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正如古诗所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国能有现在的繁荣与富强,都是无数英勇的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他们一直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扫清了我们道路中的荆棘与坎坷。
红军长征这段历史是值得大家永远铭记的,无数的英雄在长征期间创下了奇迹,他们渡过了大渡河,泸定桥也顺利的抢夺了过来,整个征程长达25000里。在抢夺泸定桥之后,为此战役冲锋陷阵的22名战士不知所踪了,在此后的40年,才出现了一点点的线索,这个线索在河北,距离四川的泸定桥很远。
长征的战士在1935年5月的时候到达了大渡河,那里只有3艘船可以用,当时有2万多红军,这个船是远远不够的,更危急的是后面还有国民党在追。
蒋介石知道红军被困在大渡河,他激动不已。当年石达开所带的军队因为无法渡河,全都牺牲了。
如此关键的时刻,接到中央的命令,泸定桥一定要跨过去。这个桥在康熙时代所建造,一共有铁索13根,护栏占据了4根,桥面则只剩下的9根。
国民党十分的丧尽天良,他们把桥面上的木板全都拆了,仅留下空荡荡的链子在那,光看着都吓人。他们则在对面把机枪准备好,本来就很难过去了,现在还要小心他们的埋伏,实在是难上加难。
当时的连长组建了一个22人的队伍,主要的任务是将前进的道路开辟出来。他们爬上铁链,将木板铺在上面,其他的战士则负责用火力掩护他们。即使前进的道路很困难,这22名战士也没有丝毫的退却,国民党与我军进行了火力交锋,那些战士则不断的前进,把木板一块块的铺在上面。国民党竟然往铁链上倒油,然后还点了火,火在铁链上烧了起来。
最前面的战士不畏牺牲,英勇的冲进了大火之中。整个跨桥过程中,牺牲了四名战士,还有18名战士安全的过去了,跟在其后的红军也顺利的渡过,打了三个多小时的战役终于结束了,对面的敌军伤亡过半,其余的都开始逃跑了,我军夺到了泸定桥。
此举非常的伟大,伟人建议专门建立一块石碑,主要是为了纪念这22名英雄。政府也确实这样做了,其目的是想把这段历史流传世代。
这场战役规模不算大,但是却意义非凡,碍于事态危急就没有把这些战士记录下来,存活下来的18人,后来下落不明。
泸定桥的这些英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大家所知道。王永模于1966年在泸定县工作,他主要是进行宣传工作,在那里他感慨万千,下定决心要把那些英雄找到。历经了40多年,他才终于找到了些许线索,指向了河北,那年是1975年。
于是他前去了江西,找到了刘梓华的名字,他是其中的英雄之一。随后他四处走访,证实了这个事情,刘梓华立功无数,结果后来患了肺癌,不久后就离开了。
后来王永模去罗华生家拜访,他当年是红四团中的党支书记。廖大珠是二连的连长,他毅然决然的成了那个小队的队长,使得士气大振,大家纷纷踊跃加入。
之后又和杨成武交流了一番,这个人是当时的政委,王永模又有了新的进展,这个人就是云贵川。云贵川是苗族人,他对于攀岩十分的擅长,因而才会被选中。他后来在某次战役中永远的离开了大家。
由于王永模一直坚持着这件事情,所以泸定桥的另一位英雄也被找到了,此人名为李友林。经过了多次的调查与验证,可以肯定此人确实是22名战士中的一个。
他的努力都得到了结果,总共找到了当时的12名英雄名字,他们分别是王海云、廖大珠、刘金山、李友林、赵长发、刘梓华、云贵川和杨田铭。当时有四个勇士牺牲了,这四人分别是李富仁、刘大贵、魏小三和王洪山,他们英勇的精神永远留存了下来。
在1935年的时候的陕北发生了战役,廖大珠与王海云永远的留在了此处;在1999年的时候,刘金山因为疾病的折磨也离开了;云贵川的离开时间还不能确定;在1951年的时候,刘梓华也是因为疾病离开了;1997年的时候,李友林也因为生病离开了人间;在1963年的时候,杨田铭离开了。
王永模还在坚持着他的决定,要找到那些勇士。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还有10名战士还没有找到,不过在未来肯定会找到的。
结语
无数的英雄为了美好的未来负重前行,他们把自己的热血与激情全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们是值得大家永远铭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