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过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正在高州火热进行。自己的家园怎么建?南塘镇彭村村“两委”聆听、尊重村民的意愿后,决定发动各家各户收集旧物件、旧物品,通过变废为宝美化自家“四小园”,让农村人居环境增添更多细节之美、内涵之美。

在彭村,议事协商制度正激发基层治理新效能。近年来,南塘镇创新“一三一四”基层治理模式,率先在彭村开花结果。如今,彭村村庄治理由原来的政府拍板到群众决策,从为民做主转变为由民做主,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激活了农村的内生动力。

近日,民政部公布497个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彭村名列其中,成为茂名地区唯一入选的乡村。

高效基层治理新模式(彭村模式激发基层治理新效能)(1)

彭村雅致的清风亭一景。

“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

集体收入怎么使用?如何提高办事效率?如何保障群众权益让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问起彭村村的村民,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回答:“在我们村,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

“村中每一分钱收入和支出,都向村民公布;每一件事的决策,都通过大喇叭征求村民意见。”彭村村党总支部书记何友林说,这已成为村务管理的一个传统。

在南塘镇党委的指导下,彭村村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实现方式。该镇党委有关负责人认为,“三治融合”可以归纳为三个要素:一是发挥自治基础作用,二是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三是发挥德治教化作用。

自治是基础。目前,彭村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理财小组,规范村级重大事项流程,做到党务村务财务全公开。村中还聘请了3名有威信的党员群众担任监督员,及时纠正集体收支、党员干部廉洁、农村建设等不规范行为。

凡是涉及村庄规划、房屋拆建、工程招标、选举、发展新党员等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彭村都实行“四议两公开”,按照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示并接受群众评议的“六步走”步骤进行。

法治是保障。彭村村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落实“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村(居)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注重建好用好村居法治宣传长廊、普法宣传栏和法德大讲堂等普法载体,加强村民群众普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德治则是确保乡村长治有效的内定力。彭村村成立好心文化基金,每年评选好媳妇、好家婆、好教师、好党员,张榜表扬,开会戴大红花表彰,还设置“好人好事榜”“彭村义工奉献榜”等,宣传村中好人好事。此外,打造了“好心公园”“好心大道”等一系列“好心阵地”等,让“当好官、办好事、做好人”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培育四种精神营造良好民风

在彭村的人工湖旁,放着一个玻璃箱和一杆“良心秤”。多年前,彭村村老支书吴国杨曾说:“我提议设立这杆秤,就是想让这杆秤称一称彭村人的素质,称一称彭村人的廉洁程度。”

如今,这把秤让不少彭村人引以为豪。无论是本村群众还是外来游客,钓到鱼后都自觉称重并按市场价把鱼款投入玻璃箱中。一箱钱放在那里,不上锁也无人看,却未曾有人偷取半分。

在彭村村,通过坚持引导培育干部群众践行“良心秤”的诚信精神、“贪一罚万”的廉洁精神、“给一做二”的干事精神、“人人做义工”的奉献精神,推动“彭村模式”不断积淀升华、创新发展。

走进彭村,装在楼顶的“大喇叭”几乎每天都会响起,有时讲讲廉洁的小故事,有时表彰村中的好人好事或者批评不好的现象。斜坡路中刻有“慎行”二字,石棋盘上刻着“三思而后行,走好每一步”的字句……每一点一滴,都在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贪一罚万”的廉洁精神让全体村干部均实行廉政承诺,不断将“廉洁血液”渗透到制度、考核、村风民风建设等细胞中,有效发挥廉政文化在纯化民风、凝聚民心、弘扬正气中的作用,形成了强大的廉洁乡村共建合力。

“给一做二”的干事精神、“人人做义工”的奉献精神,则持续激发干部动能,提升干事效能。

彭村村通过建立完善镇便民服务窗口,印发镇便民服务窗口办事指南21类,认真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和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对审批事项、法律依据、所需资料、办理流程、办结时限、投诉电话等进行逐一明确,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有效避免办事群众到处跑、多头问的现象。

让大数据多跑路,让老百姓少跑腿,努力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2019年7月,彭村村作为高州市第一批“办事不出村”试点村以来,如今在彭村党群服务中心可以办理的事项就有21项,累计“办事不出村”办件量90多件,累计减少群众跑动142次,数据代替群众跑腿3348公里。

高效基层治理新模式(彭村模式激发基层治理新效能)(2)

整洁干净的彭村村。

乡村治理好 发展劲头足

原来的彭村村道路狭窄,杂草丛生,房屋破旧,人畜混住;小偷小摸不间断,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是附近群众敬而远之的问题村。如今,作为南塘镇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第一战场”的彭村村经历蝶变,从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变成风清气正、声名鹊起的全国文明村,乡村治理好了,发展劲头更足了。

南塘镇一名镇干部表示,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党建引领,“党建 ”模式是他们的新探索,而彭村是生动实践。

为了让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该镇对彭村村实行了班子“大换血”。今年换届新诞生的班子集中精力抓党建,一方面以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妇女联合会等为契机教育培训党员群众,打造凝聚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一方面抓住“一个人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关键所在,抓住党员家庭的关键细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执行移风易俗的规定,以党风正家风、树村风。

该村从制定制度、完善监督、抓好考核到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创新管理村小组长、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通过党建引领,开创了乡村善治的良好局面。在“三清三拆三整治”过程中,彭村更是没有一起不配合项目建设的事件,所有村民都积极投工投劳参与乡村建设。

如今的彭村环境整洁干净了,村风民风得到质的改善,村民说“现在晚上真的可以敞开大门睡觉了”。

2017年,彭村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2019年彭村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村”、广东改革开放“示范百村”和国家级标准化美丽乡村,2020年大塘笃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目前,“彭村模式”在南塘镇全域推广后,各类矛盾纠纷从2016年的760多宗下降到2018年的339宗,再到今2020年的215宗,成功调解率96%以上,基本实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南塘镇先后涌现了获得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个人奖1人、广东好人1人、感动茂名十大人物1人,在社会产生积极了影响。南塘镇“好心志愿服务队”达到1630多人,在参与新农村建设、治安巡防、化解社会矛盾、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等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杨建雄

【通讯员】车闻达

【作者】 杨建雄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