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

女儿嚷着买风筝,吵闹了好久,终是在春风抚面清明时节,买风筝于她玩耍嬉乐。看她飞奔田野间追逐着风筝,呼喊着,跳跃着……

童年,竟如此美好!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1)

在这个明媚春天里,携女儿赴一次与风筝的约会。

2017唐山南湖首届华北风筝风车节,我们来啦!

为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园会,唐山南湖公园首届风筝节启幕,以“春到南湖,龙飞风舞”为主题,更以风筝风车为元素,将春季风筝放飞,踏青,互动娱乐融为一体。风筝节,孩子不肯错过的明媚春光。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2)

身为摩羯座的我,在育儿方面总会展现自己的另一面,那就是工作狂的一面,自从有了女儿之后,每天大脑高速运转,想着如何给女儿更好的童年,让她在成长的岁月中有能力面对人间百态。

我自身儿时的记忆,总是感知教育空白令人窒息,那就是成长与现实永远有一道无法跳跃的鸿沟,此沟或宽或深,或浅或窄……于是,被人称为年龄之差的代沟。

我一向不这样认为,代沟,大多时候体现的不是在年龄上,而是见识和学习上,甚至基于情商与灵商间。

陪女儿成长的岁月中,实践证明,读书与旅行是孩子成长的捷径。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3)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4)

是的,有人说,成长没有捷径,如同学习一样,没有捷径可寻。

我却不这样认为,我一直认为,有些事情,是可以有捷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诗前两句陆游本是说要花力气,要躬行。而我则认同"要躬行"这三个字。如果从纸质书内看到的生硬文字能代表多彩世界,那么想像将是一件多么苍白无力的事情。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5)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6)

记得曾看过一篇报道,郑渊洁为了保护儿子的想像力,甚至陪儿子喂汽车吃饭。而读到这一段时,我想换作我,孩子有这种想法我会如何做?我虽然没有郑渊洁这么包容的父爱,但至少,我会告诉女儿,汽车吃的不是饭,是油。如果不吃油,它会跑不动,时间久了会生病。

成长就是这样,孩子去喂汽车吃饭,发现汽车并不会吃饭,这个试验经历,大人明知道结果,却还要陪孩子去做,就是为了用事实验证,而不仅限于言语的说教。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7)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8)

读书时,学过很多描写祖国名胜风景之文,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声情并茂。但我只想说我内心深处真的不买帐,因为,此番美景我不曾见过,让一个孩子靠文字和想像力去发挥,难度很大。

这如同赵括纸上谈兵,读得再好,事实与书上总有不符。若不亲眼去见,深信书本,有时候会误人至深。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9)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10)

可见,读书固然重要,而带孩子以行走方式阅读人生,更为重要。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一直说一里路等于一部书。在玩中,欢乐中,所接触到的知识更会让孩子容易掌握,也更有易于日后知识的发挥。

我一直认为,带孩子旅行,就是在读书。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11)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12)

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住风筝的线,顺着风的力度可飞向青天。风筝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13)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14)

而古代诗人墨客至现代流行歌曲,风筝出现频率一直很高。

风筝在古代即可以用传递消息,又被诗人呤诗做词,喻于思念与情感。不管什么样形式的风筝,都离不开吉祥祝福,内心启福的美好愿望。

中国的风筝历史悠久,时至今日,即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春日踏青之嬉乐的玩具。

而国外的风筝有太多风俗与文化,比如荷兰、美国、英国、泰国等,都有不同的风筝文化传承和传统。

看来,“忙趁东风放纸鸢”不仅仅止是中国人。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15)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16)

风筝节上,更有cosplay的元素混搭融入,还有唐诗宋词之诗会比赛,更有手工DIY现场制作环节……

整个风筝节艳丽满目,各种风车与风筝在风中舞动,飘逸着,美丽着,张扬着,这个春天,注定风筝是主角。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17)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18)

看似风筝各种元素掺杂其中,顶着混搭有理的个性在这个春天绽放于唐山南湖公园。而制作风筝的过程是绝对有讲究,哪一道程序都必不可少,否则制做好的风筝只徒有华丽的外表。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如“扎”包括:选、劈、弯、削、接。“糊”包括:选、裁、糊、边、校。“绘”包括:色、底、描、染、修。“放”包括:风、线、放、调、收。

每一个字即是一道技艺的展现,更是匠人之心,寄乎於手。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19)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20)

每一处惊艳的风景,都会令女儿尖叫,欢笑,放飞风筝的季节,孩子的心情同时被放飞。

看五彩斑斓,看春风将花朵绽放,看绿水青青,风将南湖的调子扮成七彩。每一处精心的景致都会让女儿留恋好久,她拿着相机拍着,笑着,在取景器内构画着她想要的画面,欢笑着用力奔跑……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21)

少年的风似一缕阳光(一线凭风去稚童笑颜开)(22)

我知道,此时女儿的世界是七彩的,这些美丽的风筝从古时传至今日,印入女儿内心深处,植入她的七彩记忆中,直至将来……

成长的岁月就是这样,给予孩子七彩的色调,她将绽放更美。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南湖公园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4-6月来玩最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闫晓苹 发布:2017.0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