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1)

吴楚帆在电影《南国姊妹花》(1939)中的影像

如果提起香港粤语影片,那么必然会让人联想到有着“华南影帝”之称的演员、导演、制片家——吴楚帆(1910-1993)。

他对粤语影片的功绩,他的优秀演技,连同他的名字都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2)

吴楚帆在电影《秋》(1954)中的影像

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由于内地不再引进苏联以外的电影,而我们自己拍摄的作品数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故开始有针对性的引进一批香港的电影投放到市场中。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3)

吴楚帆在电影《寒夜》(1955)中的影像

在这一批香港电影中,光吴楚帆主演的电影就有近十部,其中,《寒夜》(1955)的那个秉性懦弱,贫病交迫的失业小职员汪文宣;

《第七号司机》(1958)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公共汽车司机李权;

《危楼春晓》(1953)与《冷暖人间》(1956)中爽朗耿直、乐于助人的汽车司机梁威和阿冲;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4)

电影《马陵道》(1965)剧照,右为吴楚帆

《啼笑烟缘》(1957)中好色淫乱、飞扬跋扈的军阀刘大帅及《马陵道》(1965)中表里不一、阴险毒辣的庞涓,无论正反面人物,都被他刻画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尤其在《春》(1953)与《秋》(1954)中他饰演了巴金(1904-2005)笔下那位善良怕事、逆来顺受而最后觉醒的大哥高觉新,更将其忧郁气质与悲剧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5)

吴楚帆在电影《春》(1953)中的影像

在1957年《北京日报》举办“1956年,你最喜爱的五位电影演员”的群众性评选中,选出了白杨(1920-1996)、张良、李景波(1913-1981)、吴楚帆(1910-1993)、郭振清(1927-2005)五人,吴楚帆名列第四。

这同时也证明了吴楚帆的电影当时在国内之火,深受群众的欢迎,另外他主演的电影如此密集的在内地放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6)

吴楚帆在电影《秋》(1954)中的影像

【慧眼识英雄 创造香港影史多个第一】

吴楚帆本名吴钜璋,1910年1月1日生,在天津长大,后移居香港。他家兄弟4人,大哥高佬泉(原名吴钜泉)也是影星。

1931年“9·18”事变后,吴楚帆作为圣保罗书院的学生,曾以业余性质参演钟声慈善社新排的粤剧《东线无战争》,积极为东北难民募捐赈灾。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7)

吴楚帆签名照

当时“联华”公司创办人罗明佑(1900-1967)慧眼识英雄,便邀他于翌年在联华三厂(香港分厂)演出《夜半枪声》(1932),从此开始其银色生涯。

1934年,“联华”与大观公司合拍《难兄难弟》(1934)——在上海公映易名《黑心符》时,又让他担任第一男主角。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8)

电影《夜半枪声》(1932)宣传照,吴楚帆和黄曼梨

它叙述一个不堪受继母虐待的少年离家出走,在一家书店当学徒。由于他品德纯良,勤奋向上,被一豪门收养,供他入学取得博士学位,成为名医。

一天,同父异母弟弟(葛佐治 饰)找上门,求他抢救生命垂危的继母,他尽心竭力治疗,继母深受感动而顿觉前非,于是前嫌尽释,一家团聚。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9)

电影《难兄难弟》(1934)剧照

由于影片宣扬了“厚人伦”以德报怨等古老美德,吴楚帆表演逼真而富感染力,因而获得“中国电影教育协会”名誉奖第一名,成为香港电影史上首部得奖的电影——也是首先在国内公映的香港电影。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10)

吴楚帆在电影《南国姊妹花》(1939)中的影像

1935年,大观公司开拍《生命线》(1935),叙述一名爱国工程师克服重重险阻,终于筑成一条对国计民生有极大作用的生命线——铁路的故事。这是吴楚帆的首部有声片。

片中抗日救国的主题歌《不堪重睹旧征袍》由吴楚帆亲自演唱,曾经流行一时,而成为香港的第一·支电影流行歌曲,还灌录过唱片。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11)

吴楚帆在电影《南国姊妹花》(1939)中的影像

该片获得当年广州政府颁发荣誉奖状和奖金,但要在香港公映时,却遭到日本人的打压,经警察司、民政司、教育司“三司”会审,终于通过公映。

很快《生命线》剧本在《怜星》杂志上发表,成了香港第一个刊载的电影文学剧本,影片则成为香港首部宣扬抗战的爱国影片。这些无疑使主角吴楚帆更加受人瞩目。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12)

吴楚帆在电影《南国姊妹花》(1939)中的影像

1948年山月公司又重拍此片,除了女主角由李绮年(1914-1950)换成黄曼梨(1913-1998)外,基本上仍由原班人员上阵。重做冯妇的吴楚帆演来更觉沉稳、凝炼、自然,如鱼得水。

1936年,丽影公司开拍香港首部反封建电影《新青年》(1936),由吴楚帆与陈云裳(1919-2016)主演。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13)

