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点概述

说明类文本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作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获得科学的认识。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对于说明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主要考查的考点有:(1)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筛选、概括文章重要信息;(2)判断文章说明顺序;(3)辨别说明方法,分析表达作用;(4)辨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5)开放性题型考查探究,表达个人见解的创新能力以及围绕文本材料、链接材料所透露的信息进行迁移、整合。

解答这类考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首先要分清该文属于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明确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其特征往往表现于外,可从形状、构造着手把握其特征;事理说明文要找准开头或结尾的总结句,还要关注文中的总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每段乃至全文一般都有中心句,事物的特征往往隐含在中心句中,从性质、成因、关系着手抓住中心句,就可以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

2. 筛选概括文章重要信息时,要按照题目筛选信息的标准,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在确定的区间内善于借助语言标识,抓住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取舍。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除此之外”等提示语。关注关联词语、表时间顺序的词语、指代性词语、插入语、过渡句、段首句、总结句、呼应句、文末点题句、问题前后句等,他们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根据题型确定答案时,对筛选的语句还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语言,删去可有可无的文字,做到言简意赅,准确规范表述。选择题要把筛选信息与原文语句进行比较分析。

3. 判断文章说明顺序时,首先要清楚说明文章常常按照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来安排顺序。从说明的类型来看,说明事物及事物发展变化类的作品,常用时间和空间顺序,介绍事理类的作品,常用逻辑顺序。说明文的三种顺序又各有不同的标志词,如表时间顺序的时间词,表空间顺序的方位词(东、西、南、北、里、外、左、右、上、下等),表逻辑顺序的内在关系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概括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从主要到次要等)。抓住它,就能清楚地辨析段落间内容的关系,判别文章的顺序自然就会容易些。

4.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一篇说明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几种综合使用。辨别说明方法,分析其表达作用时,先要关注各类说明方法的判断标志,如举例子标志词: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等;列数字标志词: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等等;作比较标志词:也、而、相对于、较等等;打比方标志词:似乎、像、仿佛等等;分类别标志词:一类……一类……,一种……一种……然后联系句段说明对象的特征,明确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要根据命题要求,结合具体的说明内容,讲清运用某种说明方法和文字删留的具体作用。

5. 辨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主要关注文中修饰、限制性词语,比如“只有、主要、最、之一、目前”等一些副词、连词、形容词、数量词等等,这类词语从时间、范围、数量、比较对象等方面起到修饰、限制作用。也有一些表示猜测、估计等的模糊语言,比如“大约、可能、左右”等。无论是直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还是对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能否替换”的解答,都应注意从以上提及的方面去辨析比较。

6.对于探究性的开放性试题,其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措施、建议,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进行大胆推理等,此类题目解答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紧扣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各抒己见,鼓励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1)对于提措施、建议,谈方法,分析说明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一类考题,首先要立足文本,直接从文中找作者提出的解决办法摘录,然后依照常识,筛选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去分析解答。

(2)对于提出的建议、方法、措施要具体,尽量符合实际情况。

(3)对于材料链接题,要先结合材料,探究每则材料的要点,然后明确材料与文章的关系,对相同点进行整合归纳,对不同点进行补充。最后结合原文和材料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表述简洁准确。

明确了解题目的注意点后,我们还应重视平时复习的过程。对于说明文阅读的复习,首先要学生对说明文的知识点熟记于心,清楚说明文的考查内容。然后主要整理历年的中考题作为示例,按照说明文考查的知识点,分析相同考题的不同变式,分题型有重点的讲解分析,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变式问法的训练,甚至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说明文本挖掘考点,进行拟题的训练,真正地把说明文复习落到实处。

二、真题解析

例1.【2017青岛卷】阅读文章,完成1—3题。

洞悉宇宙 天眼已开

①2016年9月25日,是举世瞩目的“天眼”(FAST)竣工的日子。

②FAST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英文简称。这个坐落于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

③FAST的建成已经让国内外专家为之震撼。

④FAST工程副经理彭勃说“这是中国射电地理学界初次拥有世界排名第一的设备,我兴奋得睡不着觉。”

