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潮汕话(简略的潮汕方言)(1)

潮汕人平时讲话,会有意无意进行某些程度的改造,然后在某个范围形成语境,蔚然成风。比如,日常语言的某些缺省、简称,乍一听莫名其妙,再一想恍然大悟。有一些适用整个潮汕,有一些只能局限于局部,甚至只有小圈子才能明白。

一般说来,类似“陈主”“张队”“李总”的称呼,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姓与职务的简称。有一些充满潮汕特色的称呼,即便是本地人,隔几个乡里听起来也会一愣一愣的。比如一个“老”字,就变化多端妙趣横生。“阿老”指的是某个老头子,“我老”指的是我家那口子,“语文老”指的是语文老师,“老同”指的是“同郎丈”(连襟),“老潮”指的是“老潮人”(岳父),“老肥”未必老但一定肥。

十几年前,有次和汕头一个朋友聊天,说到“老情”,傻傻问是什么,他很诧异,就是老情人啊。“老情”这种说法在揭阳倒是很少听说,更多的是“前科”(前任)。

潮汕民俗潮汕话(简略的潮汕方言)(2)

把亲家称为“对手”的,恐怕只有潮汕人,实际全称应该是“对手亲家”。明明是亲戚,怎么会是对手?呵呵,抢人家闺女不是对手是什么。

称呼外省人为“外省仔”,后来简称为“外省”。十几年前,打趣单身汉“欲猛娶外省”,意思说要快就娶外省女子。现在排外色彩淡薄很多,嫁娶往来,提起“外省”,安之若素。

特定称谓的简称,简省浓缩,但不影响沟通。甚至生活中很多方面,吃喝玩乐,也不乏类似的例子。

在菜市场,西洋菜会被简称为“西洋”,大象蚌简称“大象”,小象蚌简称“象仔”,竹仔鱼简称“竹仔”,像这样的称呼太多了。若是不明就里,听见市场有人卖“大象”,保准蒙圈。

潮汕民俗潮汕话(简略的潮汕方言)(3)

香烟的称呼也有不少潮汕特色,“盒塔”指的是盒装红塔山,“盒经”指的是盒装经典双喜,“好日”指的是好日子。其中,中华香烟的称呼最多,非资深烟民不懂其中含意,“软中”指的是软装中华,“硬中”指盒装中华,“公司货”指的是正规渠道销售的,“咸水货”指的是走私的,当然还有“出口转内销”的、以假乱真的。

喝茶,“观音”和“铁观音”是一个意思,“红袍”和“大红袍”也是一样的。

喝酒方面,只要听到“糊涂”这个关键词,不外乎“百年糊涂”、“小糊涂仙”。高端一点的“蓝带”,当然不是蓝带啤酒,而是蓝带马爹利。

就算不是经常混夜场的人,也知道“夜总”指的是夜总会。

潮汕民俗潮汕话(简略的潮汕方言)(4)

不过寥寥数字,明明可以一并讲出,为何要讲一点留一点?

文化、风俗、习惯、行业特点造就了这一点。

语言的缺省、简称其实不止于潮汕。足球迷知道“维拉”指的是阿斯顿维拉,“拜仁”指的是拜仁慕尼黑,篮球迷知道“被帽了”指的是投篮被盖帽了。学车的时候教练说“打死”,你当然知道不是叫你打死谁。“行话”就是个典型,隔行如隔山。

书法中的行书、草书,欠点欠划的例子多了去,并不影响表达的效果。语言的简省浓缩,目的在于简明扼要,便于表述。在这方面,书法与语言有相通之处。至于传播范围,不一而论,大到一个族群,小到一个圈子。

前几天,一群人喝茶,有人提到“轩尼”,一头雾水,脑筋一转,原来是轩尼诗。

潮汕民俗潮汕话(简略的潮汕方言)(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