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强调,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觉担负媒体责任和社会责任,要坚决抵制调侃丑闻、炒作热点、制造对立等错误做法,抵制“唯流量”“唯颜值”的畸形文化……,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寻找颜值的意义?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寻找颜值的意义(是一种畸形文化)

寻找颜值的意义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强调,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觉担负媒体责任和社会责任,要坚决抵制调侃丑闻、炒作热点、制造对立等错误做法,抵制“唯流量”“唯颜值”的畸形文化……

抵制“唯流量”“唯颜值”,可谓抓住了时下娱乐圈的一种怪象、乱象,是从根本上在文娱圈内、在行业内树立一种崇德、尚艺的风清气正的文艺风气,向文艺工作者、从艺者倡导坚守艺术理想、艺术良知和职业操守,以艺术精湛、思想精深的文艺作品打动人、鼓舞人,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工作者。

一个时期以来,文娱圈中存在着以流量定身价、以“颜值”代替演技、以粉丝数量衡量艺术从业者水平等乱象、怪象,一些所谓明星靠着炒作、靠着流量、靠着“颜值”混迹于文娱圈。业务不够全靠颜值支撑,因为对出名太执着,只要有颜值立刻推到荧屏上出道,完全不在乎业务能力的强弱,以至于娱乐圈的流量之子每年都在换人……这种种浮夸、浮躁的现象,成了文娱圈娱乐圈中一种不良的风气。

9月11日,央视网官方账号在社交平台上刊登“陈道明痛批流量明星”的报道。对娱乐圈出现多个失德艺人,陈道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不属于文艺界,而是流量界被包装、炒作出来的“塑料演员”。这批的正是这种“唯颜值”的浮华、浮夸。这些流量明星还活跃在荧幕上,但这些人的行为在本质上却严重摧毁了文艺界的风气。

陈道明直言很多古装剧的导演在拍戏时,不注重演员的演技,只选颜值高的人,光顾着让画面养眼。这就导致观众默认古装剧的女演员们就应该打扮得“花枝招展”,素雅一些的装扮反而会被吐槽。“人们的审美啊,已经颠覆了历史,怎么能够把美学的观点理解得这么肤浅?是谁带的这条道?这就是文化的退步。”

笔者认为,陈道明这种对文娱圈中炒作流量、炒作“颜值”畸形现象的剖析和痛批,已经深入到文化的角度、人们的审美趣味,让人深思。

应该说,这是当下生活现实、文化现状的真实反映。时下,推崇“颜值”、拼“颜值”已成一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娱乐媒体上一段时间以来充斥着关于明星“颜值”的娱乐新闻,这种消费性的娱乐文化,给年轻人带来了一种只看外表、不重精神的单向度的审美引导和影响;银幕上荧屏上一个个拥有“颜值”的“小鲜肉”当道……再看社会生活中,年轻人求职择业相信“改变外貌就可以改变人生,实现梦想”,“颜值”成了首要考虑的因素;为了所谓“成功”,社会上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年轻人因“整形”致残、发生生命悲剧的例子……

社会生活中这些流行的关于“颜值”的价值标准,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精神趣味的典型反映,已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商业消费文化、实用主义、功利思想、技术化的强烈色彩,正越来越趋向于空心化、空洞化,向病态畸形方向发展,这是令人忧虑的。

一部影视剧靠什么抓住年轻人的心?有业内人士剖析年轻人的看剧审美需求发现,认为年轻人肯定爱看“颜值高”“小鲜肉”特别多的剧,但从数据来看,这是对年轻人的一个误读,腾讯曾有一个视频调研,74.3%的用户更关注故事类型和情节,演员阵容则排第二,演员“颜值要爆表”一项,只占了17.1%……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仅是一部“正统”的纪录片,讲的是故宫里的前辈、师傅们几十年如一日认真修文物的故事,完全没有明星、小鲜肉。但是这部片子在哔哩哔哩网站播放以后,立刻走红,被网友顶上了网站排行榜第一,而片中那位16岁进故宫修钟表、已经50多岁、跟“小鲜肉”扯不上一丝关系的王津老师傅,却成了大受年轻人追捧的“男神”,留言里一片“向王师傅表白”的呐喊声……

当下“颜值”被看作是一种审美趣味也好,还是一种文化风尚也好,抑或是一种价值观念也好,其实是与这个时代的文化价值标准、风尚趣味等密切相关的。推崇“颜值”、一切拼“颜值”,似乎成了流行的价值观念。但是,人类关于价值的观念无论如何发展、如何变化,总是有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东西存在,这就是人的情感力量、心智、人格、心灵、灵魂、精神和道德感。这正像西哲伏尔泰所说“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

抵制“唯流量”“唯颜值”,不仅在文娱圈中起到倡导明德尚艺、修心立身做人从艺的美德的作用,对社会上推崇“颜值”、拼“颜值”的流行文化、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也是一个及时的反拨、纠偏和正确的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