⑤中科院郑晓年介绍说,FAST将能够搜索到更多的奇特天体,用来测量脉冲量,探究宇宙来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展开对地外文明的探究。

⑥“我要向FAST的建立者们表示恭喜,他们按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设备。”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泰勒先生说,“我估计FAST将会带来许多新的、重要的科技效果,我十分期待看到这些效果。”

⑦“天眼”的工作原理其实跟咱们平时常见的锅式天线差不多,通过抛物面把采集到的信号反射到接收信号的馈源舱里,再由相应的信号处理系统对接受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只不过,“天眼”有世界级的超大口径,采集的是来自宇宙的海量信息,而它的大脑,是曙光超级计算机。

⑧这只“大眼睛”的反射面是由4450块面板拼成的,与普通锅式天线相比,它的反射面是个球面。说得通俗一点,从侧面看,“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它打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真正一口名副其实的“大锅”。

⑨FAST“藏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这个巨大的洼坑本身,就是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这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

⑩FAST的第二大创新,就是“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任何地方。相比之下,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虽然也不小,但是它的眼睛就永远只能盯着一个方向。

⑪“天眼”的“视网膜”,就是30吨重的馈源舱,它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径两百多米的球面上,能够“收放自如”,实现误差小于10毫米的定位!这是FAST的又一大创新。

⑫这只在贵州的群山之间凝视着宇宙的“天眼”,即将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去,搜索地外文明的踪迹。

1.文中引用彭勃、郑晓年、泰勒的话,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举世瞩目的“天眼”(FAST)建成,引起了专家们的震撼,FAST的建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答案】说明了举世瞩目的“天眼”(FAST)建成,引起了专家们的震撼,FAST的建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2.简要概括中国“天眼”三大创新的好处。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说明某一部分内容,只要从文中找到与之有关的文字,认真研读,思索感悟,概括出来即可。本题难度不大。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FAST的第二大创新,就是“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任何地方;“天眼”的“视网膜”,就是30吨重的馈源舱,它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径两百多米的球面上,能够“收放自如”,实现误差小于10毫米的定位!这是FAST的又一大创新。

【答案】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FAST的第二大创新,就是“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任何地方;“天眼”的“视网膜”,就是30吨重的馈源舱,它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径两百多米的球面上,能够“收放自如”,实现误差小于10毫米的定位!这是FAST的又一大创新。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它打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真真一口名副其实的“大锅”。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30个足球场”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反射面摊开后的大小,“大锅”形象的说明了反射面摊开来的形状。

【答案】“30个足球场”直观形象的说明了反射面摊开后的大小,“大锅”形象的说明了反射面摊开来的形状。

例2.【2017连云港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怪风揭秘

邓万祥

①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大自然也造出了许多怪风。

②有一句俗语:“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能转着圈跟着人走。世界上当然是没有鬼的,这种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一旦遇到障碍物,便会改变前进的方向,在一个地方打转,有时它还挟带着泥沙、纸屑旋转上升。

③有一种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种风。它的特点是热而干燥。实际上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焚风,如北美的落基山、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等。焚风主要是因为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当受阻气流上升到山脊附近后,变得干燥,然后在背风坡一侧顺坡下降,气温常有大幅度的升高,从而形成焚风。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灾,遇特定地形,还会引起局地风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④在怪风家族里,还有一种叫“布拉风”的风,这种风具有飓风力量而且无比寒冷。经研究发现,这种可怕的风是由于陆地上空控制的冷空气团和不断上升的海上热空气之间的气压差而形成的。布拉风的风力可以达到12级,甚至更高,具有极强的摧毁力与破坏力。约10年前,俄国黑海舰队的四艘舰艇停在海岸边,忽然刮来一阵狂风,卷起千层巨浪,刹那间船被冻成了一座冰山,最后全部沉没。

⑤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得算台风。它既大刚又大柔,一边画圈一边大呼大啸大跃进。

