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常用标签来区分人:

「你在哪里住,你去哪里上班?」简简单单两个问题,就可以很容易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上海也不例外,否则便不会出现“上只角”、“下只角”这些词汇了!

上海土著哪来的(更多的上海土著)(1)

如今的上海,“上只角”被哪些人群占据?

如果是新上海人,怕是要说:肯定是上海土著啦,既有钱,分又高!

可真实的上海土著,是一群怎样的人?

他们身上曾被贴了太多的标签:“有钱”、“排外”、“房子多”、“积分高”,是最常见的几种!

但翻开硬币的另一面则是:

很多上海土著,也买不起房子了,土著们,正在一批批远离核心圈,迁往郊区!

最扎心的是,他们原本有机会,买得起!

01

天选之子的310,正在迁往郊区!

我们常讲“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人就出生在罗马”!

改革开放后,84帮和92派从无到有,接着是入世掀起的外贸浪潮,其后国内掀起淘宝为主的电商浪潮,十年前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浪潮,以及之后的创新创业以及自媒体浪潮,抓住一浪,都能致富!

但获得时代最多最稳红利的群体,是一线城市的购房者!

上海是一线中的扛鼎城市,GDP长期霸据城市榜NO.1,十年前,当我揣着两千块钱,在濛濛细雨中仰望这座灰蒙蒙的城市时,闸北的老小区挂牌价也只有2.5万/㎡,如今皆是十万 !

上海土著哪来的(更多的上海土著)(2)

上海土著是幸运的!很多310人群落地自带300-500万的房产,享受着几乎全国最好的教育和医疗,具备国际一线的见识视野,我认识的85后上海朋友,多数都曾出国读硕!

他们有购房资格,有购房本金,有先入机会,有完善认知!我认识的一个上海姐姐,从无到有,买房十多年后,小家庭资产已过亿!

但如果抛开信息茧房,仔细观瞧,上海土著又是不幸的!

310并非天生就是精英,大部分较为守成,不愿冒险,满足于当前生活的小确幸,多数人学历普通,工作平平。其他城市居民可以岁月静好,可上海土著们一旦错失购房时机,往往只能迁往郊区!

上海土著哪来的(更多的上海土著)(3)

从数据上看,2010年上海中心城区(目前的静安、黄浦、长宁、徐汇、虹口、普陀、杨浦七区)外地人口约173.35万人,到了2020年则达到了198.8万人,增长了25.45万人!

而与此同时,中心城区本地人口则从525.19万人减少到了470.37万人,十年间整整减少了54.82万人!(经上海统计局数据计算得出),而如果从2000年算起,二十年间中心城区的上海本地人整整减少了92.6万人!

外地人口在上海中心城区的占比,也从2000年的18.8%增长到了2010年的24.8%,2020年的29.7%,20年间增长了近11个百分点!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上海土著,被赶到了闵行、松江、嘉定、青浦等区域,甚至还有去往嘉兴,南通,昆山,湖州的。

有人感叹道:

“上海房价太高了,本地人都被挤走了!现在能在上海有尊严的活着的,基本只有少数有钱的本地人,大部分都是外来户了!本地人要不被挤到郊区去了,要不就是一大家子蜗居!我自己就跑到青浦了,一家五囗人住130平,紧紧张张,但也不憋屈!有的亲戚非要挤在老城区,一家四五囗人住四五十平,有人晚上得睡在衣柜里,太难了!”

02

为什么土著会流入郊区

土著流往郊区,与其说是趋势,不如说是必然,大体上分如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出身不足,时运不济

每个城市都有穷人和富人,即便出生在上海,也有人天生一家人住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并且也没得到动迁的机会。

我之前公司的一个上海同事,看起来特别年轻,但已经37岁了,和妈妈一起住一个38㎡的一室户,并且几乎没拆迁的可能,工作虽然认真负责,技能满满,但收入在上海当属普通,靠自己买房极为艰难!

还有一些上海土著人群因为学历、工作机会、投资气运不好并没有积累应有资产。即便他们有资格,即便他们在某些时刻看到周边人买房,往往也有心无力,等积攒了一些钱财,房价早涨上去了!

被命运裹挟向下的人群,每个城市都有,上海也不例外!

上海土著哪来的(更多的上海土著)(4)

情况二:因循守成,错失时机

这种情况为数不少,上海土著中一部分人群确实对于机会的把握确实不够敏锐,缺乏对于房产的信心和资产增值的信念!

比如原本住在徐汇的一家上海本地人,房子面积比较小,只有三四十平,原本可以在两千年前后在浦东买套大点的房子,但瞧不上浦东的地段,等到后来浦东买不了,松江青浦也买不起了,老房子也成了保护建筑,无法拆迁,自己把自己给耽误了!

还有一些人群听信所谓专家的房价下降论,宁愿把剩下的动迁款存银行,导致家庭资产不断折损,眼睁睁看着房子价格不断提升。

另一些是家里老人不愿意换房,更不愿意抵押换套房子,凡此种种,不再细说。

上海土著哪来的(更多的上海土著)(5)

情况三:拆迁安置到郊区

土著到郊区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拆迁,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姐姐,曾经站在外滩边,指着南京东路说,我们家以前住那儿!但后来她们家里拆迁到杨浦,于是一家人就都住杨浦去了!之后家里人觉得够住就行,也没动过买房的心思!

虽然案例中的杨浦不算郊区,但在棚改浪潮中,从中心城区迁往郊区的不知凡几!

情况四:为了儿女置换到郊区

上海的平均结婚年龄男性是34岁,女性是32岁,很多女方的结婚条件上明确要求要有独立婚房。土著在上海的婚恋市场是挺吃香,但是谁结婚能够允许自己生活在老房子里,就算老婆愿意,丈母娘也不会答应!

