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吸引力法则吗?“同频的人,总会相遇”是对吸引力法则最好的注解。我们常常会不自觉的向优秀的人靠近,从偶像身上汲取力量,希望自己能成为心中的那个自己。《朱莉和茱莉亚》就是这样一部复刻偶像的电影,电影讲述两个不同年代的女人,因为美食而跨时空遇见。
女主人公朱莉•鲍威尔厌倦了当时的工作和生活,想通过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菜,来打破自己所处的僵局,于是在博客上发起了365天挑战524道菜的写作计划,在效仿作家、女厨艺大师朱莉亚•切尔德的道路上,慢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将从叙事风格、人物特点、人生意义三个方面来解读它,并思考影片带给我的启示。
一、双线叙事风格,使不同时代的两位女性产生跨越时空的交流,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朱莉和茱莉亚》是美国知名导演编剧诺拉·艾芙隆于2009年导演的一部作品,诺拉对女性视角下的生活把握精准,语言丰富多变,剧情温馨治愈,观众能通过观影获得一种内心的喜悦和平静。
双线叙事手法,营造出似曾相识的平行时空。影片一条线刻画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茱莉亚从一名普通家庭主妇自我提升为知名蓝带大厨的蜕变之路。这要从1949年美国女人朱莉亚随丈夫暂居法国巴黎说起,朱莉亚的开朗幽默、天真浪漫的性格在巴黎得到了极好的回报,挑剔的巴黎人们都喜欢她,愿意对她笑。可是日复一日的无所事事的生活让她产生不适,她不想回政府上班,也不想像其他女人一样什么也不做,她要做些事
另一条线讲述朱莉•鲍威尔和丈夫从2002年搬到纽约皇后区起,在曼哈顿下城发展公司的员工朱莉,白天接受工作的烦闷燥的侵袭,下班回家一头扎进厨房,从做饭中获得一丝乐趣。即将30岁的朱莉,突然觉得不能这样碌碌无为下去,一定要做些事情改变现状,让自己充实起来。
运用跨时空对话,挖掘主人公内心世界。朱莉和茱莉亚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年纪却遇到相同的问题,这种问题也时常困扰当下的我们,我的人生怎么能这样?我的人生怎么可以如此虚度?可是我又能做什么呢?
茱莉亚的丈夫一语惊醒梦中人,“你擅长什么?”
朱莉大笑答:“吃!”
那何不去学习厨艺?
说做就做,可是初级班的做鸡蛋课程,她觉得太简单,于是出高价挑战职业厨师课程。从进入蓝带厨师课程学习开始,朱莉亚的人生正悄悄发生着奇妙的变化。
另外一条叙事线,躺在床上的克里斯在给朱莉建议:
“你为什么不写本书?你是作家。”
于是有了365天挑战524道菜的计划。
导演通过高超的镜头语言,将20世纪50、60年代的人物与21世纪的人物进行了单线的对话,朱莉在偶像朱莉亚的人生故事和她出版的书籍中找到了力量,并实践书中的菜谱,从做菜、记录做菜的过程,以及写下做菜的感悟里积累了读者,出版了书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二、立体的人物形象,不同的人物特点,交织出一幕幕令人感动的画面
朱莉亚性格开朗活泼,幽默风趣可爱,看似完美的人,其实争强好胜,为了出书一耗就是十年,这样一个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看似是导演塑造的,事实上是根据真人改编的故事。
朱莉不自信、自我否定,且试图通过忙碌掩盖生活的无力,夫妻关系稳中不足,时常爆发争吵,但是内心倔强,期望生活能有改观。
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女人,在命运走向上却出奇一致,到底是什么原因在起主导作用?
仔细欣赏影片会感受到朱莉娅身上的一股子天真,她的笑极具感染力,她的菜有诗意的幻想,她书里的菜可以如法炮制,她的人生可以给朱莉很多效仿的可能。因为她做事很实在,切切实实在做心里想做的事。
当她带着西蒙娜去见笔友阿维斯牵线的出版商时,她是激动而满怀希望的;当出版社否定了她的书时,搭档已经想不起著书的原因,而朱莉娅却记得清楚。
我们为什么会打算干这事儿?当初怎么想的?谁能记得?