吴楚帆在电影《南国姊妹花》(1939)中的影像

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幸福,对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进行的坚决斗争,同时还宣扬了“复兴”农村,振兴实业、提倡教育、破除迷信”等主张,因而获得“广州电影、戏剧、歌曲审查委员会”的褒奖。

1937年吴楚帆主演了《人生曲》(1937),就是这部影片使他荣登“华南影帝”宝座。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14)

吴楚帆和胡蝶影在电影《南国姊妹花》(1939)中的影像

吴楚帆在这一时期主演的影片,不但创造了许多个香港影史上的第一,而且内容大多是反帝反封建的,这类影片还有《焦土抗战》(1937)、《大义灭亲》(1937)、《战云情泪》(1938)、《南国姊妹花》(1939)等。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15)

吴楚帆在电影《南国姊妹花》(1939)中的影像

特别是在《最后关头》(1938)中,他饰演一名爱国大学生开展抗日宣传,结尾军民团结一致,冲上前线杀敌,更使他的爱国激情浸透银幕,演技得到升华,创下他银色生涯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16)

吴楚帆晚年接受电视访问时的影像

【遭日寇审问 被军曹用刀片划伤 】

1940年,吴楚帆拍完《大地晨钟》(1940)后,翌年,香港便沦陷了。从此影业停顿,他也历尽人世沧桑。

1943年夏,日本报导部电影班的头目禾久由带武装人员上门把许多电影专业人员“请”到报导部,说要开拍一部宣传皇军战功及大东亚共存共荣的影片《香港攻略战》,并当场宣布男主角为吴楚帆。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17)

电影《辣手蛇心》(1947)剧照,吴楚帆和黄曼梨

这好似晴天霹雳,吴楚帆心里非常清楚一旦沾手,就意味着从此失去做中国人的尊严。

吴楚帆默不作声,心里却波涛起伏。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几天后他跟妻子黄笑馨化妆成村夫俗妇,混在难民队伍中,逃到澳门,后辗转到湛江。

一班影人在湛江汇合,一为生计,二为国民天职,遂组成了明星剧团,宣传抗日。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18)

电影《半开玫瑰‎》(1935)剧照,吴楚帆和妻子黄笑馨

首演的剧目为《林冲》,由吴楚帆饰主角,谁知首演当晚却发生事故。

演至“林冲中计闯进白虎堂”这一幕,他同暗中埋伏的刀斧手激烈争执时,大家都忘情入戏。

吴楚帆的手掌被一把真大刀(临时借来当道具)砍了一下,顿时血流如注。但吴楚帆坚持演完这一场。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19)

电影《沙漠之花》(1937)剧照,吴楚帆和妻子黄笑馨

二道幕一落,他便支持不住倒在台上,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幸而当晚观众席上有位医生,奔上台进行抢救,才算脱离危险。

一包扎停当,他立刻出场,静坐等候的观众看到后热烈鼓掌,一直到剧终。

不久,湛江告急,日寇魔爪已伸进来,“明星”解体,只好兵分两路逃亡,一是回内地,一是逃往越南。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20)

吴楚帆晚年接受电视访问回忆被日寇审问时的影像

吴楚帆跟夫人黄笑馨辗转抵达河内。谁料河内也受日寇控制,他在当地经常被人跟踪。

有一天,天刚朦朦亮,他夫妻俩睡眼惺忪,被拉进了日军军部,分别扣留在不同地点审问。

他被指控为“抗日分子”,列举他演出的抗日电影,目的是要他承认反对“皇军”。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21)

吴楚帆镇定自若,以沉默表示反抗。那气势汹汹的军曹见他如此倨傲,大发兽性,居然拿起刀片,在他刚愈合的伤手上,狠狠地划了一刀,又是血流满地。

但吴楚帆岿然不动,只用仇恨的眼光,蔑视丢在台桌上那鲜血淋满的刀片。对方见他凛然不可侵犯,气急败坏,暴跳如雷,乱喊一通后跑了出去。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22)

吴楚帆和黄曼梨在电影《歌声泪影 上集》(1952)中的影像

一见日寇离开,他才抓起烟灰缸内的烟灰、烟蒂和烟丝,按在伤口上止住了血。

这时,旁边一名翻译悄悄地提醒他,日军再来审问时,什么都说不知道,什么都不承认,他便照着做了。

审问直到傍晚,毫无结果,吴楚帆被折磨得面无人色、精疲力尽。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23)

吴楚帆在电影《歌声泪影 上集》(1952)中的影像

当他听见“你现在可以回家”时,还以为要被拉出去枪毙,顿时紧张起来,脑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对未能跟妻子诀别深表遗憾。

突然,他见到满目泪痕、花容失色的妻子迎面奔来,才相信风暴已过。夫妻重逢,仿如隔世,庆幸在大劫中还能虎口余生!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24)

吴楚帆在电影《歌声泪影 上集》(1952)中的影像

为免身陷身陷囹圄,数日后他俩转移到一个偏僻的小镇藏身。

生活难度,终日担惊受怕,好不容易盼到日寇投降,黄笑馨因饱受战乱煎熬早已心力交瘁,这位当年广州出名的美人,失去了在影片《半开玫瑰‎》(1935)中的照人光彩,过早地凋谢了。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25)

