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我们这的农村还是土坯房,生活条件好一点的家庭,也会粉刷一下墙壁。

而在我小的时候,最吸引我眼球的,是贴在墙上的那一张张画报。说来好笑,我认识的第一个汉字“春”,还是从墙上的画报上学来的。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画报(农村记八十年代)(1)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画报(农村记八十年代)(2)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画报(农村记八十年代)(3)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画报(农村记八十年代)(4)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画报(农村记八十年代)(5)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画报(农村记八十年代)(6)

可以说,画报是我的启蒙老师。

那时候,我爸三兄弟,加上爷爷奶奶和堂兄妹十九号人,全挤在一个客家屋里住,很拥挤,但也很热闹。平日里,屋里头到处是人,锅碗瓢盆声,孩子吵闹声,大人吆喝声,不绝于耳,完全可以用人声鼎沸,鸡犬相闻来形容。

那时候的农村人,虽然口袋里都没有什么钱,但心态却很好,并不影响农民的爱美之心。尤其是我那些堂姐堂妹,挑担柴去十几里外的集里卖,换来三两块钱,买把梳子、买个蝴蝶结或买条围巾,就能让她们高兴好几天。

家里的美,又怎么难离得了画报呢?

那时候,我家的厅堂里挂满了画报。有春夏秋冬画、巧夺天工画、十二生肖画、十大元帅画、四大伟人画等等。当然,也有那时候的明星画报。

这些画报,是在每年的腊月买的,也叫买年画。我们那的农村人爱贴年画,在年前置办年货的时候,大人总喜欢买几张画报,给家里增添一点喜庆的气氛和新的形象。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画报(农村记八十年代)(7)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画报(农村记八十年代)(8)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画报(农村记八十年代)(9)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画报(农村记八十年代)(10)

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我爸得空时,我就会赖着他要骑马。坐在他坚实的肩膀上,我伸手就可触及到上面的木楼板。

而我爸就会带着我走到一张张画报前,教我认画报上的图案,教我识字,给我讲故事。

在墙上的画报中,我认识了“春、夏、秋、冬”这些汉字,知道了什么是香蕉,什么是苹果,什么是菠萝,什么是轮船,什么是海洋,也知道了什么是牛郎织女。

通过墙上的画报,我知道了外面还有许多我们村子里没有的东西,让我充满了对外面的憧憬,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一点之后,我有了自己的小伙伴。

我们经常站在竹椅上,指着画报上自己喜欢的水果,说这个是你的,这个是我的。虽然是“画饼充饥”,但我们每次都玩得乐此不疲。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画报(农村记八十年代)(11)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画报(农村记八十年代)(12)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画报(农村记八十年代)(13)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画报(农村记八十年代)(14)

98年,这个充满了欢乐的客家老屋,已经容不下这么多人住了。我爸就在别的地方重新盖了个房子,我们搬了出去。搬家时,我还特意拆了两张自己最喜欢的画报,带到了新家,贴在了大厅的墙壁上。

2010年,这个客家老屋被挖土机推倒了。拆房子前,我去看了下这个充满了沧桑的老房子,每个房间我都看了看,想把它记得更清楚一些。特别是墙上那斑驳的画报,让我感慨不已,目光所及,皆是回忆!

“远走尘世间,了却一生恋。待吾白发时,归住田园间。”

年纪大了,就特别想那远在农村的家,想那农家的院子,想那院子外的老梨树,想那充满了记忆的客家老屋,也想念那曾给我启蒙,至今还孤零零挂在墙壁上的画报!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画报(农村记八十年代)(15)

文:赣南老杨

图: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