⑥台风是一种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太阳的照射使海面上的空气急剧变热、上升,冷空气从四面八方迅速赶拢来,热空气不断上升,直到到达高空变为冷空气为止。这些热空气冷凝后,立即变为暴雨,四面八方冲来的冷空气夹着狂风暴雨形成了一个大漩涡,从而形成台风。它对人类危害极大,有时会把大树连根拔起,把房顶掀掉,伴随狂风而来的瓢泼大雨还会淹没庄稼、中断交通。海面上台风的破坏力更是惊人,它掀起滔天巨浪,威胁着海上作业人员和海上航行船只的安全。翻一翻苍茫历史,可知1970年11月13日,台风曾“叩问”孟加拉湾,飓风上岸潮高约6米,顷刻之间20多万人成鱼鳖,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⑦如果台风在空中产生带有垂直转轴的旋涡,就会形成龙卷风,这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旋风,其破坏力远远大于台风。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⑧怪风家族里的一些“微风”也具有一定的破坏力。一个晴朗的夏夜,一座70米高的铁塔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了。当时除了阵阵微风外,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人们不知道铁塔为何而塌。后来,人们才发现当气流贴着物体流动时,会形成一个个小旋涡,这旋涡会产生一种使物体左右摇摆的力,从而危及建筑物。建筑物的设计师们没有注意到这种微风的破坏力,那座铁塔就是被这微风吹倒的。

⑨怪风虽怪,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比如,人们在经常出现焚风的地方种植一些作物和果树,便可利用焚风带来的热量来促进植物的生长,从而使当地也可种植一些原本要栽在南方的植物。同时,作物和水果的品质也得到了改善。由此看来,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它们,就一定会找到兴利避害的好办法。

(选自《生命与灾害》2011年第1期,有删改)

1.阅读文章三到五段,请用短语完成填空。

作者都是从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 这四个方面对焚风、布拉风、台风进行揭秘的。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读课文,仔细了解课文内容,本着“答案就在原文中”的原则,进行答题。以“焚风”为例,结合相关语句第二段中“它的特点是……”可以看出介绍的是焚风的特点。而紧接着“焚风主要是因为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则告诉我们的是焚风的形成原因。“白天温度可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灾,遇特定地形,还会引起局地风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些语句告诉我们焚风造成的危害”主要介绍的是焚风的危害。其它风的介绍也是按照这样的顺序。

【答案】怪风特点、形成原因、怪风危害(意思对即可)

2.根据文中第三段内容,给“焚风”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给事物下定义的能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弄懂事物的特点、本质属性。从文中“它的特点是热而干燥”我们读出焚风是一种热而干燥的风。另外加上焚风的形成原因就可以了。“焚风主要是因为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是说的形成原因,把特点和形成原因结合起来就是焚风的定义。所以综合起来就是:焚风是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热而干燥的风。

【答案】焚风是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热而干燥的风。

3.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怪风虽怪,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②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答题格式:此词的意思 在句中的意思 此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突出了什么内容,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形象)。

【答案】①“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怪风都可以为人类造福,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围绕“有些”进行分析;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轻而易举”形容做事很容易,在文中是指龙卷风把11万吨重的储油罐抛到120米以外很容易,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形象。(突出龙卷风威力(危害)大;指出语言形象生动性)

4.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揭开了一个个自然之谜。回顾你学过的课文,并结合上文说说科学家们的“揭秘”有何意义。

(帮帮你)可回忆:《化石吟》《大自然的语言》《旅鼠之迷》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联系相关知识,思考科学家探秘的意义。从危害角度,科学家探秘是为了弄清原因,从而更好地防止危害的发生,同时怎样更好地为人类造福。科学家探秘让更多的青少年产生浓厚的兴趣,跟随科学家的脚步,继续发现大自然之谜。

【答案】答题要点:①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②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大自然对人类的危害;③从大自然的规律中获得启示或警醒;④认识自然,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⑤激发后人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得出三点即可;言之成理也可)

例3.【2017淮安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8分)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

王志艳

①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华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

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

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

④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有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

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竖一条原上黑边的白绢;足登方履。这使便服更多地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

⑥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它也叫道袍,或者直裰、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个一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变成了僧袍,和尚们日常穿用。

(选自《中国服饰: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

1.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3分)

