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智中,再续同学情

作者:庞建宏

1

说起洋县智果中学,首先需要要了解一下她的历史。智果中学的前身是国立第七中学,简称“国立七中”,属于国民党管辖范围下的学校之一。1937年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平、河北、山西、山东等地方相继沦陷,大批爱国师生和难民们逃亡到陕西西安。

情忆老同学让我们再聚首 忆智中再续同学情(1)

在山西各界人士的努力争取下,经国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国立山西中学,招收了一批流亡的学生。1000多名师生,跋山涉水,徒步翻越秦岭来到洋县。把洋县的五云宫、智果寺、良马寺作为办学点。学校总部设在洋县的五云宫,由于当时条件有限,没有校舍,师生们临时住在洋县城内的鼓楼和城隍庙内。

五云宫是一座小道观,位于洋县城的东南部,与关寺的唐塔相望。当时的五云宫已经是破烂不堪,老师学生们一起动手,就地取材,经过三四个月时间,用茅草盖起了教室和宿舍。当时设立高中三个年级共六个班,五云宫便成为学校的核心。

1938年5月17日,位于城西十二公里的智果寺,第一分校正式成立。分校开始设有初中部一年级,随后增设了高中部和师范部。二分校位于湑水乡庞家村的良马寺,设有初中二、三年级共8个班,有400多名学生。

1939年5月份,“国立山西中学”改名为“国立第七中学”。各沦陷区的师生们怀着满腔仇恨和万般伤痛,重返课堂学习知识。当时的条件特别艰苦,老师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发奋图强,形成了“爱国抗日、追求进步、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友爱互助、患难与共”的七中校风。

杨德荣校长,为国立七中谱写了一首歌曲:天降大任,劳苦先经,懿于七中,志士群英。钻研于秦岭汉水之间,阔怀于陕甘川楚之边,勿忘祖宗奇耻,时念民族颠涟,遵循礼义廉耻的宝训,实践诚明仁行的道传。激励奋发,秋实春华,互助共勉,效力国家,复光我五千年灿烂的中华。

情忆老同学让我们再聚首 忆智中再续同学情(2)

国立七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山西,也有一少部分为洋县人。国立七中建校12年来(1938年-1949年),先后建有初中部、高中部、职业班、师范部。培养出大批具有中等文化知识、品学兼优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9年新中国解放后,“国立七中”改为民办学校——晋阳初级中学。1952年11月,县政府将私立崇义、晋阳初级中学合并,转为公办并更名为洋县初级中学。1956年,学校更名为洋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9月改为完全中学,招收高中班学生。1959年9月,洋县文教科委托学校办初级师范一班,学制一年;同年学校更名为第二中学,简称“洋县二中”。

1962年7月,学校更名为洋县智果初级中学,高中班并入洋县中学。当时的智果中学积极贯彻“学工学农学军”的教育方针,学校校办工厂、军训科目、支工、支农等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肯定,学校曾被授予“全省学军模范单位”“陕西省红旗党支部”和“汉中地区校办工厂先进单位”等称号。1969年复设高中班,1970年,学校正式定名为“洋县智果中学”。

2

1993年9月开学时,我打算到智果中学上高中。从老家坐车到县城,再转车到智果。当时我并不知道学校具体位置在哪里?下车后沿路走进了智果村,通过询问之后,沿智果街道直到学校门口(校门前有一条直路,穿过铁路到108国道。)。学校大门是古老的双扇红色木质门,大门上面有“洋县智果中学”六个大字。大门左边是一个小医务室,右边是一个小饭店。

走进学校大门,正前面是一个照壁,上面写着:“团结、奋进、求是、创新”八个醒目的大字。两旁有几颗柏树和雪松,左边两排房子是女生宿舍,往前走有四排房子为老师宿舍。右边第一排是图书室,阅览室,第二三四排房子,共有十二个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情忆老同学让我们再聚首 忆智中再续同学情(3)

任老师带我到处转了一圈,熟悉一下学校环境,然后我回家带上学习用品和被子,第二天到学校报名,正式成为一名智果中学学生。新的环境,新的开始,也是新的希望。当时我在高一(2)班,除了我和田皓同学(他在茅坪,我在黄金峡)以外,剩下的都是学校附近的人。渐渐的知道同学们的名字,和大家和睦相处,也就更加熟悉了。

3

从最后一排教室到饭堂,有一个围墙绕一圈,里边便是智果寺,去寺庙便从东边大门进入,饭堂旁边有个小门。据说智果寺修建于唐代,明万历年间神宗之母“赐金”增建藏经楼。以前的智果寺庙规模很大,南边一直到108国道边,后来大部分被毁,现只留下藏经楼和大佛殿。

