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有几个桥(泸州有几个带桥字的地名)(1)

习惯的东西我们往往不太去质疑,或者说习惯在某些时候是懒惰或不求上进的近义词,当然这里江阳沽酒客并不是要声讨习惯的行为。只是觉得为什么不能有点探索和好奇心呢?对于地方民俗野史文化研究者自居的我,最近发现有几个有趣的现象,泸州一些地名名副其实的感觉不够,显得似是而非,我们实在没办法去打听到它们之前的来历,而赋予的名字又极其不符合,比如有三个地名带桥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它们。

第一个:麻沙桥没有麻,也没有桥

泸州市有几个桥(泸州有几个带桥字的地名)(2)

今天老麻沙桥其实已经不存在了,虽然还没有完全焕然一新,但是古佛动、猫猫山、半边街、群众街还有烈女祠等以及麻沙桥那条老街老屋都已经彻底拆去了。

对于在这里居住了超过半个世纪的人们,无疑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它曾经繁荣的时节也是在民国的时期,船上的人们纷纷上岸,就在这靠近长江的地方沿岸修建房屋,因为只有一半的街,所以有的地方叫半边街。

从小我就好奇,麻沙桥的桥在哪里?直到祖母去世,这个活了近一个世纪的瘦小而坚强的女人,我也没有搞清楚它名字的来历。我曾经沿着河边去追寻它是否有桥的遗迹,是否曾经栽种了桑麻,可惜亦无所谓。最大的遗憾是我当时没有用相机把麻沙桥的景象拍下来,如今记忆虽然有,但是苦于自己不会画画,无法将它在呈现。

泸州市有几个桥(泸州有几个带桥字的地名)(3)

新修的抚琴山水,跟过去的麻沙桥完全不一样,当然电梯公寓肯定比老麻沙桥人自己搭建的破瓦房要好的多,只是再也没有街坊邻里的那种和睦友爱,因为今天住进去的老麻沙桥人越来越少了。

又有几个人知道它的陈年往事呢?我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找到它的桥了。

泸州市有几个桥(泸州有几个带桥字的地名)(4)

第二个:宝来桥,泸州消失的渡口

宝来桥以前应该有桥的,只是我们看不见了,2013年3月25日,泸州市宝来桥渡口正式关闭,这个距今已有800年的古渡口,从此将成为泸州人心中的历史记忆。

据明代官方史料《永乐大典》之《江阳谱》中有关泸州渡口的记载:今天的宝来桥渡口,古名叫苍崖渡,位于郡东二里,亦曰江东渡;渡岸有罗氏誓水碑记;苍崖渡,从竹架子(宝来桥)渡江至二郎滩下方的今“通机码头”;所谓苍崖,即现今的茜草坝二郎滩石崖;宝来桥渡口,在南宋嘉定十四年就已存在,距今已有近800年历史。

泸州市有几个桥(泸州有几个带桥字的地名)(5)

泸州古称江阳,自古以来便是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大宗物资集散地,商贸繁荣。明代,泸州之所以成为全国33个商业明都而鼎足“成、渝、泸、万”,长江黄金水道功不可设。泸州发达的码头文化与深厚的酒文化交相辉映,共同构筑起诗人张船山笔下“城上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的盛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交通工具的现代化,泸州城区滨江路边的铜码头,一二、三码头和澄溪口,小市上码头和中码头等客货码头,先后因各种原因退出了历史舞台

泸州市有几个桥(泸州有几个带桥字的地名)(6)

作为市区里最后一个码头退出者,我们虽然不曾见过那传说中的宝来桥,却在这个渡口也留下过自己的故事和身影。今天宝来桥渡口立了一块碑,成了文物也成了泸州人抹不去的记忆。

三道桥,你的桥在哪里?

泸州市有几个桥(泸州有几个带桥字的地名)(7)

瓦窑坝方向有座三道桥,其实应该是名字叫三道桥,可能当初确实有一段拱形的石桥,只是后来没有了,但是习惯了这样叫我们就这样延续下来,那个地方挨着小关门和王爷庙,川江上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码头,这里设立过王爷庙证明当初这个地方水流急,滩头险,人们这样追求一个心安理得的安慰。

今天三道桥还在,桥看不见了,小关门也是如此,而王爷庙也成为了清泉寺被保留下来。

不知道你的印象中泸州还有哪些老地名让你觉得名不副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