吴楚帆和伊秋水在电影《歌声泪影 上集》(1952)中的影像

吴楚帆怀着失妻的苦痛,带着他手伤的光荣标志,重回香江。

【成立“中联” 展开“清洁运动”】

胜利后的香港,一段时间内,黄色、神怪电影充斥银幕。“中联”的成立是粤语影片的一次革命,一个新的里程碑。

1952年,吴楚帆与白燕(1920-1987)、张活游(1910-1985)、张瑛(1919-1984)等二十多人,组织了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吴楚帆被选为董事长。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26)

吴楚帆和红线女在电影《秋》(1954)中的影像

“中联”为了“光荣与粤语片同在,耻辱与粤语片绝缘”,展开“粤语片清洁运动”,开拍了一批(44部)富有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影片。

吴楚帆或主演或策划,实践了他的宗旨:“电影是一种教育工具,一种对社会人心影响极大的艺术,因此从事电影的人,都会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不轻。”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27)

吴楚帆(左)和石坚在电影《春》(1953)中的影像

那段时间“中联”拍摄了许多反映香港社会现实的有进步意义的影片,如《危楼春晓》、《千万人家》(1953)、《爱》(1955)、《火窟幽兰》(1961)等。

这也是当时内地为什么要选择“中联”拍摄的电影在国内放映的原因。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28)

吴楚帆在电影《秋》(1954)中的影像

吴楚帆对巴金十分崇敬,为演好巴金笔下《春》、《秋》中的人物,他认真地阅读原著,从人物的外型,到内在的心理状态,都曾作过一番刻苦的研究。

他把大哥高觉新这个人物演活了,给广大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并深得巴金的赞扬。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29)

吴楚帆和白燕在电影《寒夜》(1955)中的影像

当观众看到吴楚帆饰演的生长在封建世家的高觉新,在爱情上受到挫折时,对他深表同情;而对他懦弱成性,逆来顺受,则又气又急。

最后,看到他终于鼓起勇气,敢于挣脱封建束缚,走出旧家,重新组织新的生活时,又长长地舒出了一口胸中的闷气。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30)

吴楚帆在电影《秋》(1954)中的影像

《春》、《秋》两部影片,在国内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影片,吴楚帆也被评选为全国最受欢迎的五位演员之一。

【移居加拿大 安享晚年直至去世】

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是粤语片的黄金时代,影片供不应求。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31)

吴楚帆在电影《鸳鸯谱》(1955)中的影像

“中联”拍摄大量影片的过程中,为电影界培养了不少著名的年轻演员和导演,如谢贤、楚原(1933-2022)、南红、冯宝宝,以及70年代成为功夫片巨星的李小龙(1940-1973)等等。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32)

吴楚帆在电影《孤星血泪》(1955)中的影像

吴楚帆与李小龙合作过多部影片,如《人之初》(1951) 、《苦海明灯》(1953)、《千万人家》(1953)、《危楼春晓》、《爱》、《孤星血泪》(1955)等片,还有一部是1960年上映的《人海孤鸿》(1960),本片也是李小龙赴美求学前的最后一部粤语片。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33)

电影《人之初》(1951)剧照,吴楚帆和李小龙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34)

电影《孤星血泪》(1955)剧照,吴楚帆和李小龙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35)

电影《人海孤鸿》(1960)剧照,吴楚帆和李小龙

吴楚帆曾说:“一个演员表演一个角色,如果有点成就,那份高兴是别人所想象不到的。由此类推,如果他能创造多种角色类型,他的高兴更不可想象。”

对此,吴楚帆对于香港影业而言是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的。后来因为粤语片的质量又大幅滑落,到20世纪60年代就渐趋低潮,“中联”也宣布关门。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36)

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邵氏”逐渐大展拳脚,开拓新院线,引进新科技,国语片的制作水准已非小成本制作的粤语片所能及。

1966年,大陆的“风暴”波及香港,身为“新潮”公司的老板吴楚帆,自然首当其冲,在血本无归情况下,他心灰意冷,负气退出影坛,跟妻子李珍妮及二子五女移居加拿大。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37)

李珍妮是吴楚帆的第二位太太,在没和吴楚帆结婚前就是吴楚帆的忠实影迷,凡是吴楚帆演的影片,她从不放过。

他两的结合是经朋友介绍,两人相识后志趣相投,不到半年的时间,两人喜结良缘。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38)

吴楚帆在片场留影

吴楚帆这一生拍摄了250多部电影,息影后的他,有时候在家里,大女儿弹钢琴,他拉小提琴,妻子引吭高歌,一个小型家庭音乐会就此就拉开了帷幕。

他曾答应为“亚视”东山再起录制《鳄鱼泪》(1978),后来也以年老与健康为理由推却了。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39)

1979年吴楚帆还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四届文代会。1993年吴楚帆在加拿大病逝,享年83岁。

鉴于吴楚帆先生对中国电影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2005年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表彰其为“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

致敬李小龙电影片段(34华南影帝)(40)

吴楚帆在电影《歌声泪影 上集》(1952)中的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