我能。我们想为没有厨师的美国妇女们,写一本关于法式餐点的烹饪书。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应该从头再来。
多有气魄和勇气,一个不认识法文的美国女人,为了学习做菜,自己啃下法国版的烹饪书,现在还打算从头再来,只因为还清楚的记得自己的初心。茱莉亚认真、努力、勇敢,即使出版遭受重重困难,还是能乐观从容面对,时光不问赶路人,她不急不慢的追着她的梦,那是一个关于烹饪的梦,那是一个关于利他的梦。
时光不负追梦人,她成功出版第一本烹饪书,长达700多页的《精通法国烹饪的艺术》,她最终活成了一道光,照耀着后来的朱莉。
朱莉,在工作中苦苦挣扎,在生活上逐渐麻痹,一直用用朱莉娅的食谱治愈失落的自己,而三十而立的朱莉,决定要做点什么,让自己觉得有意义。机缘巧合之下,她决定向自己发起365天524道菜的挑战,并将每天践行的菜谱和感悟分享到博客上。这过程中有刚开始实施计划的喜悦,中途受挫的无助和痛苦,在丈夫的鼓励、读者的支持下,走向第524道菜,她持续的坚持不懈的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最终遇见了朱莉亚,成为了和偶像一样美好的人儿。
电影中除了主角朱莉和茱莉亚两位人物特点鲜明之外,茱莉亚的丈夫外交官斯坦利塑造的也很成功,是典型的爱妻控,他的眼里都是妻子,即使妻子在厨房敲敲打打,都被他听成美妙的交响乐。他的脸上时刻挂着笑容,说话幽默风趣,看待事物温和不激进,和茱莉亚完美契合,成就了一段令朱莉艳羡的幸福婚姻。
三、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是存在即价值,还是改变现状,成为更好的自己
茱莉亚原本可以继续工作或者做帽子,继续和巴黎的太太逛时装店,参加社交晚宴,可是她觉得那是浪费生命。
南森曾经说过,在人生中第一要紧的是发现自己。为了这个目的,各位时常需要孤独和深思。茱莉亚发现自己喜欢吃,于是从吃出发。她能从逛菜场找到逛时装店的乐趣,她学习厨艺课程,如何做鸡蛋的课程让她觉得简单,她要学习如何剔除鸭子的骨头那样高级的课程。
初次进入职业厨师的厨房,她忍受不了男性厨师看她笨拙切菜的眼光,她好强的性格驱使她在家里练习切菜,切好的洋葱堆成小山,靠着课后的疯狂练习,朱莉娅成了班里最优秀的厨师,打破了男性垄断蓝带厨师的传统。
她有了教学生做菜的资本,她已经和两位伙伴一起教授学生,学生时常只有两三个,教授菜谱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的学费,但是她说谁在乎呢?
她从教授学生中找到乐趣,接着她要继续前行,为无人可使的美国太太们奉献一本可以复制的法国大餐菜谱,她也确实按照内心的愿望行动着。
朱莉亚没有想过这些会产生什么样的金钱价值,但是却投入自己的十年光阴去打磨菜谱,她没有想过菜谱可以给她带来什么名利和荣誉,而是继续在她的厨房里敲敲打打。
朱莉为了逃离令人窒息的工作,下班回家就会将自己沉浸在做菜中去,她想在厨房里放松自己,那一刻她才觉得自己是活着的,快乐的,满足的活着。
可是工作还是要继续,现实的压力如影随形,内心却时时刻刻想做出一点成绩,可是做什么才能让自己觉得有价值和意义呢?
朱莉推崇茱莉亚,视她为完美女人,在厨房的朱莉不知不觉中会学着茱莉亚的样子,慢慢的她意识到,可以通过365天挑战524道菜改变现在的人生模样。
当打开鸡的胸腔,当材料放不进空的胸膛,当一整只鸡从案台跌落到地上,一片狼藉的厨房映射的是朱莉动摇的心,她做的对吗?会有结果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鸡没有做成,可是她的博客吸引了记者,并且曾经为茱莉亚出版书籍的女士打算到朱莉家共进晚餐。
幸福来的太突然,当失去的时候才会痛苦不跌。一场大雨阻挡了女士,也给朱莉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丈夫爆发了婚姻里最大的争吵,她几乎要放弃了。
所有难挨的都会过去,只要咬咬牙,只要等一等就好了。朱莉等来了和丈夫的和解,继续更新博客,在第524道菜写完发布的时候,她笑了。
就是这项挑战计划的实施,让她成为赤手可热的美食家,美食作家,她的成功不在计划内。
她只是按部就班,持续不断的去做菜、试吃、感想,再做菜、吃菜、分享,不断循环,串联成了一年,这一年她只用心做一件事,这件事让她感受到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所以她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四、小粉丝遇见大偶像,在自我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实现人生梦想
通过这部治愈系的美食电影,让我看到了一个碌碌无为的人,通过认识偶像,学习偶像,最终成为和偶像一样的人的真实故事,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而故事的主角可不可以是我们每一位平凡的个体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需要付诸努力,持续践行,始终如一,才能让我们在某件擅长的事情上发现价值,发现自己,最终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首先,认识自己。回忆一下,自己为什么喜欢某一些人,他们身上有什么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我身上有没有,这些闪光点可以在自己身上培养吗?如果可以,哪一个是自己心之所向呢?不断的发问,认清自己的内心。
其次,突破自己。走出舒适区,向自己发起挑战,这个挑战一定要有时限,在此时间前完成自己的计划,可以是任何让自己内心愉悦的正能量的事情,可以是减肥达人,可以是演讲家,也可以是美食家的计划。
最后,自我发展。让计划和实践不断循环,当注意力持续的停留在一件事情上,并为之付出持续的努力,那么这件事将逐渐变成自己的个人IP,比如摄影,比如,写作,比如销售,比如烹饪。
滚滚红尘,漫漫人生。希望我们都能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获得进步,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划出符合心意的轨迹,在未来的某一天邂逅那个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