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一词从上世纪末至今热得几至发烫,作为盗版、不正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代名词,一时充斥名都大市、陋巷荒陌,成为谈笑间的佐料,以供消遣遇到具体的现实生活,面对防不胜防的“山寨版”、“山寨货”,人们往往谈“山”色变,“山寨”就成了牛鬼蛇神,避之唯恐不及这是山寨的引申之意很早很早以来,自打有了江湖,山寨普遍意义上的意思是安装栅栏等防御工事的山庄,一般是盗匪据点,而且还有“穷寨子”这层意思在里头,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华亭来历?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华亭来历(华亭山寨是个什么地方)

华亭来历

山寨一词从上世纪末至今热得几至发烫,作为盗版、不正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代名词,一时充斥名都大市、陋巷荒陌,成为谈笑间的佐料,以供消遣。遇到具体的现实生活,面对防不胜防的“山寨版”、“山寨货”,人们往往谈“山”色变,“山寨”就成了牛鬼蛇神,避之唯恐不及。这是山寨的引申之意。很早很早以来,自打有了江湖,山寨普遍意义上的意思是安装栅栏等防御工事的山庄,一般是盗匪据点,而且还有“穷寨子”这层意思在里头。

这里要说的山寨,既不是山庄,也不是假冒货,而是个地名。山寨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她是个陇东山乡,西倚关山,与庄浪、张家川两县接壤,北临宁夏,与泾源县毗邻,是华亭西北边陲。地虽不大,也非显赫,却处于关陇通往萧关的要道,挟咽喉,踞关塞,以至于宋代,为防御外族侵入,曾设置过一个军事行政单位名为“寨”,因在关山脚下,故名山寨。

山寨紧依外省,粘连外县,而且移民多,土著少,版图时常变更,名称多有变换,近百年尤甚。明清时,山寨是一个镇,同治年间回民举事反清,与清朝组织的民团在这里“拉锯”,造成了纯种山寨人的大幅减少。左宗棠奉旨安民后,宁夏、山西、青海和甘肃等其它地方的农民大量迁入。到了解放前,山寨改为乡,1950年又改区,1954年成立山寨回族自治区政府,1956年撤销区政府重设山寨区,同年将新民、石咀划归泾源县,将主山、店子峡分别划归庄浪县和张家川县。1958年撤区设山寨乡,同年成立山寨人民公社。此后不久,华亭县并入平凉市,山寨随之改设为大队,1962年华亭县恢复后又设山寨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山寨回族乡至今。

早先,山寨人见面问山寨人你是哪里的,被问者知道这里面的玄机,往往不说是什么村什么社,而说什么省什么市什么县,多数人回答说是泾源的、河州的、贾村塬的、张家川的或者庄浪县的。怎么会这样,因为这是在问你的祖籍。无论来自哪里,只要一步踏进这里,在这片黑黄土相间的大地上刨食,咱们都是山寨人,绝不排外,不分你我。

过去,山寨人见面一般问“你吃了吗?”因为吃是头等大事,而且不易办好。只有少数人家通过烧制砖瓦、伐条子割竹子编山货、种药种麻、养牛养羊等办好了。吃了的就说吃了,没吃的也说吃了。这是礼貌用语,不必如实回答。有些还要问你吃的啥,你就说吃的长面,或者拌汤,或者搅团,或者馓饭。这样一来二去,关系就更亲近了。后来渐渐生活好了,在新世纪交替那几年,见面问“你在哪里来?”这是问你在哪里打工挣钱的。现在创业门路宽泛了,加上几乎所有山地退耕,问“你现在干啥着哩?”你得回答你在揽活搞工程,还是开车跑运输,还是在开门店,或者干其它。

百十年前,山寨的多数区域是林莽无边、野兽穿行的荒蛮之地,是守边戍土、抵御外敌的战略要塞,也是匪患横行、战火连天的杀伐之处。这里播撒过太多的血泪情仇,种植过太多的痛苦和无奈。时逢太平盛世,刀枪入库,削剑为犁,土著居民和外来人口一道用庄稼取代了野性十足的林莽,用犁铧翻熟了铁蹄踩焦的泥土,用交融、和睦传递着温良恭谦让,用勤劳播撒着稻黍稷麦菽。

外地人口融入,多次区划调整,加上改革开放的驱动,山寨人心气变高,眼界变宽,抱负变大,虽然脚踩泥土,却向往苍穹,虽然身处西部,却渴望大海,淳朴中蓄着豪放,保守中透着包容。早就不迷恋于打架斗殴,不再窝里横,不做窝里佬,掀起打工潮不但赚足了腰包,也赚足了见识。山寨庙宇多,道观星星点点,走到哪里都能找见敬香拜神的地方,但人们对宗教往往淡然处之,向往来世,更注重今生,抓紧当下,信教而不迷恋,脚踏实地而不向往虚妄,过日子要紧,没有几人会去作“苦行僧”,更没有人会借宗教之名搞逆道德反社会的事情。

世纪交替这些年来,山寨人嫁姑娘彩礼往往高于周边地区,落后?超前?不理解的外边人说山寨穷乡僻壤,恶山穷水,讹人哩!但你不妨扭过来想,要低了别人会以为你家的妞妞不值钱。我的姑娘我做主,因此彩礼要高那么一点点,只是一点点而已,别人要五万我要八万,别人要八万我要十万。但要得再高还是有人愿掏,原因是山寨女子不输男,不但长得攒劲,还温柔顺溜,再说嫁妆绝不会寒酸的,泰山岳母怎么会忍心自家女儿一嫁过去就勒紧裤带开始还账呢?