【解析】(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在文中找出问题相对应的内容,即可从中筛选出答案。文章在第②段中介绍《清明上河图》中人物的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即交代了本题的答案。

【答案】(1)长袍帮 短衫帮

2.文章第③段写《水浒全传》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5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的作用分析。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具体准确地说明某种事物的特征。作者在这里写柴进的衣着,就是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具体准确地说明“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

【答案】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部分宋人对服装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从而说明了宋代世俗社会的人人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更进一步说明了宋代便服的不拘一格。

3.请分析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语“大多”的表达效果。(4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中语言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先指出词语的意思,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其说明的作用,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句子中的“大多”意思是“大部分”,说明宋代劳动者大部分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但也有特殊的情况,有的就不是这样的打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答案】“大多”的意思是“大部分”,说明宋代劳动者大部分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也许也有不是这样打扮的情况。“大多”表现好劳动者的这样打扮具有普遍性。“大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6分)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可从便服的分类,以及穿着对象的追求、爱好来分析。“短衫帮”指的是穿短衫的劳动者,他们为了便于劳作而爱好这样的服装,当然不能设计的复杂;“长袍帮”指的是宋代士大夫阶层爱穿的服装,在文章第五段中介绍,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这种服装正好和他们的追求相符。据此整理出答案。

【答案】劳动者是为了便于劳作;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他们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

三、考点集训

(一)【2015杭州卷】阅读文章,完成1—4题。(14分)

你了解空气清新剂吗

①近日,河南长垣县一家歌舞厅发生火灾,造成11人死亡24人受伤,起火原因竟是电热器烘烤空气清新剂,使其1分钟内连爆近10次。此事引发人们对常用空气清新剂的重新认识。

②很少有人想到,空气清新剂会是一种易燃易爆物品。液体空气清新剂其实是一种气雾剂,其中的抛射剂,包括不燃性和可燃性两类。前者为氟烃类物质(如氟利昂),后者为低级饱和性碳氢化合物(丙烷、丁烷等)和醚类(二甲醚)。此外,也有使用压缩性气体增加气雾剂罐中的压力的产品。由于许多气雾剂和喷雾剂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质,无论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爆炸。

③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为了防止居室产生污浊空气,往往用“香”来除臭。单从名字上看,空气清新剂应该能使空气清洁、气味清新。其实不然,空气清新剂名不符实,它是靠香味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释放到空气中,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质,会在去除某种污染物或多或少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早在2012年9月,中科院专家就通过对市面上常见的空气清新剂进行检测发现,绝大部分空气清新剂,超过40%的成分是萜类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会与空气中的臭氧反应,生成甲醛和粒径小于0.1微米的超细微粒。

④研究发现,带有某种馨香气体的挥发性溶剂被人体吸入后,会很快被吸收并侵入神经系统,使人产生“镇静”感。专家分析,这种药效与中枢神经镇静剂相近,当嗅者体验到某种感受后,会产生精神依赖。成瘾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溶剂,强制性的每日重复吸入,结果引起慢性中毒。

⑤因此,专家建议,除非特殊需要,应尽量减少空气清新剂的使用。尤其在日照强烈,易于生成臭氧的夏秋季节。当然,专家也特别强调,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空气清新剂都有毒害作用。如果选择较为知名的空气清新剂品牌,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可靠一些。 (本文有删改)

1.请分点概括空气清新剂的危害。(3分)

2.心理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①它是靠香味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2分)

②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可靠一些。(2分)

3.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尤其在春夏季节应尽量减少使用空气清新剂的原因。(4分)

4.张阿姨每天使用空气清新剂去除卫生间异味,请根据本文内容,给她提两点建议。(3分)

(二)【2017嘉兴卷】阅读文章,完成1—3题(9分)

300 亿件快递的背后

①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网购者照例要拆开这些“厚重”的包装,一样都不会少。一位网店商家曾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我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尤其是当下生鲜、家具等种类的物品都已经进入了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车,商家对这些易碎易坏物品更是加倍包装,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超商品本身。

