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题形式:1. 分析标题好在哪,为什么以此为题?可否换一个标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点明主题怎么样理解?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点明主题怎么样理解(理解鉴赏标题)

点明主题怎么样理解

一.试题形式:

1. 分析标题好在哪,为什么以此为题?可否换一个标题?

2. 体会题目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3. 给文章拟标题;

4. 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5. 用……作标题有什么用意(作用)……

二.关于标题:

人们都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写作文时,我们要精心拟题,阅读时,也有许多问题是围绕标题来提问的。那么标题在一篇文章中到底有怎样的作用呢?

我们可以通过几篇文章来理解。下面给出的文章标题,你分析一下通过它们你能知道关于文章的哪些信息?

《山中访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青山不老》《风筝》(这里为了照顾低年级同学尽量选择小学课文题目)。

你想到了哪些?前面两个标题,不用看内容,你是不是就能猜到文章大概是写什么事情的?可见,这样的标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青山不老》写的是一位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一片绿洲,为百姓造福。他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可见,这个标题是有深刻含义的。最后一个《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作品,由北京的风筝,回想起从前在阻止弟弟做风筝的事,“风筝”是文章的线索……

总之标题的作用有很多,总结如下:

1概括文章内容;

2标明文章行文线索;

3点明文章中心,表达作者的情感;

4设置悬念、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吸引读者关注;

5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

6与结尾想呼应,与全文相照应,突显主旨。

具体文章具体分析,这里并不能一一列举。

那么如何解答这类问题呢?

三.解答方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把握了主旨,就不难领悟标题的含义;同样,理解了标题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主旨。

1. 对于标题的考查,往往有两个角度:一是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一是理解文章题目的作用或解决文章题目的好处。前者从把握主旨的角度来考查,回答时也要抓住文章的主旨才能回答准确;后者从谋篇布局的角度来考查,回答时要抓住标题的作用及效果来回答。

2.考查标题的含义,一般这样的标题或有某种象征意义,或有某种深层含义,或者用了某种修辞方法。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有两层:一是表层的,是大家从字面上就能感知到的;二是深层的,指隐藏在具体事物背后的人或某种思想、感情等,联系文章主旨,就能比较容易地分析其深层含义。

方法一:对于相当一部分理解类试题,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十分有效。如:理解题目“一

3.标题含义答题格式:

表层意思(直观的、字面意义) 深层含义 表达主旨

如果用了修辞手法,要认真体会本意及喻意。则格式为:

题目含义=修辞方法 表层意思(喻体) 深层意思(本体,即实际要表达的深意)

4.很多时候,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往往放在一起考查。具体文章标题有哪些作用要具体分析。可参看前面第二个问题里“标题的作用”解答。

四.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章,理解标题的含义。

余凯

①他下了摩托车,蹲下身子久久盯着柏油路面上的那个坑,底部残留着碎石子和前夜下的雨水,坑像被一口撕咬下来似的,他的心隐隐作痛,不觉皱缩着眉头,直到对面的村口传来“突突”的马达声,他才跨上摩托车,逃一般的飞驰而去。

②“怎么到现在才回来?指望你把花生种下,天天都这样。”妻子扛着锄头从暮色里走了出来,一脸不高兴地问。

③他把摩托车上的电钻、工具包拿下,脸偏到一边去躲开妻子的目光,自顾往家里走,丢下一句道:“不都到现在回,你以为打工想几点就几点?”

④“咦!你长脾气了!”妻子在身后盯着他说,他的后背冷飕飕的。

⑤“酒也不喝了,变了你!”吃晚饭的时候,妻子把一口饭塞到嘴里,怀疑地盯着桌上的一瓶啤酒,还是忍不住说。头顶上是一只晕黄的白炽灯,他把自己的脸藏在碗里,瓮声瓮气道:“饭都堵不住嘴吗?吃饭。”

⑥“肯定有问题!”妻断言道,像一个义正言辞的法官。

⑦他哆嗦了一下,把饭碗往桌上一顿,额头上出现了细密的汗珠,梗着脖子趁机掩饰 道:“烦不烦?吃个饭也不安神,你到底想怎样?”

⑧如果妻再逼问,他恐怕就会完全交代了,可是妻没有,客厅里传来碗筷碰触的拾掇声,他把自己隐匿在了卧室的黑影里,一动不动,大气也不敢出一下。

⑨昨晚,他帮一个住户安装好最后的一盏电灯后,天已经黑了。住户热情地邀他喝一杯,他也只喝了一杯啤酒,就往回赶。他的家在农村,距离城里有十多公里路,每天他都这样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城里和农村。天上下着小雨,当路过有坑的那条路时,他心里清楚,刻意避让着,但还是碾了进去,车轮一偏,自己就被摔了出去,也带倒了路旁的一个黑影,黑影倒在地上“哎哟!哎哟!”呻吟着,他魂都散了,跌跌撞撞地爬起来,扶起车子,就一路急驶而去。

⑩卧室的灯突然被点亮,像一只蚊虫叮在眼皮上,他咬牙一动不敢动,担心眼睛轻微地眨动,秘密就会炸开,被暴露在灯光下,又喷泉般涌了出来。

⑪第二天清早,他红肿着眼骑车出门了,在小店门口买了营养品,骑到了那个坑的路口,他没有再笔直往城里的方向骑,拐向了村口的路。一家小超市坐落在村路上,一个老太太正端着一碗稀饭坐在门前喝着,他径直走了进去,掏钱买了一包烟,问:“老板,前天这前面的省道上是不是发生了一起事故?”店主摇摇头说:“没听讲啊!”“前天晚上,八点多。”他提示道。店主就朝外叫道:“李婶,你听没听说前天晚上前面发生了一起事故?”

⑫李婶进来说:“什么?——哦!好像张木匠前天夜里被人撞了一下,那人跑了——”“张木匠人呢?严不严重?”他涨红着脸问。“那我就不知道了,老头子昨天才被儿子接走了,好像到武汉儿子那去了——”

⑬他眼神垂到脚面上,半天抬起说:“你有没有他的联系方式?——我是水电工,他是昨天过来修电路的,拜托——”害怕他们怀疑,又补充。店主犹疑地还是瞄了他一眼,拿出手机,翻看着报了一组号码。

⑭他走了出来,面前是一大片广阔绿油油的田地,有暖风拂动,他拨通了张木匠的电话:“喂!您好!你是张木匠吗?”一个苍老的声音说:“你是谁?”

⑮ “我是——”他试探地说。

⑯突然电话里就传出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是谁?爸,陌生号码,骗子,挂了!”

⑰电话就响起了一连串“嘟嘟”声,像是水煮沸,他被热水煎熬着,脸寡白着。他痛恨自己,鼓起勇气再拨通电话,一连串说:“我就是前天晚上撞了你的人——”

⑱“什么?没事,只是破了一点皮。”对方哈哈一笑。“嗯!”就像是一块石头掉进水里,他喃喃道。

⑲他买了水泥,骑着车带了黄沙,停在了坑旁,拌好,就填在了坑里,等坑被磨平,他才直起腰,撕裂的伤口也被填上,如镜面般湛蓝的天空平展展地延伸着。

明确:题目“坑”一语双关,既指路上的坑,也指主人公起初逃避责任时人性上的“坑”。

作用:激发阅读兴趣,是全文线索,点明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