员。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16)

在这一集中,大曾二十年前抓捕的一个犯人钢蛋越狱逃跑,去向不明,构成了整个剧集的悬疑所在。而就在这时候,越狱犯的弟弟邀请大曾前往他的新开设的娱乐场所聚餐一顿。出席这个聚餐的,都是当年大曾亲手送入监狱的渣滓流氓,这里有的已经改过自新,对警察感恩戴德,也有的余恨不消,欲置大曾于死地,还有那种两面三刀、见风使舵的类型,这就是常兰天扮演的教授一角,如此众多力场方向不一的人物聚在一处,必定会让这场鸿门宴剑拔弩张,险象环生,而最具爆炸性的最后一击,就是越狱犯突发来到现场,于是各怀心思的各色人等在这一场封闭空间里不得不选择自己的重新站位,展开了一场移步换影、步步惊心、惊心动魄的灵魂与肉体搏斗,也成为整个剧集中刻画大曾精神世界的最为深刻与生动的一集。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17)

正是因为《重案六组》包含着深厚的社会符码、灵魂波动与时代讯息,所以即使过了十八年,重新进入它的艺术空间,依旧能够触摸到它的鲜活的心跳,它的深刻的灵魂把握,它的客串演员的精彩演技。在《重案六组》里客串的演员可以罗列出一大串著名的人物,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位外,还有:朱琳、李琦、陈小艺、李勤勤、沈丹萍、马羚、李芸、梁丹妮、张兆北、谢园、李克纯等等。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18)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19)

重案六组年代背景(重案六组记录时代变迁)(20)

看出她是谁吗?

而有意思的是,很多演员都没有在他们的履历表提过他们参拍过这部电视剧,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这部剧集中出现的时长太短,但却荟萃了他们演艺生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时光,代表了他们表演天赋中的最高巅峰。这或许是这部电视剧给我们留下的另一个意外惊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