②而相关数据表明,2016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 313.5亿件。

③如果按照每件快递需要 0.2 公斤包装材料估算,2016 年全年新增的快递包装垃圾重达 600 多万吨。空气囊、塑料袋等包装物,其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这一物质埋在土里,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每吨废纸能回炉生产 0.8 吨再生好纸,如果纸箱用一次就扔掉,那么1吨纸箱回收后只能再生产 0.8 吨新纸箱,产生的0.2 吨缺口,只能依靠伐木来补充。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要消耗煤、电等能源,对水、大气等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④然而,面对如此大量的快递包装物,目前除对快递运单的保管、存放与回收(销毁)有明确规定外,针对快递包装的其他部分均没有统一规定要求,任由企业或消费者自行处理。

⑤绿色包装成本相对较高是一大掣肘。“我相信绿色、环保的材料,是每一家物流公司都希望去做的。但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成本。”菜鸟网络 CEO 童文红说,“我们做过分析,一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是 8 分钱,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是它的 4 至 5 倍。谁来为这些环保材料埋单?”

⑥目前胶带、包装箱、编织袋等七大类包装物的回收与再利用情况并不理想。2016 年 12月23日,记者在成都对消费者进行了随机采访。

⑦“撕下来的透明胶带一点用处也没有,塑料包装袋也特别脏,不赶紧扔掉,难道还要留着?”刚拿了快递的小张说,只要是小件包裹,他都是上楼前就撕开包装,把包装扔掉。

⑧另一名网购者小李则表示,如果包装的纸箱干净完整,一般会用来装东西,但塑料包装、填充物和透明胶带,就直接扔了。“如果在家里,爸妈会把废纸箱攒起来卖掉,但我们这代人没这习惯,肯定就扔了。”这两位受访者对快递包装的处理方式,代表着绝大部分人的行为习惯。

⑨问题的解决需要消费者、电商商家、包装企业等全产业链上各主体共同努力。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先,______ ;其次,______ ;第三,______ 。对于电商商家而言,则需要在源头做好适度包装,并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容易分解或能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据半月谈记者了解,有一家卖母婴产品的网店为获得买家“包装严密”的好评,每个月使用近万米的胶带包装。减少快递垃圾,是电商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⑩对于包装企业来说,必须要守住诚信经营的底线。如今一些外包装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毒害料”用于快递包装后再进入回收,只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节选自《半月谈》2017 年第 2 期,有改动。作者张璇吴帅帅)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邮政局 2016 年 10 月发布的“2015 年全国快递业包装物大数据”,主要说明我国快递业发展迅猛,获利巨大。

B.加点的“掣肘”一词,在文中是指绿色包装成本相对较高,阻碍了快递公司对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的使用。

C.目前包装物的回收与再利用情况并不理想,是因为产业链上各主体如政府部门、电商商家、包装企业等都存在问题。

D.文章举卖母婴产品的网店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商家虽生意繁忙,但仍为消费者着想,诚实经营,严密包装。

2.依据文本信息推断文中空缺处省略的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补写出来。(60 字左右)(3 分)

3.文章取题为“300 亿件快递的背后”是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3 分)

(三)【2017杭州卷】阅读文章,完成1-4题。(14分)

废旧衣物,可别一扔了之

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衣服渐渐从“不够穿”,变成了“穿不完”。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

