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校诊断”是“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新颖的培训形式“入校诊断”改变了传统培训的观念和模式,使得培训不再是简单的授课与听课、学校考察与跟岗研修,而是培训者组织、帮助、引导学员进行个性化学习与思考,以直接解决问题、补齐短板、赋能校长教师为目的,实现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提升,深受基层学校和教师欢迎在具体操作中,可从以下几个维度着手,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一对一培训模式 有一种培训叫入校诊断?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一对一培训模式 有一种培训叫入校诊断

一对一培训模式 有一种培训叫入校诊断

“入校诊断”是“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新颖的培训形式。“入校诊断”改变了传统培训的观念和模式,使得培训不再是简单的授课与听课、学校考察与跟岗研修,而是培训者组织、帮助、引导学员进行个性化学习与思考,以直接解决问题、补齐短板、赋能校长教师为目的,实现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提升,深受基层学校和教师欢迎。在具体操作中,可从以下几个维度着手。

以需求为起点,将需求问题化

“入校诊断”既要辨证施治,又要尊重学校和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前期对诊断学校的调研必不可少,这是确定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的依据。为确保前期调研的实效性,需要注意三个要点:一要多渠道充分采集信息,可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分层座谈、个别访谈、意见信箱等多种渠道采集需求信息;二要对采集的信息归类,力求将信息结构化、条理化,按学校实际需求细化分层分类,合并同类项,明确学校的真实发展需求;三要组织学校相关人员进行结构化研讨,透过现象探寻本质,力求对问题分析透彻,挖掘学校、教师、学生存在的根本问题,找出主要问题。

将需求问题化不但可以为科学制订培训方案提供依据,也是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就培训目标和培训任务达成共识的过程,可以为培训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新开学校是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距县城较远,生源都是农村孩子,教师的原始学历普遍较低。在对新开学校开展“入校诊断”时,专家团队分别与学生、教师、学校领导面对面座谈,听取他们的心声。座谈过程中以倾听为主,不加以干涉和引导,目的是听取真实、原始的声音,但要对关键点的表述进行科学化规范。在最后的学校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教师骨干座谈会上,大家充分沟通,采用结构化研讨的方式挖掘学校存在的问题,将诊断结果聚焦成四个主要问题:依据现有条件走怎样的特色办学之路;就目前的师生水平如何改进学科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规划学校发展愿景;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以任务为主线,将问题任务化

明确了问题就找到了培训方向。接下来就要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方案,形成具体任务,将问题任务化。任务的制定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培训者的培训任务,二是被培训者的学习任务。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前者是主导,后者是主体,尤其不可忽略后者,要在培训前让被培训者清楚培训目的和任务。拟定培训任务要明确具体,能够解决或改善前期调研中梳理出的根本问题。确定培训任务要充分考量培训资源,由于条件、水平有限,一些培训内容无法进行也不要求全责备,这是为了保证培训质量,使培训不流于形式。在选择培训内容时让被培训者参与其中是“入校诊断”的特色,提高了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成果为目标,将任务成果化

“入校诊断”要求任务成果化,培训成果要看得见、可执行、可推广。培训成果不仅是解决问题、改善现状的“钥匙”,也是被培训者有进步的具体体现。培训成果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给成果的验收和评价带来较大难度,以往多数培训完成后,学员写篇心得体会敷衍了事。“入校诊断”直接以培训成果为目的,通过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共同努力,引入项目管理理念,直接促成培训成果。培训成果如何是培训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2019年12月,专家团队再次来到新开学校进行第二次“入校诊断”。省级各学科教研员与新开学校教师进行了教研活动,通过观课手把手引导教师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明确教法学法;通过讲座提高教师教研水平;通过座谈帮助教师明确发展方向。专家通过对新开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历史积淀的分析,对当下需求及薄弱环节的分析,厘清了学校的发展思路,形成了改进方案:

首先,成立学校未来愿景规划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把建立愿景规划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集思广益,规划愿景。愿景规划领导小组深入调研提出理论支撑和实践方法,形成基本规划后,抛给广大教职工深入讨论,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和建议,争取在下学期初出台《新开学校未来三年规划》。其次,学校搭台,师生唱戏。开展教师教学大比拼、教学基本功大赛、岗位练兵、学科大教研等活动,拓宽教师专业化发展空间,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增设学生社团活动门类,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做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再次,激活课堂,聚焦展示。建立“分组教学、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独立思考的学习氛围。最后,内生外联,高端引领。深挖教师内在潜力,激活教师成长动力。

在此基础上,“入校诊断”还要将成果可视化、规范化。在“入校诊断”过程中既要看得见被培训者的成长,也要使培训结束后成果可视化,这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培训成果规范化的过程是培训复盘的过程,通过在实践过程中查找不足,加以修正,既要发掘共性规律,又要发扬个性化优点。培训成果的规范化需要寻求理论支撑,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用适当的理论指导、规范、完善培训成果,这既是一个反刍的过程,也是一个科研的过程。

(作者分别系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副主任、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主任)

《中国教师报》2020年04月15日第15版

作者:韩 民 许俊峰

,