总揽山寨地理形胜,可谓气象万千,丰富多样。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过了两千米,冬夏、昼夜温差大,四季明显。中心区有东街西街,南北两村分别是南阳洼住汉民,北阳洼住回民。

东边野狐峡成为山寨河西两乡的分界点。野狐峡在全县九川六峡中风光最为旖旎,奇石危垂,溪流生烟,草木杂陈,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秘境。

与野狐峡遥遥呼应的是西陲关山,远远望去属尖山最为高峻挺拔,“关山拱月”、“六月覆雪”常在这里上演。尖山北侧为黑鹰沟,黑鹰沟四季古木如盖似穹,遮天蔽日,其内危峰耸立,暗流涌动,是个诡异幽暗之地。山寨中部是如盆川道,边缘连着一个紧挨一个的山沟山梁,这些沟和梁向外辐射,使山寨川成为一处聚敛祥瑞之气的风水宝地。假如朝晨立足尖山向东远眺,在“野狐衔日”美景的眷顾下,山寨川犹如巨大的杯盏盛着窖藏佳酿,祥和的村庄上面荡漾着祥云紫气,颇有身临仙境之感。

有川就有河,有沟就有溪。黑鹰沟是山寨河的主要水源,加上山寨普遍地下水位高,地表径流密集,沟沟叉叉、石头缝缝、草滩滩、崖洼洼都有清流溢出,使这里的庄稼怕涝喜旱,天越干旱湿度越适中,禾苗长得就越旺。每到春夏秋,满眼都是庄稼树木,就是干砂石梁上都覆着密密麻麻的草,石头上、树干上都结着绿茸茸的苔。主流支脉万涓归一,汇成山寨河,滋养着东西走向排布的磨坊油坊、小树林子、万顷庄稼,一路直奔野狐峡,出峡再朝泾河而去。

关山东麓是甘河村,何为甘河?盖因天旱时河干,天涝时复流,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这里天旱水却不干,反倒显得特别,为了求美,村民将“干”枯变成了“甘”甜。这里有个红崖山社,因南侧山崖呈红色而得名。红崖山曾经是名义上汭水乃至泾水发源地之一,也是秦皇汉武巡幸祭天经过的地方,还曾作为丝绸古道,放飞过悠远的驼铃之声。

山寨最北边的双疙瘩梁是甘宁的分界线。双疙瘩梁是两处冷兵器时代战场的防御工事,平时用于巡查瞭望,战时狼烟袅袅升起,和华亭境内的虎岭梁、罐子山、稞老梁、皇甫山等地的烽燧连成一线,直通县城,南下陕西,构成了“五里一墩十里一燧”的景观带。

山寨南边是马嘴峡,和南柯山北那个山嘴同名,是山寨马峡的分界点。南北横穿山寨全境的华(亭)泾(源)路,南进马嘴峡口,越过山寨,北从双疙瘩梁中间穿出,进入宁夏地界。华泾路与山寨河交汇于山寨行政区位中心——山寨街道。由于距县城五十里,有点远,山寨街道曾有一片山货市场,山寨河滩曾是一处牲畜市场,因此,新民、马峡、河西等周边群众常来赶集,集日的街道常常车水马龙,行人极难通过。

山寨的偏远却造成了相对而言的自给自足,造就了一批手艺人。三四十年以前的山寨街道,压粉条、磨豆腐、挂挂面的作坊比比皆是,拧绳、打铁、补锅、接铧、补瓷的很容易找到,大家开门面为糊口,耍手艺也为吃饭。

山寨地处大山深坳,苦苦的日子长长的天,如何排解困乏和烦忧?山寨人唱起了地摊子,唱起了花儿,唱起了秦腔,不论早晚,此起彼伏,悠悠扬扬的调子从山梁上飘过来,唱的人惶惶,听得人酸楚。地摊子易于传唱和普及,几乎村村有班社,有的村还不止一个,过年的时候,吃着腊肉和长面,喝着烧酒,唱半个月社火。年一过,就出外,撒得全国到处都是山寨人。1985年起,北阳洼何家山农民自发举办的花儿会上演了好几年。全县唯一的木偶戏班和唯一的皮影戏班,都在山寨,至今还活跃着。

过去,生活困难,山寨人认准洋芋半年粮,玉米面吃一冬。现在将腊肉、洋芋搅团、玉米面珍子和蚕豆炒熟当礼送给城里亲戚。乡亲们挎着背篓提着镰刀吼着秦腔,吃着馓饭喝着拌汤哼着地摊,穿着棉袄包着头巾漫着花儿,赶着羊儿牛儿唱着信天游,只要嘴里有乱弹,浑身就有劲,日子就很甜。

现在,山寨人为了改变命运,观念转变得快,都以供孩子上学为天大的事,把孩子转到城里,男人进城挣钱,女人租个房做饭,弄得山乡中小学学生大幅减少。相信山寨人这一次又抓在了根上,把根侍弄好了,将来的果子一定会又大又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