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大三下学期,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课程开始进入了深水区,我们开始给同学们进行贴近临床实际的实战演练,训练他们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以及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和演绎。今天,我将本学期第二次的课程的病例介绍给大家,顺便谈谈如何理解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和可能的艺术”。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艾琳的女病人,2天前她入住了上海某三甲医院。入院时候的诊断是:“淋巴瘤待排”。

2016年4月艾琳开始胸背疼痛,多在晨起后出现,后逐渐加重,并逐渐出现吞咽困难及咳嗽,不伴发热、盗汗、咳痰、呕吐、腹泻等。2016-5-1 因喝粥时无法吞咽及剧烈咳嗽,至当地医院就诊行胃镜示“食管溃疡”。病理: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予静脉抗生素治疗(不详)3日,症状无缓解。5-5至当地住院10日,考虑食管溃疡,予奥美拉唑抑酸及化痰,症状仍无缓解。

5月中旬至上海某医院检查:血常规正常,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胸部增强CT:“中段食管壁增厚,增强见病灶不均匀强化;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双肺未见异常”。予头孢呋辛抗感染、PPI抑酸等治疗,症状加重。

6月至某中医院服用中药2月后,症状无改善,疼痛加重,弯腰转身活动稍受限,因哽咽感和吞咽痛而影响进食。

7月底至上海市某三甲医院,血常规WBC 5.14X10^9/L,CRP 13.9mg/L; 胃镜:“食管憩室,憩室炎”,病理不详。胸部增强CT:“食管中段Ca伴肺内、下颈部及纵膈淋巴结转移;肝右叶小低密度影,转移待排;左侧肾上腺结节影”。考虑食管MT广泛转移,无法手术。

8月就诊ZS医院,8-9行食道钡餐透视:食道中段粘膜破坏伴小憩室形成,MT待排。8-15胃镜:慢性胃炎(胃窦糜烂型),食管憩室伴血管畸形;PET/CT:食管胸中上段、全身多处淋巴结、两肺及全身多处骨骼累及的恶性病变,考虑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多器官广泛累及可能,食管MT广泛转移不除外;肝脏右叶糖代谢轻度增高灶,可疑密度减低,MT不除外;左肾上腺良性病变可能;右附件区囊肿;盆腔积液。8-17 为明确肿瘤性质,收入ZS医院血液科。

食管癌真实治愈案例(年轻女孩被诊断食管癌晚期无法手术)(1)

食管癌真实治愈案例(年轻女孩被诊断食管癌晚期无法手术)(2)

食管癌真实治愈案例(年轻女孩被诊断食管癌晚期无法手术)(3)

艾琳在近4个月内,进食量减少,体重骤然下降12斤,她的衬衫显得空落落的,盛夏的炎热气温下,仍然像怕冷似的穿着长袖。下颌尖尖的,那种绝望,沮丧,惊恐和焦灼混合在一起的情绪,让她年轻的脸看上去又青又灰,“死气沉沉”的。

艾琳到处求医,辗转从广东到了上海,她已经看了3-4家医院,在消化科、呼吸科、肿瘤科、胸外科、中医科中间兜兜转转,做了一大堆的检查。让人恐惧的事实是:几家医院检查的资料得出的初步结论都是:食道癌全身转移,没有手术可能!

一个26岁的年轻病人,得到这样一个可怕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艾琳自己拼命在网上找资料来否定这个结果,但是……

于是,当她看到金医生来会诊时,仿佛又看到了救命稻草,心中充满了期待,对医生的问题非常积极配合。

“痛,吞什么都痛,吃不下东西… …越来越没有力气。”艾琳瘦骨嶙峋的纤细的手指紧紧抓着手机。

“不,家里从来不养宠物,也不喜欢吃生鱼片… …”

“我是广东人,没有去过北方,当然不可能接触牛羊什么的… …”

“不发烧,但是觉得很虚很虚,动一动就冒虚汗… …”

入院时查体:T:37℃,P:80次/分,R:20次/分,BP:100/60 mmHg 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心脏各瓣膜区未及杂音,双肺未及干湿啰音,腹软,神经系统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4.16*10^9/l,N%:75.8%

生化:ALT/AST:7/16U/L,SCr:46umol/L

炎症标志物:hsCRP:14.7mg/L,ESR:73mm/H,PCT 0.03ng/m

呼九联、肺炎支原体抗体(-)

血隐球菌荚膜抗原(-)

肿瘤标记物:均阴性

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

细胞免疫:CD4/CD8:1.0

8-17 骨髓活检:未见肿瘤性病变依据

那么,大家觉得艾琳会不会食管癌呢?我们要做什么检查呢?这么多医院凭什么就这么坚定地认为食管癌?我们一些医生的临床思维出了什么问题呢?还有哪些信息是医生们忽略或者遗漏的呢?

来,让我们一一梳理一下病人的病史,看看患者发病之初的症状是什么?

开始胸背疼痛,多在晨起后出现,后逐渐加重,并逐渐出现吞咽困难及咳嗽

那么,食管癌的首发症状又是什么?