情忆老同学让我们再聚首 忆智中再续同学情(4)

智果寺雄伟的建筑,反映了工匠们的聪明智慧和技术的精深。大佛殿前有几颗古老的柏树,仍然矗立在那里。旁边有一只大钟、铜佛像、石狮子。有几块石碑,字迹早已模糊不清。

由于年代久远,大佛殿有的墙体出现裂缝,面临着失去的危险。后来经过重新修建,我也亲眼目睹了修建的全过程,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经过大师们的辛苦努力,差不多两年时间,终于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智果寺藏经楼有经书4178卷,据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书被海水打湿,所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智果寺都要举办晒经大会,此时学校放假一天。很多僧人、香客、村民们会聚于此,并有秦腔表演助兴,还有人卖小吃、面皮、饮料。显得特别热闹!文管所平时有人经营,当时门票五块钱,我也去看过几次,感受佛文化,登藏经楼。

情忆老同学让我们再聚首 忆智中再续同学情(5)

记得有一年夏天,听说藏经楼二楼有一条大菜花蛇,很多人去看,大家感觉奇怪,我也去过,就是没有看到。就在那一年,洋县唐塔也出现蛇,我周末和同学去那里看,有人在那里烧香拜佛,并没有看见蛇。

4

正前面是学校操场,操场边有很多个乒乓球台、草坪足球场、还有篮球架、单杠双杠 、沙坑等健身器材。在操场周围,长满了很多又高又大的白杨树。刚上高一时那年秋天,学校把白杨树全部卖掉,有附近村里人,也有老师买。

过了不到半个月,几十棵大白杨树一颗不留,就连土里的树根也被挖走了,拉回家当燃料烧火做饭。木头的用处更多,做家具、柜子、解板等。随后第二年植树节,大家在教室门前、路边、操场边又栽了很多小树苗。

在操场的左边,是男生宿舍楼。虽然说是楼房,就是条件艰苦,每个宿舍都是上下两层大通铺。宿舍的用电是有限制的,下晚自习熄灯铃响后,宿舍就得关灯。宿舍边一排房子,作为仓库放杂物。还有一间教室,租给厨师培训班用。操场的右边就是饭堂、锅炉房、大礼堂舞台、后勤处。

我在大宿舍住了没多久,后来和三个同学搬到后勤处楼上的空房间,站在楼上可以看到一墙之隔的整个智果寺。刚搬进去整理房间时,我还发现一只“小木鱼”,我在那里敲着玩,被田皓同学扔到院墙外边(智果寺内)。学校把空余的房间作为自学室使用,每学期每个人交六十块钱,包括电费,但不能做饭。对于我们周末经常不回家的几个人来说,就算是有了一个家。

那个时候吃饭在学校食堂,同学们星期天从家里把大米带到学校,统一交给灶上,每一斤大米交一毛钱作为煤费。每份米饭按四两计算发饭卡,每天按早中晚,吃一次划掉一格,吃菜用现金够买,有的同学来的时候带一点菜。早餐稀饭馒头,中午下午都是大米饭。校门口有一个小食堂,街上有理发店、百货商店,也有大家喜欢吃的面皮、面条、炕炕馍。

5

为了联系国内外校友,智果中学发行《秦汉洋》小报,联系上很多老校友。大家纷纷捐款,为修建校史展馆奉献爱心。丰山水泥厂厂长史普轩,给学校捐了10万元的水泥。第二年春季校史展馆开始修建,经过大半年时间,两层展馆落成,省委书记程安东亲自题写“校史展馆”几个字。

情忆老同学让我们再聚首 忆智中再续同学情(6)

校史展馆一楼为会议室,二楼为展览馆。当时让我们帮忙搬沙发和桌子到会议室,往展馆搬老校友赠送的图书。大气磅礴的校史展馆,记录着智果中学的发展历程,以及所有在这里上学、毕业的学生名单。

1993年秋,天津大学杨康勇教授回母校参观,在学校大礼堂给师生们做报告,报告结束后,我便拿来舅舅送给我的笔记本,让杨教授给我签字留言,二十多年过去了,那个日记本到现在还保存着。

1994年夏天,世界教科文组织亚洲分会会长张树廷教授来校看望全校师生。当天下起小雨,校门口有迎宾人员,校内有仪仗队驾到欢迎,还有同学前去献花。张教授握着鲜花,站在校史展馆前给我们做报告,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大家听了更感动。

经过智果中学校庆组委会和秘书处决定,定于1995年5月17日,举行智果中学建校57周年校庆活动,向所有老校友发邀请函。海内外校友再次踏上回家的旅途,走进久违了的智果中学,心情无比激动,更加期待老校友重逢的特别时刻。

情忆老同学让我们再聚首 忆智中再续同学情(7)

