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关于明朝才子解缙的故事有不少,其中多为与巧对有关的故事。据说,解缙幼时去河里洗澡,把脱下的衣服挂在河边的老树上,这时县令来了,对解缙说,我出个对子,若对得出来衣服便给你,对不出来我可就拿走了。然后指着老树说:“千年老树为衣架。”解缙昂首,脱口而出:“万里长江作浴盆!”县令大异,遂还衣于缙。

翰林院学士解缙(主考用子将父作马)(1)

解缙是洪武初年人,出生于江西吉水的户书香之家,5岁时就显示出大异于常人的绝顶聪明,因此在当地有“神童”之誉。他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述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数诵千言,终身不忘。

翰林院学士解缙(主考用子将父作马)(2)

解缙应童子试时,尚在幼年,赴考时,解父恐他年少远行疲累,便亲自送考。进入考场时,父亲让他骑在自己的脖子上。主考官一见,心中有所不悦,以孝为先的社会,应考的学子竟然骑在老爹的脖子上,不成体统。进场时,主考官即景出一联,让解父作对,对出了,才准许他们进考场。说考的上联是:

子将父作马。

翰林院学士解缙(主考用子将父作马)(3)

这句是很贴切的实景描述,大庭广众之下,这样的宠溺孩子,是有点不妥,所以,解缙的父亲听完主考的话,羞得面红耳赤,一时接不出下联来。解缙的父亲解开也并不是普通之辈,曾二魁胄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是当地有名的大儒。

翰林院学士解缙(主考用子将父作马)(4)

骑在父亲脖子上的解缙,可真是机灵过人,他眼睛一转,立马应道:

父望子成龙!

这四字,看来似平易,但就当时当地而言,解缙要替自己和父亲解围,除了这四个字外,再没有更圆满的说法了。此后,“望子成龙”常常被人引用,从而成为一句成语。

翰林院学士解缙(主考用子将父作马)(5)

童子试后,解缙也如联中所讲,步步精进,终跃龙门,于洪武二十一考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著有《解学士集》、总裁《太祖实录》、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等。

翰林院学士解缙(主考用子将父作马)(6)

解缙不仅文字功底深厚,还擅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用笔之精妙,出人意表,其草书开晚明狂草先河。主要书法作品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游七星岩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明吴宽称:“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士解公为首,下笔圆滑纯熟。”解缙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