国内文献对于210例早期食管癌的病例分析发现90%有症状,主要有:

  1. 大口进硬食时有轻微的哽噎感;

  2. 吞咽时食管疼痛

  3. 吞咽时胸骨后闷胀隐痛不适感

  4. 吞咽后食管内异物感

以上症状轻微,且断断续续发作,每次时间短暂,容易被忽视,大部分进展缓慢。这里要注意艾琳是胸背疼痛,和早期食管癌的胸骨后隐痛不是一个概念。另外艾琳的疼痛是晨起后即出现,与进食没有关系。

那会不会是中期症状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典型的食管癌的症状是什么:

吞咽困难:这是食管癌患者最主要最典型的症状,通常开始是大口吃硬食物下咽发噎 ,小口慢吃或进半流质无感觉,后来小口进食也发噎,最后只能进流食,甚至喝水也困难。

呕吐:进食呕吐也是常见症状,多发生在梗阻比较重的患者。

胸背疼痛:主要是吞咽食物时有胸骨后沉t理、钝痛和阻塞感,有些是癌表面溃疡被骨酸侵蚀出现疼痛,或者癌外侵或压迫肋间神经导致。

体重减轻。

艾琳不符合食管癌的地方有:胸背疼痛早于吞咽困难,虽有吞咽困难但没有呕吐,更重要的是艾琳才26岁,一个如此年轻的患者且又没有家族史,也没有引发食管癌的高危因素,轻易给出食管癌的诊断过于草率。

食管癌真实治愈案例(年轻女孩被诊断食管癌晚期无法手术)(4)

另一方面,之前就诊的过程中,也一直没有病理方面的确切证据找到癌细胞或者有肿瘤组织,仅仅只是:

胃镜示“食管溃疡”。病理: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

之前的多家医院都是围绕着食管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展开诊断,包括做了PET/C T这样的高端检查,可问题是诊断的金标准是什么?难道是PET/CT 吗?

金主任在和病人交谈的时候了解到,艾琳曾经是一名留学生,在国外学习多年,金主任就和艾琳聊起那段留学的日子。她看到艾琳手机里翻出自己1年前的照片,对照她这几个月来消瘦的程度,那时的她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年轻女孩子都喜欢自拍,两个留学的女生在大学碧绿的草坪上,笑得灿烂而活泼。此刻面前的女生,比照片上的她,缺了那种火热的生命力。

“她半年前咯血了,据说是肺结核。”艾琳指着室友的照片说了一句。

“开放性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史?”金医生立刻发现了问题的重点。这个听上去有点意外的病史,之前接诊过艾琳的那些医生显然没有问出来。

马上给艾琳做T-SPOT检查,结果显示强阳性,金医生于是决定安排给艾琳行气管镜检查,结果如下:

食管癌真实治愈案例(年轻女孩被诊断食管癌晚期无法手术)(5)

病理结果如下:

食管癌真实治愈案例(年轻女孩被诊断食管癌晚期无法手术)(6)

当然,在气管镜病理结果没有出来之前,金医生就拍板让艾琳服用了四联抗结核方案。同时由于患者有骨骼病变,有医生仍然不敢排除肿瘤的依据,也请其他科的会诊。可是有的科室和金主任的意见颇不相同,比如说骨科。

针对艾琳腰椎的病灶,骨科认为:“影像学上由于病灶播散范围太广而且均集中在椎体和附件,椎间隙没有累及,脊柱结核可能不大。”为了明确诊断,骨科医生建议做脊柱穿刺。可是年轻女孩子都怕痛,纠结这个脊柱穿刺活检,纠结了好些天,这中间又检查了气管镜,没有找到肿瘤的病理依据,也没有在肺里找到抗酸杆菌。

疑难疾病的诊断就是这样,这也有点像,那也有点像,这也不太像,那也不太像。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不同医生看法相左的时候,怎么办?听谁的?很多时候我们是听高级别医生的,或者听职务高一级的医生的,可是这一定对吗?

幸运的是,10天之后,艾琳吞咽痛、进食哽咽感明显缓解。时间证明抗结核方案有效!你肯定没有见过这么高兴的“绝症”患者。10天之内,那种生命的活力,重新出现在艾琳的脸上。一洗几个月来的焦虑和绝望。

故事讲完了,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和可能性的艺术”,金医生用扎实的功底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帮助女孩度过人生危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而我们又能从这个故事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 首先,做医生一定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因为病人在著名三甲医院诊断为食管癌,就不加分析地照搬前面医生的观点,即使这个观点可能是错误的。我强调不管前面医生是什么级别的,只要是诊断没有充分可信的证据,都不要盲从。

  • 其次,临床医生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能力仍然是询问病史和查体,不要小看这个能力,这是一个医生综合素质的体现。要会从病史中发现端倪,会善于运用一切科学的临床思维手段去推理分析,也要敢于站在证据的基础上否定那些不合理的诊断。

  • 充分理解各种检查的优势和局限性,例如PET CT,不能因为SUV值高就武断地判断为恶性肿瘤,我们绝不能做检查的奴隶,而应该做它们的主人。

  •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要对于检查手段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都要有所了解,从而做出判断。在本例中,金医生看到T-SPOT阳性结果就安排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理由不仅仅是患者年轻、临床过程不符合食管癌,更是因为年轻人T-SPOT结果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诊断价值很大。

最后,继续推荐《医生为什么会误诊》,购书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