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新年伊始,余秀华发的一组诗引起了诗友们的关注。这组诗共两首,一首为《这一个傍晚》,另一首诗题为《致李元胜》。余秀华用这两首诗的题目合起来作为这一组诗的名字《这一个傍晚,致李元胜》。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她这组诗的后一首。

余秀华最令人泪下的诗歌(你把诗歌的触须按在我手心)(1)

  《致李元胜》

      余秀华 / 诗

嘉陵江起雾了,元胜

我要倒入比嘉陵江更多的酒,才能找到

一条返回的路

回到那一天的羞涩,问你,可否抱抱我

嘉陵江的雾太大了

我丢失的东西越来越多,如今只剩一根

骨头

想起我们一起有过的从前

嘉陵江的水就是这磅礴大雨

你,和你们曾经把诗歌的触须轻轻按在

我的手心里

告诉我还可以颠沛流离

还可以竖这红尘为庙宇

竖几个元胜为菩萨

现在,请你允许我,把诗歌放上屋梁

也收起这跪拜之身

化这肉身为酒

融进这嘉陵江 2023年01月05日

 

余秀华最令人泪下的诗歌(你把诗歌的触须按在我手心)(2)

 余秀华这首诗和前面的《这一个傍晚》一样也分四节,从第1节开始到第4依次分行数为四、五、五、四,结构还是比较紧凑的。

  诗中提到的李元胜是当代诗坛知名男诗人,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获得过鲁迅文学诗歌奖。李元胜有几首诗歌写得还是不错的。余秀华怎么与李元胜有了交集呢?

  原来,在2020年9月的时候她带着自己的一本诗集参加了一场诗歌朗诵会,并于会上朗诵了自己的作品。重庆诗人李元胜也在场聆听。 以诗会友的同时,余秀华与李元胜结下了令彼此难忘的友谊。两人相互钦佩对方的才华。余秀华说李元胜是男神中的男神;李元胜说余秀华的诗歌技巧进步非常快,是一个令人争议而又惹人瞩目的诗人。

余秀华最令人泪下的诗歌(你把诗歌的触须按在我手心)(3)

  这都是往事了。回头看看时,又是弹指而去的一年。这一年余秀华在惊喜里摔倒,在泥泞中爬起,穿过风雪,咬着唇蹒跚至今…或许是收到友人李元胜的问好,便有了这首《致李元胜》的作品。

  诗人写给友人或偶像的诗很多:王法,雷平阳,李健,陈先发,关姐,董宇辉…现在又给李元胜写。诗歌作品中有一类咏物诗,特别讲究托物言志,而余秀华写给友人的诗不一定是倾诉对他们的渴慕之思,大多是在以借人寄心的方式抒发自己无缘的情分。因此大可不必以为女诗人情感泛滥,不必以为在向某人写诗表白。这首《致李元胜》也是这样。

余秀华最令人泪下的诗歌(你把诗歌的触须按在我手心)(4)

  这首诗的题目决定了四节诗章以书信体为形,以第一人称而写,读起来亲切感倍增,真挚温婉。

  第1节里诗人就地取材,以重庆的嘉陵江和雾为意象,融进她烂漫的想:“嘉陵江起雾了,元胜 / 我要倒入比嘉陵江更多的酒,才能找到 / 一条返回的路 / 回到那一天的羞涩,问你,可否抱抱我”。重庆的雾是出名的,不然怎么会叫雾都?诗人的心是迷茫的,幸好曾经在这个山城——雾都结识了这么一位文友,这文友恰恰能被自己当作倾听者来一吐近年来心中的茫然和苦衷。

余秀华最令人泪下的诗歌(你把诗歌的触须按在我手心)(5)

  生活中的迷茫就仿佛江雾,让人看不清周围的一切。失落的时候诗人喜欢饮几杯甚至干上一瓶。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酒让诗人倾倒到嘉陵江里,让江水倒流,时光亦倒流?显然,诗人的夸张源于对初心的巨大向往力:“回到那一天的羞涩,问你,可否抱抱我”。

  这是一颗纯净之心的回光返照或本质再现。从一路狂奔到伤痕累累,再到摇摇欲坠,天使也带着羞涩,也需要被人拥抱,需要人的一点温情。

  读了这一节,是不是让我们感觉到了诗人所具有千回百转的温柔一面呢?这无疑令人读后会眼睛湿润,耳热心动。

余秀华最令人泪下的诗歌(你把诗歌的触须按在我手心)(6)

  第2节诗意顺承着第1节而写。嘉陵江的雾至此已经延伸为一种象征意义。太大的雾即象征着太多的迷失,让诗人丢了太多东西,包括现实人事、内心世界、精神内涵,直到只剩下被上帝造人时所用的那一根骨头。然而始终不能忘怀的故友情谊仍然如 广袤无边的大雨,如眼前浩浩荡荡的江水,历历在目,这是留给女诗人的最大精神慰藉。

  余秀华终于写诗了,等了很久了。有诗友读了《致李元胜》后给她留言如是说。在第3节里余秀华把李元胜和喜欢她的诗友们写了进来:“你,和你们曾经把诗歌的触须轻轻按在 / 我的手心里 / 告诉我还可以颠沛流离 / 还可以竖这红尘为庙宇 / 竖几个元胜为菩萨”。

余秀华最令人泪下的诗歌(你把诗歌的触须按在我手心)(7)

  因为诗歌而喜欢这个女诗人的诗友大有人在,大多都真诚地希望看到她更多的诗。她很清楚。她更明白命运再怎么颠沛流离自己也不会丢下诗歌,诗歌对她来说已经是一种信仰,一根手杖。她在诗歌的世界里看到了庙宇和庙宇里的菩萨,并对之顶礼膜拜。她将在那里最终被心中的神摩顶受戒。

  最后一节体现出了诗人的至诚,有着凤凰涅槃重生一样的精神。这照应了第1节里所写的“我要倒入比嘉陵江更多的酒,才能找到 / 一条返回的路”。如果能找到一条返回初心的路,她将奋不顾身,不怕粉身碎骨,宁可把心中至爱的诗歌搁置在屋梁高处,也要化身为酒注入嘉陵江迫使江水倒流,带她返程。

  余秀华的这股倔强,坚韧劲由此可见。

余秀华最令人泪下的诗歌(你把诗歌的触须按在我手心)(8)

  好的诗歌能被人读懂,慢慢读几遍,能体会到诗人在了了数行文字间所蕴藏的精、气、神。余秀华这首《致李元胜》的确如此。

  读诗可有金刚法眼,着重于辨;可有菩萨慧眼,着重于悟;可有诸佛慈悲之眼,着重于渡。诗友们读后感觉如何?欢迎一齐交流讨论。欢迎关注白马侃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