如果要有独立婚房,年轻人就必须重新买房,收入不高的情况下,老人把中心城区的房子卖掉,买一套房给孩子结婚用,然后剩下的钱,再买一套小房子自己养老用。但一换二的话,基本上这两套房产就位于中心城区之外了!

上海土著哪来的(更多的上海土著)(6)

情况五:到郊区享受生活

开明睿智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之一,很多上海人也确实具备这个精神品质。虽然市区便利,但是郊区安逸啊!

将市区的小房子卖掉后,到郊区的大房子里住房舒适度则有了明显的提升,还可以浇花遛狗,何乐而不为呢,甚至有了闲暇依然可以出去旅旅游等!

上海土著哪来的(更多的上海土著)(7)

尽管列了这么多原因,但上海人迁往郊区不是一蹴而就的,最直接的因素是:新房和二手房的供应都在不断有新增,而上海土著的对手并非上海本地人,而是全国各地涌入上海的精英群体,比如一些海归年轻人的父母在家乡都是村里首富亦或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孩子到上海,就立刻置办一套房产立足!

另外,各个互联网大厂和高新技术企业尽管总部在上海,但其职工都是全球顶级高校的人才,其中大部分原籍并非上海,但收入却足以把普通上海人秒成渣!他们也愿意承受996来换取一时的物质财富,用入局上海房产,只为给自己子女的身份证上刻上310!

近三十年上海的人口扩张,吸纳了太多全国TOP顶级的高学历和高知并且敢拼敢闯的精英人才,310群体是有天时和地利,但拿一个市的普通居民去PK全国顶级精英。落败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

03

双轨生活的魔都人生

被挤出核心圈的土著并非只向郊区,也有一些留在了中心城区,但居住条件却改善不多!他们被挤出的,是财富核心圈!

在上海中心城区中,依然还有不少老旧建筑,当全国人民争先恐后地把上海房价拉升过单价10万的关口,不少土著还在购买一种叫做使用权房的房子,也叫做房卡房。

这种房子总价不高,往往二、三百万也可以买到,但房子是老式建筑,多为旧式里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工房。虽不能贷款,但也契合了降低风险的心态,图的就是个居住和子女入学。

上海土著哪来的(更多的上海土著)(8)

还有很多早已是历史保护建筑的老房子里,依然生活着大量土著。我曾经围绕着武康大楼的几条街道走了一圈,繁华商厦走出一两百米,就可以看到干净整洁的小巷子,里面一楼甚至都开着小小的咖啡厅,土著们宁静地生活在这里,毫无违和感。

上海土著哪来的(更多的上海土著)(9)

不知不觉里,魔都早已开启双轨生活。全国的精英人群,用真金白银铺路踏入上海,入主中心城区,这是市场经济!

而土著们能守住一亩三分地,或者远遁郊外怡然自得,这是公平正义!

或许有不平之心,但其实在时代的浪潮里,大家都享受着红利!不必苛责,更无亏欠!

而土著被挤出核心圈的过程,也是楼市增长逻辑变化的过程。

04

楼市增长逻辑变化

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已经从土著的自然增长切换到新移民导入模式。

任泽平说,由于大量人口迁入,一二线城市房价不是由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决定的,而是由经济体整体财富、贫富分化水平、富有阶层迁入、房屋供应能力等决定的。

翻译成白话就是:大城市房价是由所在城市最有购买力阶层里中最穷的那批人决定的。假设上海今年购房人群总数量是25万人,那今年房价其实并不和2500万人的平均工资挂钩, 而是由有意愿且有资格购房的几百万人中的最有决心和最有钱的TOP25万人决定,这群人也只占上海总人群的1%。

上海土著哪来的(更多的上海土著)(10)

可能上海想买房的土著今年有一百万,但注定其中也只有十几万买得到。而且大都为了避免竞争,要么接受中心城区的蜗居,要么凑点钱去郊区新城。只有少数近年的拆迁户才有硬核实力置换打新!

上海土著如果不努力,只能被郊区化!

当上海的土著开始向城市边缘移动的时候又有无数内地年轻人通过各种方式涌向这个城市,希望能打拼出一条出路。所以,即便去郊区,也未必没有竞争!所以,五大新城蹭蹭蹭的速度其实也不慢!

同村发小在2014年入手莘庄附近的老房子,当时2.8万/㎡,如今也已高不可攀……如果他不是在恰好的时间点进入了一个中外合资企业,有着较高收入和极高的公积金,恐怕也是买不起那个只有2.65米层高的小两房的。

外来青年如果不努力,只能被返乡!而故乡,往往没有行业,没有职业,甚至也没有房子,谈何静好!

上海土著哪来的(更多的上海土著)(11)

人口高流动下的魔都,成为了一个阶层上升的角斗场,而房子,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奖品而已!

普通土著和新上海人,都不容易!

上海土著哪来的(更多的上海土著)(12)

对于上海土著而言,面对汹涌的外来人群,肉身被挤出核心圈并不重要,资产被挤下去才是悲哀,而房产,无疑是货币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

土著是优势,但并不是依仗,既然在上海生活,当然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工作和做财务规划,房住不炒,但可以置换,换一个或者加一个居住环境更好的,面积更大的,更适合家庭的,而并非犹犹豫豫,瞻前顾后!

而新上海人,则要加倍努力,既然想要上海的工作机会和生活环境,最佳上车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落户和买房后,你的下一代也是土著了!

上海,是上海人的上海,也是全国人的上海,毕竟魔都的发展靠着都是来自全国的人口和资源,而正在接受新一次人口大迁徙的中国,未来也不会有真正的土著。

人来人往,剩者为王,与出身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