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在中医的养生概念中,津液的地位尤其显著,小到人体运转,大到地球生命持续,都离不开水液的运转与循环。在日常生活中,人类通过饮食和饮水摄入津液,然后通过身体转化,再将水液排出体外,完成一次循环。而就是这样的过程,也是我们养生的启发与契机。

也正因为如此,中医总结了一句老话,叫做“留得一分津液,留得一分生机”,将人体津液的重要性,抬高到了和生命等同的地步,重要性不言而喻。

滋阴润燥的最佳方法(留得一分津液留得一分生机)(1)

“留得一分津液,留得一分生机”,究竟有怎样的养生意义?

在中医看来,对人体最至关重要的四个东西,分别是“气,血,津,液”,是的,津液其实并不是单指水液,而是分为“津”和“液”两种物质。

打个比方,我们嘴里的口水,流出的汗水,流脓所流出的“脓水”,都属于“津”的范畴,是水液运转和代谢的直接体现。

“液”,更多是指血液,精液,痰液等,是水液的另外一种转化形式。

古人总结:“津清而液浊”,归属“津”的范畴,色泽越清澈,说明身体代谢的杂物越少,体内垃圾更少,身体也就更健康。

归属“液”的范畴,越是浑浊浑厚,越能说明身体营养物质充足,身体脏器健康且运转顺畅。

之所以说“留得一分津液,留得一分生机”,凡是身体重要的津液形成,血液,痰液,精液等,无一不是生命健康的体现,能够采取合适的方式生津养液,维持身体水利运转,同样也是养生的基础。

而津液的养生意义,就在于我们能够从它们的状态,了解到水液的运化过程,从津液不足的情况去推断身体可能存在的疾病隐患,尽早的进行养生调整。

滋阴润燥的最佳方法(留得一分津液留得一分生机)(2)

如果津液不足,身体往往会出现哪些异常症状?

———肠胃消化能力减弱

《黄帝内经》有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意思是我们通过食物补充的精气和津液,通过脾脏的运转,继而滋养我们的消化系统,然后归于肺部,分散到整个身体的水液循环需求。

换句话说,如果身体津液不足,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肠胃,缺乏津液的调理,肠道粘液,胃酸等分泌量减少,消化不良,胃胀等典型症状更容易出现。

———皮肤干裂,毛发干枯

“发为血之末节,皮为肺之宣发”,我们的皮肤和毛发,同样是需要津液滋养润泽的,如果津液不足,皮肤和毛发也更容易变得干裂,干枯,严重者甚至会脱落。

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皮肤的健康代表了容貌,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出现类似的皮肤干裂,毛发干枯症状,及时补水,运转津液,效果可见一斑。

———膝盖关节磨损加剧

津液在身体里无处不在,就比如关节腔中的润滑液,同样也是津液的一部分,身体津液不足,关节缺乏润滑,对韧带的滋养程度降低,膝盖和关节之间直接接触,磨损自然也会更严重。

不仅如此,伴随而来的还有走路疼痛,骨骼异响等多种异常症状,尤其是对于老人而言,想要预防风湿,关节炎等骨骼疾病,就要注意身体津液缺失的问题。

综上所述,身体缺失津液,会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症状,最后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甚至酿成疾病。因此,如果存在类似症状,尽早地开始养生调整,学会生津养液的方法很重要,尤其冬天天寒干燥,津液更易流失,更需要及时进行调养补充。

滋阴润燥的最佳方法(留得一分津液留得一分生机)(3)

冬季天寒,在日常生活中“生津养血液”,试试2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食补正气,以固津液

通过日常饮食,我们能够摄取足够的水分转化成津液,用于身体的循环和运转。

而想要生津养液,将体内摄取的水液留存,抑制津液流失的效率,同样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中医所言,“补气以固摄津液”,通过食补的方法,补气正气,就是我们的目的。

例如黄芪,党参,山药等,都是补气固液的好选择,可以通过泡水或药膳的方式摄入,水液情况也能有所改善。

滋阴润燥的最佳方法(留得一分津液留得一分生机)(4)

第二个方法:吞津回流,生津养液

上文有提到,人的口水,同样也是津液的一种,适当地吞津,也就是吞咽口水,将津液回流,也是生津养液的好方法。

一般来说,中医最常用的,就是“叩齿吞津法”,用牙齿轻轻地相互叩击,产生津液口水,然后等到蓄满口腔的时候,将唾液分为三小口咽下,以达到吞津回流,补养津液的效果,且“唾为肾之液”,养成此类吞津习惯,对于肾脏的健康也能起到不错的提升和帮助。

综上所述,津液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常生活中学会生津养液,预防一系列疾病,改善健康状况,呵护身体水液运行,让中医融入我们的养生生活。

参考资料:

[1]孙理军. 论津液的抗病作用及其免疫学基础[J]. 陕西中医, 2001, 22(12):3.

[2]马登尚. 论"留得一分津液 便有一分生机"[J]. 光明中医, 2011, 26(5):2.

[3]蒋明. 《金匮要略》津液代谢障碍类病证辨治思路浅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4, 19(002):7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