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是战国末年的著名历史事件,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详细记载了“荆轲刺秦王”的整个过程,在网络时代更是诞生诸如“秦王走位”之类的名梗。复原“荆轲刺秦王”的记载就是一部好电影,可惜大部分影视剧做不到。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评价荆轲的(司马迁的史记为什么能将)(1)

不过“荆轲刺秦王”发生于秦始皇二十年(前227年),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或建元六年(前135年)。而《史记》是在太初元年(前104年)至征和三年(前90年)完成的,距离“荆轲刺秦王”的发生已经一百多年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评价荆轲的(司马迁的史记为什么能将)(2)

在造纸术尚未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战国末年到汉武帝时期,史料特别是原始档案的记载往往是惜墨如金的,“荆轲刺秦王”的最初记载应该只是寥寥数语而已。既然如此,司马迁的《史记》为什么能将“荆轲刺秦王”记载得如此详细呢?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评价荆轲的(司马迁的史记为什么能将)(3)

读过《史记》的“荆轲刺秦王”原文的朋友们应该知道,秦始皇的私人医生夏无且在“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夏无且用药囊砸向荆轲,为秦始皇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秦始皇才拔出长剑砍倒了荆轲,从死亡边缘逃了回来。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评价荆轲的(司马迁的史记为什么能将)(4)

正因如此,秦始皇在“荆轲刺秦王”后说:“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并赏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但可惜的是,“荆轲刺秦王”也是夏无且在史书中留下的唯一记载,这位救了秦始皇的医生的生卒年和其他事迹至今都是一无所知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评价荆轲的(司马迁的史记为什么能将)(5)

然而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写道:“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公孙季功就是汉武帝的丞相公孙弘,董生就是董仲舒。由此可知,夏无且应该活到了西汉初年,以至于能与汉武帝时期的公孙弘、董仲舒交往。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评价荆轲的(司马迁的史记为什么能将)(6)

作为“荆轲刺秦王”的亲历者,夏无且将此事件的细节告诉了公孙弘和董仲舒。司马迁年轻时也曾经与公孙弘、董仲舒交往,进而得知了“荆轲刺秦王”的细节。另外,《史记》的很多秦朝宫廷秘闻的原始材料很可能都来自于夏无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