②一扔了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一般说来,废旧衣物中化纤类产品的比例高达60%到70%,它们混在生活垃圾里,被填埋后仍难以降解,会污染土地。烧掉也不是个好办法。不少小工厂低价买来废旧衣物,当燃料使用,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更何况,有些废旧衣物没有运往垃圾场,而是直接流入二手市场。这些未经严格处理的衣物可能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有害物,直接或间接使用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③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而再利用率却非常低,只有不到1%,如何合理回收利用废旧衣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④回收废旧衣物,我们通常的做法比较单一,只是在居民小区里放置回收箱。固定的回收箱的确便民,但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回收箱的数量增加了,服务质量不一定跟得上,需要安排专人收集、运输,增加了成本。有时回收箱已经“超载”却无人来收。回收箱还可能成为拾荒者的淘宝地,导致旧衣物以违规方式流向二手市场。在回收废旧衣物这件事情上,上海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回收公司统一回收。除设置回收箱外,还通过市民电话预约上门收集、市民自付运费寄送、企事业单位组织募集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回收。英国则有着慈善商店、衣物回收银行、社区衣物回收箱、上门回收、再利用中心等多条废旧衣物回收渠道。这些做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⑤对回收的废旧衣物,如何规范处置,做到物尽其用呢?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那些成色较新、没有破损的衣物应先送往水洗区清洗,然后接受高温高压消毒,最后进行烘干、包装。焕然一新后,可以无偿送给慈善机构或直接捐赠给贫困地区。而“面试”后“落选”的那些衣物,会根据棉、毛、化纤等面料再次分类,然后发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制成可再利用的工业原料,比如白色棉织物和有色织物,纤维化处理后可以变为棉纱、无纺布;涤纶织物进行化学处理分解,则可变为涤纶原料。经过这样的处理,废旧衣物就可以实现循环再利用了。 (根据相关资料改写)

1.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填写“废旧衣物处理流程图”中的①②③处。(3分)

废旧衣物处理流程图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五合一(中考语文核心技能训练)(1)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2.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为什么说废旧衣物是“鸡肋”?)

(2)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面试”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 文章为什么要举上海和英国回收旧衣物的例子?(3分)

4. 联系文章内容,对下列处理废旧衣物的做法进行评价。(4分)

李大妈:我把旧衣服剪成小块,用来擦油烟机,用完扔掉,还省得洗抹布了。

沈阿姨:我把家里的旧衣物直接打包,寄往贫困山区,也算献了份爱心。

(四)阅读文章,回答1—3题。(6分)

逐 梦

①每个人都会做梦,梦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伴随人的一生。梦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梦既虚无飘渺,又真实可见。

②关于梦,从古到今始终有一层神秘的色彩。大脑到底是如何形成那些无拘无束的梦呢?迄今为止,众说纷纭。目前公认的观点是:从生理上看,人的睡眠总是处于有规律的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的交替之中,梦是快波睡眠的一种表现,人在此阶段,供给大脑皮质的血流量增加,耗氧量也增多,这时不仅呼吸加快,心跳和血压也出现波动。这说明此时人虽处于睡眠状态,但大脑皮质的某些区域仍处于紧张的活动状态,梦就发生在这“动乱”之际。从心理上分析,就如古人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确,梦的内容与白天发生的事情有关系,但梦决不都是日常生活的翻版,而是生活内容经过“改装”后的产物。比如,梦见从山上掉下来,可能预示着害怕失败或者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但要记住,梦是经过“伪装”的,现实只是梦形成的基础。

③梦,正是因为它所具有的这种特殊的“现实性”和“理想性”,广大文人志士乐于用梦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或情感追求。李白借用“忽复乘舟梦日边”,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南朝乐府《西洲曲》吟出“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感叹“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游子的思乡之苦黯然销魂,也只有在梦中得到暂时的慰藉。甚至毛泽东都感叹“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③ ,它不仅让我们充满希望,更激发我们的斗志与追求。如今一个响亮的词汇——“中国梦”,正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激励着每一个炎黄子孙。千百年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引领着我们不停地在寻梦、追梦。他们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 A ,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B ,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 C ,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大平”。

⑤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不懈追求和美好的向往!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世界必将见证,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梦将在我们手中梦想成真!

1.仔细阅读文段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梦形成的原因。(2分)

2.“悲壮与豪迈”“浩然之气”“使命与责任”“一腔情怀”四个短语,是从文段④中抽出来的。请根据文意,将他们还原到文中的A.B.C.D处。(2分)

A ______B ______C______ D______

3.文中说“广大文人志士更乐于用梦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或情感追求”。请仿照文段③中划线的句子,在下面横线上再补写一例(补写的句子不得再引用文中已出现的诗词句)。(2分)

(五)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5小题。(13分)