上高二时,为了迎接校庆活动,我班的邓勇环同学教全班同学唱《国立七中校歌》。《国立七中校歌》——唱出了七中人发奋读书、效力国家深厚的爱国情怀。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起几句歌词,更怀念我的老师和老同学们。

举行校庆那天,全校学生放假三天,老校友们回到智果中学,高兴的热泪盈眶,回想起以前的情景,看到现在的变化感慨万千,校庆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现场拍摄了录像带,赠送校友友作为留念。校庆结束后,全校师生一起观看校庆典礼。

6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学校周围绿油油的麦田,金黄色的油菜花,简直就是一副美丽的图画。每天早晨和下午,一些学生在田间看书,嗡嗡的蜜蜂,翩翩起舞的蝴蝶,漫步在花海,也是一种享受。

智果中学环境优雅,比学赶帮,学风更浓。老师们对学生严格管理,为了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学校成立了护校队,主要是晚上到处巡逻,值班老师也会定时检查。学校的治安一直都很好,受到大家的好评。

那个时候高一会考地理,高二会考历史、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等科目,会考都在洋县中学和城关中学举行,不及格的还要进行补考,这些成绩将会填写在高中毕业证的后面。高三阶段主要就是复习,分为文科和理科,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理科都学,文科加上历史和政治,理科加上物理和化学。

情忆老同学让我们再聚首 忆智中再续同学情(8)

周末休息的时候,我也去附近的同学家里玩。遇到栽小秧苗或者农忙季节,周末去给同学家帮忙,很多同学们一起,显得更加热闹,主要是人多力量大,干活更加快。谢村、前湾、溢水、405、马畅、五间、湑水、八龙、戚氏、二龙、小江、城固等地方也慢慢熟悉了。

校园时光来去匆匆,三年时间一晃而过,随着高考临近,我们才真正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不管平时怎么样,考试还是认真对待,老师和亲人们对我们的期望更大。7月7号8号9号,高考的独木桥,也是签定我们的特殊时刻。

高考时我们住在洋州饭店,天气炎热,学校买了很多西瓜,为大家消暑解渴。高考结束后,分别在即,相处三年的老师和同学,就要说再见了。开始大家有书信或者电话来往,后来随着联系方式的改变,很多同学渐渐失联,就连平时也很难遇到。

这些年以来,我在他乡漂泊,有的时候写一点随笔,发表网络平台。幸运的是去年夏天,王梅同学看到《洋州鹮乡》平台,发布智果中学的文章,通过平台牛哥添加了我的微信,将我拉进智果中学同学群。分别二十三年,终于回到了大家庭,我也感到荣幸。通过群我也添加了所有老师和同学,只是有的人设置了权限(通过群聊无法添加)!

情忆老同学让我们再聚首 忆智中再续同学情(9)

2010年秋季,高一停止招生。2011年6月份,高三最后一批学生毕业后,智果中学于9月份与洋县城关中学合并,并改名为“洋县第二中学”,从此母校智中不再存在。智果中学73年的沧桑岁月,73年风雨兼程,73年桃李芬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

天津大学杨康勇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院长、生物教学研究会主席、世界教科文组织亚洲分会会长张树廷院士,中国科学院天文史家席泽宗院士,西安大学校长段期黎,中央电视台主播李修平父亲李林绪,还有很多企业家以及领导,洋县丰山水泥厂厂长史普轩,原谢村黄酒厂支部书记,都曾经到过学校做报告……这些人都是从智果中学走出去的学生。

7

虽然智果中学不复存在,当我们看到智果寺,还会想起智果中学。在智果街道、铁道边、田野里、108国道、汉江河畔,都留下了我们深深的足迹。智果中学没有了,值得我们庆幸的是,智果寺还要进一步扩大,将占有智果中学的全部地盘,并在学校的门口立有石碑。在2013年3月5日,智果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9月,陕西人民政府立碑公示。

自从96年夏天离开学校至今,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二十多年,随着时光的流逝和联系方式的改变,很多老师和学生渐渐失去联系,见面的机会更少。我也经常想起智果中学上学的情景,以前的毕业照片,我都保存在空间相册,有的时候看看照片,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情忆老同学让我们再聚首 忆智中再续同学情(10)

忆往日青春年少,看今日一晃变老。随着智果中学合并,智果中学的使命已经完成,昔日的母校已成为过去式,但是老师和同学们不会忘记,老校友们不会忘记,洋县人民更不会忘记。

纯真的年代,还有我们的欢歌笑语,更加难忘的校园时光。不论何时何地,智中的师生情、同学情,都永远不会忘记!一篇怀念智果中学的小作,希望能够联系上更多的老师、老同学和校友。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期待老同学相聚,再续同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