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孩子多,惹父母生气了,往往都是直接一顿胖揍,爸妈捞起什么顺手,就用什么,基本上都是扫把,笤帚,挨得最多就是屁股,胳膊,父母下手有轻重,一般都是今天打了,当时痛的哇哇的直叫,但隔天就没事人似的,活蹦乱跳了。

怎么用戒尺教育孩子(剪了一会花坑了一街娃)(1)

在学校,老师也会用到戒尺,竹子材质的,没有交作业的,欺负同学的,调皮捣蛋犯错误的,都是左手掌心来几下,说实话还挺疼的,不过记得住,大庭广众之下,同学众目睽睽,还是有点丢脸的,所以一般下次就不敢了。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每家的孩子都是独苗宝贝,疼还疼不过来,怎么舍得打,棍棒下面出孝子的老一套,被批判为老封建。学校也讲究素质教育,人文教育,不提倡打骂体罚孩子,老师也不敢轻易处罚孩子,所以戒尺之类的惩罚辅助教具,早就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但有些家庭,为了教育孩子,让犯错误的孩子长记性,还是会弄一些类似戒尺的工具,放在家里,震慑孩子。

怎么用戒尺教育孩子(剪了一会花坑了一街娃)(2)

广东深圳一女子在家修剪花园,不要的剩竹条,竟被很多街邻讨要,说拿回家当戒尺用,打孩子打着疼不伤肉。真是剪了一会花,坑了一街娃,还有网友赋诗一首:

剪了一园花,坑了一街娃。

到底是修剪了几株花,

还是修理了几家娃?

娃哭,哇,哇,哇,

怨花?怨妈?还是怨主人家?

听起来挺逗的,但仔细想想,现在的娃娃确实不好管,特别是知道大人打娃犯法后,更加有恃无恐,无法无天了。

有些孩子,还知道有事向警察叔叔求救,让警察主持公道,为他做主。

怎么用戒尺教育孩子(剪了一会花坑了一街娃)(3)

孩子和父母之间相互斗智斗勇,父母往往心力交瘁,孩子却玩的不亦乐乎,这个时候戒尺也许更管用。

说到戒尺,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在明朝,皇帝朱元璋他有一个儿子叫朱棣,这个儿子从小不省心,调皮捣蛋不服管教,许多教他的老师都被他给赶走了或气走了。

后来请来一位老师徐善述,这位老师相对比较聪明,知道朱棣的性格,硬的不行来软的。每次,为了让朱棣能够认真念书,便头顶着书,跪在朱棣面前,恳求他能好好念书。朱棣看老师这样待自己,感动之余才开始用心念书。

可是,有一天这一幕,恰巧被朱元璋给看到了,朱元璋勃然大怒,将老师扶起来,并赐给老师一个戒尺,并告诉老师,此尺如皇帝亲临,如果皇子不听话就用戒尺打手掌,打到听话为止。

之后,朱棣再不敢不听老师的话,每次都很尊重老师,开始认真读书,最后也当了皇帝,老师教学生用戒尺,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怎么用戒尺教育孩子(剪了一会花坑了一街娃)(4)

戒尺是古代私塾老师对学生施行惩罚的木尺,也叫戒饬或戒方。戒是警戒、惩戒的意思,尺是尺度、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学生不遵守规矩或没有及时完成作业,就可能会品尝到戒尺打手的滋味。

很多名人小时候都挨过戒尺的打,明代刘若愚在《酌中志》中记载:“凡背书不过,写字不堪……其余小事,轻则学长用戒尺打,重则于圣人前罚跪。”

邹韬奋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回忆了,自己十岁时被父亲用戒尺打手的经历。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也提到他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很多同学因为上学迟到,被老师打过手心,鲁迅因此在自己课桌上刻下了“早”字,警示勉励自己。

有些学校老师也用过戒尺来管教学生,但很快就被叫停,老师还向学生及家长赔礼道歉,虽然老师做法存疑,但这样的结果,师道尊严全无,“一朝被蛇咬”后,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还会管吗?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古语有云: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关键是老师敢严管吗?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作为父母要清楚,校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也没有儿戏。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那些无法无天的孩子,与其等待孩子将来被社会敲打得头破血流,不如从小教孩子有所敬畏,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戒尺虽然是古代私塾的产物,虽然已经被学校摒弃,但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如果用的好,用的恰当,也可以起到一定好的作用。

如果和孩子商定好了,预先定好了规则,违反了就一定要接受处罚,那用戒尺敲打两下,可以让孩子知道,犯错是需要付出代价,戒尺的疼痛感,也是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可以一试。如果父母这都难以接受,那只能把孩子交给社会去锤炼敲打了。

对待调皮不好管教的孩子,是否可以重新拿起戒尺?友友们,你们怎么看?

怎么用戒尺教育孩子(剪了一会花坑了一街娃)(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