蛇的文化解读

邸永君

①蛇者,吾人类之旧相识也。其大者曰蟒,小者曰虺,属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差异巨大,种类繁多。当今存世者约有2500至30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蛇类有200余种,毒蛇约40种。蛇对生存环境尽管寒暑不惧冷暖皆宜,然究其大宗,则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树栖、穴居为主。它与先民交错杂居,过从甚密,十二生肖蛇占一席,即可表明其突出地位。

②蛇性自强不息。蛇以其冷血脊椎动物之强大适应性与超强繁殖力,挑战着生存极限。干燥的沙漠中,不难发现其匍匐疾进之行迹;奇寒的冰雪下,隐隐可见其团缩蛰居的身影。水中漫游,无鳍而进;陆上疾走,无足而行。无爪锋之利而震慑百兽;无足趾之强而踏遍青山。穿越今古,生生不息,真自信自强之典范也。

③蛇善伺机进攻。蛇以肉食为主,长于乔装,善于突袭,取食对象包括各种动物,且武器强大,多技并用。或缠绕,或噬咬,或施毒,或吞食,令猎物防不胜防,不寒而栗。

④蛇有千差万别。同样称蛇,却大小不一,五花八门。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70公斤以上;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毒蛇中以眼镜王蛇与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者对人毫无威胁,可与人和谐相处。蛇之分化,可视为生物多样性的真实写照与绝佳诠释。

⑤蛇乃华夏图腾,古人崇其顽强,惧其凶恶,羡其繁衍,久之便心生敬畏,崇拜有加。据诸多古典文献记载,辅之以出土文物以佐证,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乃人首蛇身。事实上,蛇是形成于海岱区域的东夷部族之图腾,其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与旺盛生殖力,是永恒生命之象征。伏羲、女娲神话便是崇蛇意识的浓缩与升华。这种蛇崇拜复经多次磨合与融汇,最终形成中华图腾—龙。蛇无疑是龙的主要原形,足以表明蛇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⑥蛇助文化演进。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体现着人蛇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人对蛇的认识与情感及其对文化的影响。在人类早期岩画中,蛇的形象便赫然在目,西汉帛画中已有蛇神之尊容。而“画蛇添足”之寓言,更可表明蛇乃画家重要创作题材之一。蛇在文学领域中亦不乏身影。以蛇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甚早,不可胜计。如《诗经·小雅·斯干》中“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之句;屈原《楚辞·天问》中,曾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之语。成语中之“牛鬼蛇神”,原本佛教语,后用来比喻形形色色之异类;“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打草惊蛇”,比喻因行动草率,反使对方有所戒备;“杯弓蛇影”,讽刺疑神疑鬼之庸人;加之前述“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之事,非但无益,反而受损;“笔走龙蛇”,则用于形容书家笔法之酣畅,造诣之精深。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戏曲领域,《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主人公白蛇及侍女小青,皆蛇之化身,却美丽善良,表现出国人对无毒蛇类之接纳与认可。西方文化体系《圣经》中,蛇却是引诱人类始祖犯罪之邪恶化身,是对毒蛇害人现实之概括与提炼。蛇集善恶于一身,而对其特性之不同认知与取舍,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⑦蛇富实用价值。以蛇为药,为时已有数千年之久。《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更有“蝮蛇能治半身枯死、手足脏腑间重疾”之论断。蛇胆明目,蛇肉可食,蛇皮制鼓,可谓周身是宝。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水平的提高,蛇毒之功用更加明晰而确切,蛇之药用价值大为提高,且必将大获进展。

⑧又逢蛇年,使我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到与蛇相关的话题。蛇之______ ,皆可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于坎坷之途锐意进取!

(选自2013年1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1.研读第⑥段,简要概括作者从哪些角度说明蛇具有“助文化演进”的作用。(3分)

2.第④段中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试加以分析。(3分)

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2分)

A.蛇对生存环境寒暑不惧冷暖皆宜,世界各地分布着大量的蛇。

B.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量大约有70公斤。

C.蛇是龙的主要原型,蛇在国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

D.毒蛇中眼镜王蛇和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蛇对人威胁不大,与人和谐相处。

5.选文第⑧段横线处要填入能体现蛇精神品质的句子。请将所填句子写在下面,使前后文意连贯。(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